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口碑暴跌13位,苹果跌破5000。我们拿什么能和华为抗衡?

19年9月下午,一项最新的中国消费者态度年度调查显示,苹果的品牌美誉度从一年前的11下降到今年的第24位。2017之前,苹果品牌美誉度排名第五。

与此同时,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华为今年上升了两位,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的支付服务支付宝。

当天晚上,华为发布了华为MATE30。此前,苹果发布了APPLE 11,其丑陋的设计也遭到了网友的抱怨。虽然预售销量不错,但很多人认为苹果被降级了,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在下降。不得不说,这得益于国产手机巨头的崛起,首当其冲的是华为。在华为的历史上,华为赶上了很多国际巨头。

5438年6月至2002年2月,通信巨头思科全球副总裁“拜访”华为。思科提出华为侵犯了其产品的知识产权,要求华为承认侵权、赔偿并停止销售产品。

面对咄咄逼人的思科,华为思虑再三后决定,可以停止销售有争议的产品,但绝不接受侵权的指控。当时华为刚刚进入国际市场三年,承认侵权肯定会给品牌形象带来很大的损害,无异于自毁长城。但华为的提议远远不能满足思科的胃口,双方不欢而散。

没办法,华为和思科在法律上激烈交锋,双方反复举证,庭审陷入僵局。但双方都明白,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方产品的源代码是否相同。

法院发布的中止令意味着思科不得在本案中提起诉讼,也不得在未来以相同理由提起诉讼。让思科再一次面对华为在市场上的破竹,却不能再牺牲“诉讼”这个法宝。

华为自身将专注于运营商市场,企业网市场的开发将交给合作伙伴。

华为和3COM的合资公司华三公司是对付思科的一着妙棋。3COM数据通信网络设备的R&D和销售主要在美国,3COM在中国的R&D和销售主要由华三公司承担。

后来3COM逐渐成为空壳,R&D实力集中在华三公司。H3C在R&D的核心团队大多是前华为员工。2009年后,华为不再假借H3C扩张企业网业务,将其出售给惠普。华为本身加速了向企业市场的扩张。

2011年,华为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思路,从电信市场向企业和消费市场拓展。华为招兵买马,扩充企业业务BG(事业群),重新与思科展开肉搏战。

华为一直在数据通信方面悄悄追赶思科。直到2012年,华为开启400G路由器时代,才开始集结对思科的优势,实现局部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