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氢能的研究有哪些?
中国对氢能的研究和开发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科学家们在生产作为火箭燃料的液氢和研发H2/氧气燃料电池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氢作为一种能源载体和新能源系统得到了发展。为了进一步发展氢能,促进氢能利用的发展,氢能技术已被列入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远景规划(能源领域)。
中国有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所开发了氢能领域的新技术,数百家企业参与了配套或生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汽车燃料消耗量已达8000万吨,约占我国石油总需求的1/4。在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显然发展新能源汽车迫在眉睫。使用氢能作为汽车燃料无疑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氢能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特别是通过“863”计划的实施,中国自主研发了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并开始在车辆发动机和移动电站中使用。2006年6月5438+10月,江苏镇江姜夔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奇瑞汽车自主研发的“示范氢燃料汽车开发项目”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标志着我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动力汽车研制成功,我国氢动力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氢燃料电池技术一直被认为是利用氢能解决未来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解决方案。上海一直是中国氢燃料电池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基地。SAIC、上海李绅和同济大学等企业和大学也在从事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开发。上海作为中国氢能产业的领先地区,于2007年6月5438+01建成了全国第一座汽车氢气加气站。计划到2012年达到万辆氢能汽车生产能力,加快氢能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氢气加气站网络。与此同时,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国家标准也在上海启动。
当然,目前我国还需要解决氢源问题,才能大规模推广氢能的利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势能差异大,水资源丰富,水电发达。在雨季,大量剩余的电可以用来电解水制氢。氢也可以由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制成,也可以由甲醇和碳氢化合物等普通燃料转化而来。此外,生物质能还可以成为氢气的重要来源,如细菌制氢、发酵制氢、沼气回收制氢等。传统的工业矿物,如硼氢化钠和工业副产品氢气,也是获取氢气的有效途径。
目前已有多位专家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制氢方案,即在中短期内,利用现有石油化工制氢能力,发展天然气掺氢富氢技术,研究洁净煤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中长期内,清洁煤制氢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要实现产业化,加快基础设施和示范工程建设。此外,还将提前开发基础设施,包括建设氢能管网、储存设施、加氢站等。,以迎接“氢经济时代”的到来。
基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焦炉煤气浪费严重,一些专家提出,焦炉煤气制氢可能成为中国发展氢能的新途径。焦炉煤气原始氢气含量高达55%,仅用变压吸附就能高效分离,制氢成本低,仅相当于电解水制氢成本的1/4 ~ 1/3。焦炉煤气中含有的大量碳氢化合物也可以通过重整技术转化为氢气。目前,焦炉煤气制氢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兴趣。不难预测,在即将到来的清洁能源时代,焦炉煤气有望成为未来中国重要的氢气供应源。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氢能市场将大放异彩。学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