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律师在小红书平台营销中接案的可行性。
之所以要说小红书,是因为小红书平台属于我日常娱乐经常使用的软件,我的各大MCN公司和人才客户的主要岗位都是小红书(但我并不是通过小红书接触到这些客户的),所以对这个平台的一些机制和商业模式比较了解。去年年底我也尝试在小红书开了一个法律垂直账号,试着运营了一两个月,那就说说小红书平台律师的营销吧。小红书2022用户画像/01在准备进入一个互联网平台试水之前,我通常会对平台数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帮助我思考一些底层逻辑。具体到小红书平台,我主要参考千瓜数据、知了妈妈等。小红书主要是名人每天分享服装搭配、美妆教程、旅行攻略、美食评价等内容的平台。目前,小红书月活用户超2亿,大部分是女性,高达86.05%,男性仅占13.95%。截至2021,11,虽然男性用户占比提升至30%,但都市白领和职场精英女性仍是主要用户群体。用户群体年轻化,基数大。小红书平台的用户以90后、00后年轻人为主,观念先进,容易接受新事物,消费欲望强。可以发现,小红书其实就是一个种草带货的平台,与传统电商平台的商品为主的模式不同。小红书的崛起,依靠优质UGC内容社交,通过平台用户自发种草内容和KOL的分享,构建高活跃度、高用户粘性的分享社区,再由平台自建商城销售热门商品,形成“内容+社交+电商”平台的独特商业闭环。总的来说,小红书和律师行业的调性不是那么契合。但是,律师实际上并不选择委托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可能遇到法律问题。只要有人,就有潜在的法律需求。所以不能说律师不能做红宝书,而是需要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律师运营小红书账号的现状/02很多律师一进入平台,就开始表示可以在平台上提供法律服务,做案例分析,工作分享,甚至直接跳过这一步,直接挂上律师证表示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这种做法或许还能在平台上接一些案子,但更大的概率是收到了大量低质量客户的问询。而那些制作精良,干货多多的合法分享视频,大多流量惨淡,好评不多——小红书的用户上来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学习。他们只是想花钱娱乐或者“感觉自己获得了知识”。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小红书上分享视频干货远不如图文形式的法律小贴士受欢迎,因为图文形式的垂直法律科普账号获取信息的时间短,直接关注能给用户一种“获取知识”的感觉。↑小红书法博主常见推文形式很多人认为互联网营销是一条捷径。我觉得互联网可能确实是一条捷径,但不代表不需要努力。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个能产生效益,能转化,能变现的账号,光是玩玩,尝一尝,肯定是不够的。律师想要适应小红书平台的土壤,必须紧扣小红书运营的关键词,结合起来做一个法律+账号。没有流量,一切都是空谈,账做不出来一切都是空谈。小红书有四个头部分类:美妆、母婴、美食、家居。以后就是穿,宠,减肥。律师圈里在小红书有大账号的博主,基本都是博主、名校博主,以及有自己流量和人气的名人:比如律师徐玲玲、何云辰,靠《激将法》走红。但是,因为美妆而关注你的用户,真的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会委托你吗?我觉得概率很小。当他们遇到一些事情时,他们只会聘请熟悉附近当地司法系统运作的律师,而你可能只是他在白嫖获得法律咨询的一个渠道。也有博主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的法律尝试、执业工具和办案感受。很可能他们得到的粉丝都是同行和准同行,而不是有委托律师需求的客户。这是账户做大后的另一个话题,如何转型,如何盈利。也许你有了百万账户之后就不想做律师了,可以去接广告,卖衣服。小红书的用户粘性很低。我在微信官方账号写文章,在知乎回答,是比较完整的思维输出。我吸引的关注者对我自己的观点有认可,所以即使我微信官方账号有100多个粉丝,也比小红书一个月做的2000多个粉丝有用。我从来没说过做互联网平台没用。我觉得多多少少还是有用的,即使接案效率真的很低。但在疫情期间,对于广大案件不稳定的小律师、律师助理来说是好事,即使可以咨询更多的案件。但是你需要思考你想从哪些用户群体中获得关注,如何获得这些用户,然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特点的平台。运营小红书账户的律师建议/031。根据平台调性和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赛道和定位。如果找不到又不合适,宁愿换个平台。比如情感账号,不仅与平台的特性有关(平台上多为女性),还可以与家法业务相结合。总而言之,先想想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是他们知道什么。作为律师,我们当然擅长法律工作和诉讼流程,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他可能不想学这些,他只需要知道你会就行了。如果是那种一开始就打算通过看博文来学习法律流程和知识的当事人,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请律师。2.增加流量、促进交流所需要的娱乐性,往往与法律职业的严谨特性相冲突。这是律师做新媒体营销的结构性障碍。如果他们做不到前者,他们就还不起自己的账。如果他们做不到后者,就很难转型。在这一点上,罗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他幽默风趣,目光短浅,树立了教授老师的职业形象。社会生活和法律案例本来就丰富多彩,但也不乏趣味。专业的塑造,和各种代言,和你输出的视频或文章所传达的感情息息相关。每个方面都有值得探索和推敲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律师来说,营销过程需要特别注意是否符合法律和行业规则,以免营销不成功,增加风险。3.引流功能大于品牌建设。感觉小红书更大的作用是接触到一些朋友圈之外的客户。我们可以把品牌建设(也就是上面第二条提到的信任沉淀和转化)放在另一个新媒体窗口,比如开通附加网站、微信官方账号等,进一步说服吸引来的用户。4.做出任何成绩都需要不断的努力。这个努力包括平台规则和流量分配机制的研究,以及内容的研究。我听过各种关于做自媒体的技巧,但是我觉得如果你其他技巧跟得上,你会超越大多数人,你一定会获得相当数量的粉丝。能每天选择一个题目,有毅力,有持续输出的能力,这并不简单。就算你上一个客户没拿到,这个持续的出口计划也能逼着你不断思考这个行业,不断学习。很多东西都试过了。现在短视频和微信官方账号的普及程度不如过去,但是很多依靠网络新媒体的人在纸媒时代已经积累了很多。你可能永远无法再做一个红宝书账户,但这个过程带给你的一切,都可能让你在下一个风口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