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五个事件
为满足省委、省政府建设好、用好会展中心的要求,2022年,会展中心将紧紧围绕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开展五项重点工作,打造“四位一体”的全国技术交易市场和国际技术转移平台。
建设科技成果供需数据库,实现科技奖励、鉴定登记、财政资助成果等供给信息的全存储,采取网上挂牌、线下对接、路演对接等方式,促进合同签订和转化。
——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五”计划
会展中心2022年重点工作
以全省12主导产业和107县级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建设高标准产业技术需求库和优质成果供给库。
在技术需求库的构建中
1.广泛收集技术需求。以科技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创型”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类协会、技术转移机构、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纪人等作用。,对不同地区、领域、行业的技术需求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收集活动,并对技术需求进行评估、整理和总结。2022年底前,完成5个城市的企业技术需求采集入库。
2.形成常态化的登记入库体系。依托河北科技成果转化网,利用网站、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小程序等,我们将实施最简化的网络技术需求自注册,进行实时技术需求收集,不断丰富技术需求数据库。
3.强化成果转化网络的功能。不断完善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网络系统功能,构建统一的数据库标准,进一步完善技术需求库精准查询和精准匹配功能,实现科技成果供需实时对接,有效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和成功率。2022年,签署技术成果不少于100项。
论成果供应库的建设
1.深挖省内优质科技成果。推进科技成果全覆盖入库、科技成果认定登记、科研成果财政支持。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和专利,引导和鼓励在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网挂牌交易。以省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系统梳理近年来各级科技项目技术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科技奖的技术成果,特别是承担国家科技专项产生的技术成果,全部汇总到成果供应库。依托省内高校成果转化中心,布局建设“成果输出基地”,定期汇总入库技术成果。2022年,科技成果供给将达到65438+万以上。
2.扩大省外优质成果供给。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积极“走出去”参加中关村论坛、上海全球技术转移大会、深圳高交会等品牌展会,扩大交流合作,拓展优质技术成果来源,增加优质成果供给。2022年,10高校技术成果登记入库。
3.不断提升成果库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强化成果库的多维度查询、大数据分析、精准服务等功能,为地区、行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定制化成果供应清单。
建设国际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独立或与地方、企业联合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引进国内外专业培训导师,分岗位、分层次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转移人才。
——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五”计划
会展中心2022年重点工作
拓展延伸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继续遴选和加入国内外优秀技术转移机构和创新服务机构,逐步形成纵向连接省市县、横向连接产学研、延伸海内外链接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1.加快河北会展中心副中心布局。结合全省产业布局特点,深化与市县、高新区、产业集聚区等合作。,创新运作模式,明确职责,建设河北展示中心副中心,打造成果转化“末梢神经”,形成“一核多层次”的省市县三级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网络。2022年,河北会展中心将建立5个以上的分中心。
2.聚集高水平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围绕完善从科技项目研发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更多国内外高水平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加盟会展中心。同时,优化挂靠服务机构动态管理,形成成果评估、技术转移转化、技术合同登记、科技金融服务、法律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2022年,第三批中介服务机构入选,动态数量达到25家以上。
3.积极开展技术成果评价。在河北科技成果转化网开设了涵盖成果评估、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分中心建设等功能的“服务大厅”,推出了“成果评估网上申请受理系统”,按照管办分离的要求,承担技术成果第三方评估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技术评估机构,为推进技术成果和合同登记、提高技术合同交易量奠定基础、做出贡献。
4.组织技术转让和人才培训。加强科技鉴定师、技术经理和技术经纪人的培养,形成产学研和京津冀联动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2022年,京津冀技术经纪人联合培训班启动。
深化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北方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国家级技术转移单位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技术交易联盟机制,实现展示交易中心网上综合服务系统与京津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推进京津冀技术市场一体化。
——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五”计划
会展中心2022年重点工作
共建高水平科技转化平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合作,构建覆盖全省、连接京津、链接海内外的技术转移网络,推动更多优质技术在河北转化。
1.推动京津冀数据资源共享。联合京津地区高校,扩大京津冀科技成果协同转化中心成员单位,扩大京津冀优质科技成果资源库规模,推动京津R&D、河北转化。深化展示中心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机构的战略合作,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促进更多京津优质科技成果在河北转移转化。
2.深化国内优秀创新资源对接。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的交流学习,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合作,与清华、北航、Xi交大等“985、211”和“双一流”高校合作,共建“成果输出基地”、“成果转化中心”、“引智工作站”,不断集聚国内资源。
3.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合作。与ITTN国际技术转移合作网、河北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外国专家智力引进工作站、国际合作基地等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在河北的转化。
4.构建省市县联动转化网络。继续密切关注国家技术转移河北(正定)中心审批情况,争取早日获批。结合省市县三级展示中心建设,全面构建全省联动转化网络。
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技术转移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功能齐全的技术转化平台和成果交易平台,促进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五”计划
会展中心2022年重点工作
针对科技供需信息不对称、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我们策划组织了“1+1+N”系列展览和活动,秉承多场次、高密度、精准性、实效性的要求。即策划“1”科技成果转化峰会,组织“1”系列品牌活动,开展“N”场推广路演活动。
1.河北科技成果转化峰会。围绕“立足京津冀,连接中外”,聚焦国际化、高端化、未来化技术,策划“河北省科技成果转移峰会暨2022京津冀科技成果展”,涵盖技术转移、银企对接、隐形冠军、项目路演等1场主论坛和专题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年度技术交流盛会。2022年5月底前,完成赛事筹备工作。
2.组织一系列品牌活动。继续开展展示中心品牌活动,以技术需求数据库信息为基础,加大与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全面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科济高速公路、“河北赵志”一体化和县区银行推介、金企对接会等一系列成果对接活动。2022年将组织不少于10场活动。
3.开展精准对接推广活动。围绕对接、签约、落地、实效四个环节,结合河北会展中心市县副中心建设,深度对接市县,聚焦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策划一系列专题路演、技术发布、需求对接、推介沙龙。
加快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建设。
——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五”计划
会展中心2022年重点工作
按照《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服务中心运营有限公司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在完成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外部资源合作,不断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
1.提高公司的运营质量。围绕展会、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服务等业务内容,随时调整和更新展会内容、重点应用场景和网络展会新形式。积极对标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Keyi.com等国内先进技术交易网上市场,持续推进服务平台优化升级。
2.提高团队的服务水平。引进培养懂平台运营、成果转化、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专业运营团队。加强公司绩效考核,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提升公司管控能力。发挥股东单位优势,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收入多元化。
3.提高媒体宣传的效果。深化与中央媒体、省级媒体、自媒体的合作,开展全媒体矩阵传播,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展示中心的最新动态和全省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利用微信官方账号、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服务平台推广,扩大注册用户数量,提升会展中心的行业和区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