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国际投资的起源和发现过程。

国际投资的起源和发展

一、形成和发展阶段

形成过程:国际商品资本——国际货币资本——国际生产资本。

1,初始形成阶段(1870 —1914)

1870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

特点:

(1)贷款资本和证券投资占主导地位,约占国际投资总额的90%。

(2)投资方主要是欧洲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债权国是英法德。

(3)东道国主要是当时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

(4)投资行业主要是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

2.停滞阶段(1914—1945)

特点:

(1)国际投资总量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

(2)主要投资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3)官方投资规模扩大。

3.恢复生长阶段(1945—1979)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

(1)美国对外投资的霸主地位进一步确立。

截至196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前联邦德国和日本累计对外投资分别为662亿美元、220亿美元、115亿美元、31亿美元和5亿美元。截至1970年末,美国、英国、法国、前联邦德国和日本累计对外投资分别为1486亿美元、490亿美元、200亿美元、19亿美元和36亿美元。

(2)国际直接投资比重逐步提高。

(3)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走上对外投资的舞台。

到1969,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数量已经达到1100。印度、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国台湾省和中东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对外投资。

4.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

特性

(1)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2)美国和日本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80年代后期,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最大债权国,而美国在1985结束了67年的债权国地位,成为债务国,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3)国际投资重心向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4)发达国家资本对流已形成大趋势。

5.高速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1)FDI规模波动剧烈。

(2)经济高增长地区成为FDI热点。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再次上升,成为世界头号对外投资国,而日本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3)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4)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

(5)跨国M&A已成为FDI的主要方式。

二、二战后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性因素

2生产资本物质基础的高度集中和垄断

3追求更高的资本利润率——内在动机

4.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1)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抵免(税收抵免)

税收减免或免税。

延税(Tax deferred)即投资国对海外公司的投资收益,在汇回母国之前,不得征税。

(2)提供信息服务和情报。

(三)实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5东道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变化——国际投资的助推器

一、财务激励

b、财政奖励(拨款、贷款担保和补贴等。)

C.建立经济特区和科学园区等。

d、提供法律保护和投资承诺

E.其他措施:如提供信息和促进技术合作和技术传播。

6金融市场一体化和交通通信国际化——重要条件

国际投资环境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新趋势和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1 FDI规模继续增长,但势头有所放缓。

OFDI在1990的股票是1721460万美元。

在2000年,OFDI的股票是60,864.3亿美元。

2003年,OFDI的存量为81968.6亿美元。

2007年,OFDI的股票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

在2010年,OFDI的股票是18万亿美元。

2.发达国家的资本双向渗透是主流,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很不平衡(见《世界投资报告》2012中的top 10)。原因:

(1)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

(2)集团内部相互投资增加。

(3)发达国家投资环境优越。

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受到青睐。

转向服务业的原因分析;

a反映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01年,这一部门占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72%,占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2%,占中东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7%。

B.很多服务是不能交易的,只能在本地生产。因此,外国直接投资是将服务业带到国外市场的主要方式。

c .各国放宽了对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使流入量增加成为可能,特别是在以前不对外国开放的行业。

d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及中欧和东欧的国有公用事业私有化浪潮。

国际投资灵活多变,跨国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的一种新形式。

跨国战略联盟:

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跨国企业,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形成协同运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根据表格:

(1)合并联盟

(2)互补联盟

(3)项目联盟

根据具体内容:

(1)股权联盟

(2)产销联盟

(3)技术联盟

形成战略联盟的原因:

(1)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结果

(2)分担巨大的R&D费用和投资风险。

(3)增加新的市场机会,提高国际竞争地位。

5.国际投资者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增强。

典型代表:

(1)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富裕国家和地区。

(2)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海尔案)。

(3)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

6.国际投资政策自由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双边和多边投资协调与合作取得新进展。

投资政策和法规变化的影响;

(1)提高了入市条件。

(2)提高了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

(三)改善外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4)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相对降低。

7.跨境M&A投资的涨落。

(1)跨境M&A投资巨大。

(2)跨境M&A涉及领域广泛。

(3)跨国并购的地域分布不均衡,欧美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并购较多。

(4)跨境M&A的动机趋于长期,善意M&A呈现上升趋势。

(5)跨国M&A模式多样化,“强”联盟逐渐取代“强”联盟。

第四,国际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1,整体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2.国际间接投资继续流向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3.国际间接投资主体的制度化趋势。

4.国际间接投资的衍生化趋势(双刃剑)

5.国际间接投资的证券化趋势(银行信贷比重下降,债券和股票融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