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和发达国家提升软实力的做法,探讨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1.把文化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制定和实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文化法规和文化政策,是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做法之一。

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文化战略的理论研究。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要领导:美国权力性质的变化》一书中,以及同年在《外交政策》发表的一篇题为《软实力》的文章中,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或译为软权力和软实力)的思想。后来,他不断发表文章和著作,逐步完善自己的软实力理论。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由文化、价值观和外交政策构成的软实力和军事、经济实力构成的硬实力构成。他宣称,当今世界,软实力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的实力将取决于有形硬实力和无形软实力的结合。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繁荣、最活跃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发展文化产业表面上看是“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允许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的自由发展,而是有一套文化发展战略。美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渗透在其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和贸易政策中。美国对内保护国家社会安全,维护主流价值观,鼓励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竞争力;外国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的支撑下,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贸易为载体输出美国的民主、价值观和消费文化,在扩大自身文化利益的同时提升美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美国的文化政策不确定,不连贯,但是发展强大的国内文化产业,不断输出文化产品和价值观的文化战略从未改变。

英国早在1990就率先将文化战略提上日程。那一年,英国文化委员会受政府委托起草英国文化发展战略。1992年,英国文化委员会形成了《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讨论稿,并于1993年以《创意未来》为题正式发布。“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官方文件形式颁布的国家文化政策。在这个文化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创造力问题。布莱尔在65438至0997年执政后,积极推动成立“创意产业专责小组”,并担任主席。这个工作组在1998和2001发表了两份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为英国文化艺术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法国一直非常重视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从第四个五年计划(1962-1966)开始,文化被列入五年计划。设有文化部的法国,在文化发展方面并不像美国那样过分依赖市场的作用,而是更倾向于国家的支持。一方面对自己的历史传统非常自豪,另一方面在文化竞争中处于守势,反对文化入侵。面对美国文化的涌入,法国政府在GATT 1993乌拉圭回合中坚决反对美国将文化纳入一般服务贸易,并首次提出“文化不是一般商品”和“文化例外”的概念,反对文化入侵。法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支持和赞助国内文化产业;积极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提升法语地位,加强法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1994年,澳大利亚发布了首个以“创造型国家”为目标的文化政策报告。从此,澳大利亚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从1999开始,澳大利亚实施了旨在提升国家形象、促进文化外交和文化产品出口的“澳大利亚文化国际推广”战略计划,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物质基础雄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非常重视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在经历了90年代的长期经济低迷后,日本经济加快了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发表了一份重要报告:《建设新文化的国家:振兴文化的几种策略》,确立了日本未来21世纪“文化立国”的方略。2001年,日本文部省颁布实施了《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随后,日本提出了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目标是在]O年内将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强国。目前日本的文化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从上述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来看,它们不仅有相对成熟的文化发展战略、相对完善的文化法律和政策,而且通过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二,强大的、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21世纪,文化、经济、科技已经相互交融。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被视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产业。加大文化发展投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社会效益,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而且成为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美国文化产业年产值占国内GDP的四分之一,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以音像制品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出口额已超过航空航天业,位居第一。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2年报告》显示,2001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为5351亿美元,占GDP的5.24%。在过去的24年中,7%的平均增长率是其他行业的两倍,提供了47,654,38+0,000个工作岗位,占美国。从1997年到2001年,美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收入和出口继续以平均9.41%的速度增长,2001年达到889.7亿美元,再次领先于其他行业(包括化学、汽车制造、装配、航空航天和农业)。

从65438年到0995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净收入约250亿英镑,产值约占GDP的4%,超过任何传统制造业的产值。2000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约占GDP的7.9%,年增长率为9%,是其他产业的3倍,是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到2001,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将达到11250亿英镑。到2002年底,英国整体经济在10期间增长了70%。而创意产业增长了93%。从1997到2001,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均就业增长率为5%,而整体经济增长率仅为2.8%。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从业人数达到654.38+0.95万,成为英国第一大产业,英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对外文化出口方面,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贸易额已经占到全球的16%,为国家经济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2001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额已经达到103亿英镑。从1997到2001,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额每年增长15%。同期,英国所有行业的平均出口增长率仅为4%。

在法国,电影产业、图书出版业、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法国是电影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最大、最重要的电影生产国。电影业繁荣,电影产量居世界第五。在世界出版市场上,法国是全球出版业的领头羊,拥有年营业额超过200万法郎的出版社约400家,小型出版社3000家。1997法国出版了47214种图书,总营业额为1409亿法郎,其最大的出版集团阿歇特年营业额为123亿法郎。在世界文化强国中,法国的文化旅游在世界上首屈一指。1998期间,全球赴法旅游人数突破7000万,法国旅游利润达710亿法郎,占全球旅游市场的10%,法国连续三年成为第一旅游大国。

