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火种灯原理

首先要解决的是燃料。丙烷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丙烷能适应很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仍能产生1以上的饱和蒸汽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是亮黄色的,火炬手奔跑时,动感飘扬的火焰在不同的背景下更加醒目。

“北京奥运会火炬内燃系统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设置了‘双焰’方案。”刘兴洲院士说,燃气流出后,一部分进入燃烧器主燃烧室,在火炬外形成比较充分的火焰;另一部分进入预燃室,在火炬中保持相对较小但非常稳定的火焰。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主燃烧室火焰熄灭,预燃室仍能保持燃烧,保证火炬不会熄灭。

火炬火焰的抗风雨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根据要求,课题组进行了大量实验,测试火炬火焰在强风、风速突变、风向不规则等多种情况下的稳定性。现在风速每秒30米时,火焰还能一直燃烧,风速达到每秒18米时,就是8级大风。火炬设计要求在每小时50毫米的降雨量下火焰不会熄灭。目前火炬火焰可以承受十倍以上的规定降雨量。

北京奥运会火炬将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据BOCOG有关官员介绍,针对珠峰极寒、低压、大风、缺氧的极端特殊气候,BOCOG专门委托航天科工集团科研部,在保持火炬外形一致的前提下,研制了攀登珠峰火炬的内燃系统。目前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在珠峰附近的实际环境中进行了测试。

2008年3月25日,这片拥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祥云”,将被在西方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希腊采集的奥运圣火点燃,从北京出发,穿越山海,穿越五大洲,回到东方文明典型代表之一的中国。2008年8月8日,这片“祥云”将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飘进“鸟巢”,点燃主火炬塔。在炽热的火焰下,整个世界将为欢乐与和平,为人类未来的美好梦想而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