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相关观点。
当前,在全球和区域经济治理的格局中,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TPP、TTIP、欧日自由贸易区等自由贸易区谈判,推动一些大国主导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获得新的全球竞争优势。中国和其他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兴经济体,要想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只有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加快实施投资注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制定促进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议题规则,中国才能赢得更多话语权。
随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一些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产能正在转移出中国,这也促使中国加倍努力发展有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货物贸易,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资本新集中度,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加快实施FTZ战略,将有助于中国拓展新的外贸空间,与自由贸易伙伴构建新的全球供应链和生产网络,让更多的伙伴分享中国的大市场和高增长,从而与越来越多的国家构建同利益、共命运。
著名金融专家郑小俊表示,中国要想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竞争政策和政府采购等新议题的谈判。只有加快促进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新问题的规则制定,才能赢得更多话语权。中国在海外寻找桥头堡,建立自己的产业生态圈,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立一个真正的世界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区”。
目前中国的自贸区主要是方便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帮助不是很大。更有甚者,在一些自贸区内,自由贸易所涉及的五大要素(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投资、企业)中,服务贸易远谈不上自由,除了准入限制、许可限制和经营歧视,资本流动和外汇也受到限制,投资负面清单很长,企业税收优惠很少,只有一些与货物贸易相关的优惠,与原来的保税区没有本质区别。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国内自贸区的建立还是非常有限的,远不能对冲TPP的影响。
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必须寻求在海外建立一个真正的世界自由贸易园区。以“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由安提瓜和巴布达发起,加勒比成员国建设的自由贸易商务园区)为例。自由贸易五要素(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投资和企业)中,货物贸易完全免关税,服务贸易完全自由,资本流动和外汇完全不受限制,直接投资没有负面清单,企业和个人税收完全免除。加勒比自由贸易区建设成功,相当于在加勒比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和根据地,企业只需要做过去的工业。其实加勒比自由贸易区比较特殊。除主权和管辖权属于目的国政府外,其他政策以加勒比自由贸易区为主导,企业可以在人才引进、土地出让和变性、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统筹规划、货物进出口、资本流动等方面实现最优惠待遇。在加勒比自由贸易区,园区也可以根据整个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性,负责其中一个分园区的建设,并在中国招商。这不仅有助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符合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需要。
目前,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在谈论很多自由贸易区,但都是指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而不是自由贸易园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市场化运作更容易成功。我们可以通过非政府组织和民间资本走向海外,与当地政府协商各种条件,按照市场规则设立自由贸易区,既可以为企业减轻各种税收负担,又可以突破各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和顾虑,免去企业应对各种组织骚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