2001年,日本文化产业总产值约占GDP的18.3%,文化产业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但由于日本整体经济不景气,从1996开始,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呈小幅下降趋势。与日本整体经济不景气相比,日本的文化产业依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文化产业内部,虽然部分产业产值在下降,但部分产业却在持续增长,尤其是日本以音乐、动漫、食品、绘画、娱乐、时尚、广告、设计为代表的“酷文化”,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这些文化产业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6543.8+030亿美元,超过了日本的汽车产业。与此同时,日本的文化出口和就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从1992到2002年,日本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从50亿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2002年日本服务业17万从业人员中。与娱乐业、广播影视信息业、教育业、文化团体相关的有456万人。在日本的文化产业中,动漫、漫画、游戏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被誉为“动漫王国”。它与法国和美国一起被列为世界三大动画片生产国。到2005年底,日本动漫相关市场已经超过2万亿日元,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10多个百分点,占世界市场的62%。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文化产业强国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颇具规模的文化产业链、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群体,推动了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文化产业要有大投入才能带来大产出。这是国外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多渠道筹措文化发展资金是这些国家的通行做法,包括政府直接资助、企业集团投资、海外基金、社会中介机构赞助和个人捐赠等,是解决国外文化产业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第三,重视文化输出,提升和扩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

当今西方发达国家都把文化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放在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因此,加强文化外交,扩大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重视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的输出,大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条重要经验。

美国是世界文化产品出口大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文化巨人”。美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其文化产品出口一直处于强势地位。以时代华纳公司、迪士尼和贝塔斯曼为首的世界50大媒体和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国际文化市场的95%。美国控制着全球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制作和生产,每年向其他国家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到30万小时。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美国节目占60%~80%,是美国电视的中继站。美国电影总产量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却占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美国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5%,但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传播的新闻有80~90%被美国和西方通讯社垄断。美国的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网)、ABS(美国广播公司)等西方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信息总量的100倍。美国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几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和免费无线广播,在全世界形成了媒体霸权。美国利用大众媒体和电子媒体向全世界推广美国文化。打造一个“天堂”般自由繁荣的美国形象。美国文化集团不断向海外扩张,通过政治、经济和科技手段将自己的文化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倾销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美国通过输出文化产品,不仅收获了高额利润,还输出了美国的政治理念和文化观念,在保持美国文化产业强势地位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政府在保护本国文化产业和市场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法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法国一直认为,法国文化的存亡关系到法国的国家利益和命运。因此,保护和复兴法国文化的国际地位成为法国国家文化战略的核心内容。法语作为法国文化的载体,受到法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70.第一个法语国家政府间组织——法语国家文化和技术合作机构在尼日利亚成立,有265,438+0个国家参加。65438年至0997年,法语国家文化和技术合作机构重组为国际法语国家组织(IFO)。四十年来,IFO成员国家和地区从21增加到55个,覆盖五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10%,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2%,占国际贸易总额的15%。IFO具有浓厚的法国文化色彩,增强了法国文化以法国为轴心的向心力。在法语国家国际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法国逐渐积极地加强了对该组织的控制。此外,法国还在世界各地成立了大量的法国文化协会,为各国的法语教学提供教师,为各国的法语教师到法国学习提供奖学金。目前,法国在152个驻外使馆设立了文化处,在20个驻外领事馆设立了文化组。法国与100多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协定和文化交流项目,在全球68个国家开设了134个文化中心和文化学院。在法国,几年来一直有举办外国文化周、文化季和文化年的传统。与埃及、以色列、摩洛哥、捷克、中国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法国试图以一个“文化大国”提高国际威望和政治地位的战略意图显而易见。法国通过文化发展战略维护国家利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形象温和,措施有力,是一种攻守兼备的战略思维。

为了向世界传播日本的民族文化,富士产经集团在1998提出了“完全数字化”的口号,并推出了数字通信卫星广播。1999年推出卫星数字广播,开通新的通信网络。富士产经集团参与的日本广播公司(NHK)每天通过2个卫星广播系统和5个卫星广播站,用22种语言向世界广播,向观众传播日本的艺术、电影、音乐、茶道、插花、相扑等。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动漫电影在法国电视台播出,并成功登陆欧洲市场。现在很多日本动画电影风靡全球,动漫产业带动的衍生品,如漫画、游戏、电脑动画等也销往海外。这些“拳头”产品的出口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成为向世界传播日本文化的有力载体。近年来,日本创造的“酷文化”征服了全世界,亚洲乃至全球的“哈日风”极大地扩大了日本文化的影响力。

从美国文化几乎进入世界各个角落到法国复兴法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从美国的“三部电影”(薯片、大片、薯片)到日本以动漫、游戏、设计为代表的“酷文化”,无不显示出实施对外文化输出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因此,扩大对外文化贸易,重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是提升国内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聪明人通过别人的错误来纠正自己的错误。美国从一个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跃升为世界文化产业强国,得益于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其政治和经济优势,支持美国文化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招募世界各地的精英人才,为美国文化产业的不断成功提供人才保障。法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并以法国文化为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法国终于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强国。日本大力扶持文化产业作为其战略支柱产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这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包括战略规划、政策支持、多元化投入和内外并举。无疑,他们发展文化产业、传播本国文化的成功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