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四大功能

纵观过去一百二十年的宏观经济思想史,你会发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因为它数次试图拯救世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

“1932年我大学毕业,当时美国正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的谷底。经济问题是当时的主要问题。

如何摆脱抑郁症?如何降低失业率?如何解释一方面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资源闲置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当时这些迫切的问题,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似乎比成为一名应用数学家或精算师更重要。"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意义是解决国家经济问题,实现经济繁荣。

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史上,宏观经济学几次试图救亡图存。同时,宏观经济也有助于大类资产的配置。

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原因。

1.宏观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增长与波动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研究的内容是增长和波动。经济为什么增长?这叫趋势。为什么经济会波动?这就是所谓的循环。

宏观经济学的所有理论和流派都围绕这两个展开,分别对应增长理论和周期理论。

经济为什么增长?

GDP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和财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快速上升,2017年达到82.7万亿人民币,折合12.2万亿美元,占世界的1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美国去年创造的GDP约为19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4%。中国和美国的GDP加起来占世界的40%。排名第三的日本仅占5%左右,排名更靠后的国家比例更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年均实际GDP增长率为9.5%。如果加上价格因素,我国年名义GDP增长率约为12%至15%,即宏观资产年均回报率约为13%。

换句话说,如果你投资的回报率低于13%,你就损失了GDP。

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资本包括创造财富过程中产生的人力资本、房地产资本、设备成本和厂房成本。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资本和劳动力以外的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要素,包括体制改革、技术创业、组织优化和企业家精神。

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中国人口多,年龄小,中国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业中心。

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刘易斯拐点出现。刘易斯拐点是指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城镇新增劳动力逐渐减少并最终达到瓶颈的状态。

目前,中国越来越难以依靠劳动力的增长来拉动经济。因为人口的综合生育曲线是倒U型的,即工资水平低的时候,生育率会高一些;工资水平越来越高,生育率就会降低。

所以越是发达的国家,女性的生育欲望越低,老龄化越严重。比如日本一对夫妇只有1.4个孩子,出租车司机大多是60-70岁以上的老人。中国人均GDP现在是8800美元,接近发达国家人均65438美元+0.26万美元的数值。

所以,未来中国需要依靠人口的素质,而不是人口来带动经济发展。现在中国每年毕业数百万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而号称世界第八大经济体的韩国,人口只有5000万。人口素质的优势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为什么经济会波动?

虽然经济发展的向上力量是惊人的,但经济周期的向下力量有时是毁灭性的。比如1998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中个人或企业的独立行为引发的商业节奏。

现实中,经济运行是由多个商业周期力量叠加嵌套而成,受逆周期调控政策影响,包括商业周期-农业周期、商品库存周期、设备投资周期、住房建设周期、创新周期、政治周期和社会周期。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周期会产生全球性振动,这主要来自两个渠道:

第一,贸易渠道。

美国是消费型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接近80%,导致消费过度,而美国生产部门比较弱,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11%。因此,我们需要大量依赖进口。

美国通过进口向世界输出其经济周期。美国经济繁荣,进口增加,带动其他国家经济繁荣。相反,美国经济不景气,需求减少,导致其他经济体回落。所以四次经济危机其实就是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它为震中,波及全球。

所谓美元霸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美联储印美元,大量购买别国市场的材料和工厂。其他国家用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实现货币回流。所以美国债务负担高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贸易渠道链接全球经济周期。

第二,金融渠道。

当美国经济下行时,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即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美元货币供应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鼓励支出和放贷,促进投资和消费。

当美国经济复苏,实施货币紧缩政策,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美国经济扶摇直上。那些负债过高、杠杆率过高的经济体可能面临债务风险,俗称剪羊毛。

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源于很多拉美国家因为美元资产相对便宜,大量借入美元债务。1980-1983期间,时任美联储董事长沃克尔为了控制美国的通货膨胀,大幅提高利率,导致大量资金回流美国,导致拉美经济崩溃。

90年代初的亚洲金融风暴,也是由于美联储大幅降低美元利率,导致美元流动性泛滥。许多东南亚经济体借入了大量短期美元债务。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蒸蒸日上,美联储开始加息,美元资产再次回流,导致东南亚经济体难以偿还债务。

2.学习宏观经济学有什么作用?

