广汉市未来发展如何?
全市面积538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83个行政村,总人口60多万。广汉是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的展示城市之一,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之一,中华文明和农村改革的发祥地,被誉为“川西明珠”。
广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广汉因“广至汉水”而得名,秦有罗县,汉有广汉县。是三国时期的军事重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三星堆古文化遗址是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殷商时期古蜀的都城。考古证明,三星堆遗址是长江文明的源头,将古蜀历史向前推进了2200年,从而改写了中华文明史。这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龙居寺、孔庙和明代的方湖公园。沿袭了300多年的传统民俗“抱抱节”,被誉为“中华一绝”,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广汉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广汉地处川西平原腹地,成绵经济带中心。自古就有“蜀道主航道是通往北京的航道”之说。南距成都主城区24公里,北距德阳市区19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地处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国道108、京昆高速、宝成铁路、成绵乐城际列车、成都二环路穿境而过,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广汉人才优势突出,科研实力雄厚。中国有三所高等院校,其中亚洲最大、世界闻名的民航飞行学院是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有钻采设计院、采气研究院、安检研究院等国内顶尖的石化科研院所。技术服务和特色产品遍布国内各大油田和俄罗斯、科威特、委内瑞拉等40多个国家。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是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工程试点县。
广汉敢为人先,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率先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为中国农村改革做出了探索和示范。广汉是国家和四川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广汉1988撤县建市,是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县。
第二,经济和社会形势
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2.5:61:26.5;财政总收入32654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46元。
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71家,工业总产值530亿元。机械制造、医药食品、新材料等三大优势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是全国第二大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油加工基地、全省医药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县级区域。广汉经济开发区已进入四川省“1525工程”培育的500亿园区行列。民营经济比重占全市71.3%,是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地县。
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农业总产值53.4亿元。建设优质粮食产区、特色农产品产区、生态观光农业区和四川现代粮食产业(广汉)示范基地、优质特色蔬菜基地、优质水果基地、优质油菜生产示范基地等“三区四基地”;有水稻、水产等6个养殖专家大院;培育德阳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农民专业组织335个;建立了50多个农产品名牌,“广汉丝包兔”、“宋林桃”被农业部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园艺产品(蔬菜)出口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生产示范基地”。
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2012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4A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2A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民俗文化“包包节”和“桃花节”每年吸引60万游客。连锁店、仓储、物流、会展、大型专业市场等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都百货、梅西百货、国美、沃尔玛等商业卖场纷纷入驻。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4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8%,正在逐步形成中等城市。按照“宜居、宜商、宜业”的发展理念,建设行政商务新区、宜居休闲新区、文化产业新区,促进各片区协调互动发展,使中心城区与经开区、三新区主干道相连、基础设施相连、工作生活交融。
第三,发展规划
当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机遇期。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的强势建设和全省综合交通枢纽的全面建设,广汉的区位、产业、人才优势将更加凸显。
“十二五”期间,广汉将加快“两化互动”,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实力、生态、开放、文明、平安的“五个广汉”。
坚持产业龙头地位,加快汀江新区经开区、小韩园区开发建设进程,构建“3+2”产业体系。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6543.8+0.30亿元,其中经开区销售规模突破6543.8+0.00亿元,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市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十。
大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重点建设粮食、油料、蔬菜、水果四大示范基地,提高农业效益,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力争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升级,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
加快城市建设,美化城乡环境,加强城市管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平安城市,努力建设50万人口宜居宜业宜商的区域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