用于大类资产配置。

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作为资产配置。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大类资产的表现是不同的。

美林投资时钟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依次推荐债券、股票、大宗商品或现金。

第一阶段是衰退。在这个阶段,公司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降,库存降低,市场供大于求,企业为了摆脱库存而降低商品价格,导致通胀降低,对应美林6-9点。

债券因为收益稳定,风险低,这个时候才是王道。换句话说,资产配置的顺序是债券>;现金>股票>商品。

第二阶段是恢复期。这一阶段随着需求的恢复,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对应美林9-12点。

此时股票为王,债券次之。由于物价下行,商品还是亏损的,所以现金价值大于商品。换句话说,资产配置的顺序是股票>;债券>现金>商品。

第三阶段是过热期。在这个阶段,公司产能增加,盈利能力增强,市场供不应求,通货膨胀上升。商品资产是过热阶段的最佳选择,对应美林时钟12-3点。

央行通过加息抑制了股票估值的提升,使得股票表现差于商品。GDP增速仍在潜力之上,收益率曲线虽向上但平坦,债券表现较差。换句话说,资产配置的顺序是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第四阶段是滞胀。国民经济增长下降到合理水平以下,通货膨胀继续上升,企业生产能力继续下降。我们必须提高产品价格,裁员以维持盈利。

于是股票和债券表现不佳,现金成为投资首选,对应美林3-6点。也就是说,资产配置的顺序是现金>;商品>债券>股票。

我曾经和黑石集团(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的经理开会,了解到黑石管理的资产大概是5万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基金公司的资产还不到1万亿美元。

黑石集团采用被动投资进行资产管理,即建立一套投资方法体系——投资时钟。

经济好的时候,买股票;经济衰退的时候买债券。所以,只有通过被动投资,才能管理如此庞大的资产。

相比之下,国内很多基金公司在经济繁荣和衰退时都主动投资——寻找那些能跑赢大势的股票,抓住市场中的机会。事实上,这是极其困难的。

解决危机,拯救世界

纵观过去一百二十年的宏观经济思想史,你会发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因为它数次试图拯救世界。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并从金融危机蔓延到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最终导致政治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世界各国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

大萧条之前,以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盛行。大萧条后,凯恩斯主义诞生,主张政府用“有形之手”调节市场的“无形之手”。采取货币刺激和财政刺激政策,创造需求,扭转经济衰退。罗斯福新政就是实践凯恩斯主义,让美国走出低谷,重回繁荣。

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陷入滞胀,高通胀率和高失业率同时出现,导致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根据凯恩斯理论,经济只能分为萧条、繁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并存。这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失败。

这时,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奥地利学派等经济学流派开始发展。这些流派统称为新自由主义,其实质是古典主义的回归,主张放松管制,减少政府支出,保护私有产权、法制和市场制度。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改革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20世纪80、90年代后,各国普遍进行了经济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改革。然而,过度的放松管制和自由化带来了许多重大风险,最终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2008年的次贷危机让凯恩斯主义卷土重来。伯南克接任美联储主席后,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其核心是强调政府要有所为,通过宏观调控刺激需求,化解危机。

如今,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陷入长期低迷。虽然世界各国通过极端的货币宽松政策避免了大萧条,但却陷入了大萧条,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收入分配矛盾加剧。这是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3.总结: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国家繁荣的原因,经济周期理论揭示了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

从凯恩斯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到滞胀时期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胜利,再到金融危机后新凯恩斯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胜利,以及近年来供给学派(供给侧改革)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

每次世界危机之后,宏观经济学都挺身而出,提出强有力的解决方案,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