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贷款的甜头
2022年9月,一则爆炸性新闻同时震惊地产、汽车、金融界:华泰汽车创始人张秀根因“非法卖地”被警方逮捕。
谁是张秀根?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上,张秀根绝对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
他创办的华泰汽车是中国SUV的鼻祖,他造的车在中国被誉为“卡宴”。
他的圣达菲,曾经是中国维和人员的专车,被评为央视年度车型。
创始人张秀根,身家1,41亿元,成功进入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华泰汽车创始人张秀根
然而,在张秀根稳坐富豪榜的同时,华泰汽车近年来丑闻频出。
不仅销售造假被曝光,上报的数据也被中汽协驳回;还因为拖欠员工工资被员工指责拉横幅;此外,股权被质押,生产基地全面停产。
这时,人们震惊了,华泰汽车早已成为“时代的眼泪”!
一个曾经风靡全国的“国货之光”是如何陨落的?
亿万富翁张秀根是如何入狱的?
张秀根的故事始于包头工人。
1983年,张秀根从部队退伍,和六个兄弟组成了施工队,满腔热情地加入了内蒙古包头市的城建队伍。
多年的军旅生活培养了张秀根严谨的做事风格。他有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很快他就从鱼龙混杂的施工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很多乡镇企业项目的首选。
在1991,张秀根建立了一支230人的施工队伍。另外有固定资产167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
在那个百万家庭稀少的年代,张秀根的财富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为了管理不断壮大的团队,张秀根于1993创立恒通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领域。
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头十年,张秀根赚了很多钱。
张秀根
到2000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街上的汽车数量开始增加。张秀根敏锐地感觉到一个新的出路来了。
怎么进去?局外人张秀根对此一无所知。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张秀根得知山东荣成汽车厂已被一汽剥离,急于寻找资本入股。
他立即带着重金奔赴1500公里外的荣成,成为荣成汽车厂的新主人。随即,华泰汽车成立。
许多年后,张秀根回忆说,那是一桩“不切实际的生意”。
为什么?
首先,地理优势。荣成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与韩国隔海相望。俗话说“占尽优势先得月”,荣成与韩企合作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
这也是事实。1991年,荣成汽车工厂成立后,与韩国现代合作生产“奥本”吉普。
其次,荣成汽车厂的技术得到了市场的验证。1999年4月,荣成汽车厂并入一汽,将“奥本”更名为“解放”。投入市场后,很受欢迎。
接手荣成汽车厂后,张秀根从一个汽车制造的门外汉,变成了一条现成的汽车生产线,可靠的技术,成熟的市场,稀缺的汽车生产资质和名优产品。
资金、技术、市场、资质、名气,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
华泰汽车一起步就是王者轰炸,让无数同行眼红。
2003年,华泰汽车与韩国现代合作,在中国推出首款SUV“Traka”,一炮而红。
“60万的配置,30万的价格”,广告词极具诱惑力,让每一个购车者都为之动摇。
那时候Traka有多火?
上市第一年就卖出了15000辆,是当时市面上最畅销的车型。不要小看1.5万辆。那是20年前,当时一汽大众的年产量只有30万辆。
当时的华泰真的是“国货之光”。
特拉卡
2005年,趁热打铁,张秀根与现代签署了圣达菲。这是《摩登》最成功的车型,在国内上市后成为“央视年度SUV车型”。
由央视代言,华泰一战成神,被业界称为“中国SUV鼻祖”。
圣菲
一时间,张秀根风光无限。各地争相邀请他,希望他能在当地建厂,并给予超级实惠的政策支持。
2005年,鄂尔多斯政府邀请华泰建厂,给了钱和地。华泰拿到6000亩地,1亿贷款,外加两个煤矿。
多少同行羡慕这样的待遇?
张秀根拍着胸脯画着大饼:未来七年,华泰将建成集整车、清洁柴油机、汽车零部件为一体的综合生产基地。
在帮助下,华泰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华泰首先在2011推出了“华泰B11”,之后又推出了被誉为“中国卡宴”的“华泰宝丽格”。
销量数据也非常抢眼,上市四个月累计销量3000辆。
自主研发汽车
漂亮的销售业绩给张秀根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邀请。
2013年初,张秀根将华泰集团总部从京迁至津。
在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上,张秀根情绪高涨,充满信心。他不仅计划在天津建立第三个R&D中心和生产基地,还计划投资86亿元人民币,将华泰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此时,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希望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嗅觉敏锐的张秀根意识到电动车时代即将到来。
2017年,华泰汽车打造首款纯电动SUV,销量近65438+万辆。
华泰集团
张秀根人生的第二个亮点来了。
他在接受采访时高调宣布,华泰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拥有纯电动汽车的自主知识产权,还获得了相关发明专利授权。
而且华泰建立了锂电池新能源项目,从锂电池上游材料到整车生产,形成了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
为了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张秀根还在慕尼黑开设了R&D中心。
此时,手握华泰汽车的张秀根是业内大佬。
2018年,张秀根斥资31亿元在新能源市场收购曙光股份,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并成功借壳上市。
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蔚来刚刚成型,比亚迪还在专心做电池,华泰可以说是天下无敌。
汽车工厂
在得意一生的时候,张秀根将“华泰”称为“中国自主汽车第一品牌”,并预测2018年,华泰汽车销量将达到20万辆,到2020年,将超过50万辆。
世界在等待张秀根创造更多的辉煌。然而,现实给了张秀根一记耳光。
2018年,中汽协拒绝使用华泰销售数据的消息犹如一枚炸弹,揭开了张秀根“皇帝的新衣”。
原来华泰汽车这几年销量严重泛滥,漂亮的业绩全靠造假!
华泰汽车蒸蒸日上,但都是表面光鲜。
其实一开始张秀根和现代合作的两款车确实很受市场欢迎,但是离开现代之后,华泰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现代”标识被去掉后,华泰圣达菲的销量日渐下滑。
虽然后来推出了“华泰B11”和“华泰宝丽格”,但销量惨淡。
尤其是华泰汽车,山寨各种豪车,引起全行业吐槽。
华泰车型与豪车的严重碰撞,B11的外观几乎完全抄袭“宾利”;“宝丽格”几乎和“保时捷卡宴”一样,连内饰都被用户吐槽,完全抄袭“丰田凯美瑞”。
张秀根“自主研发”的说辞完全是个笑话。
华泰汽车看起来像山寨,质量更是堪忧。换挡、发动机等质量问题频发,产能出现问题,导致当年新车上市,上牌车不足100辆。
华泰汽车厂
然而这一切都被华泰掩盖了。
2011,华泰宣称前四个月销售3000辆,实际上只卖了100辆。
2018,65438+10月,华泰汽车公布了1316辆,但一个月前,他们还标榜月销210000辆。
在没有大事件的前提下,上个月的销售数据居然相差16倍!华泰汽车的数据恐怕是闭着眼睛填的吧!
一气之下,中汽协将华泰的年度销售数据归零。
官方终结,造车华泰神话,瞬间成为业界笑柄。
一石激起千层浪,华泰丑闻全面开花。
2019某银行内部邮件流出,华泰汽车将进入破产程序。
同时,华泰员工指责华泰拖欠工资。更有华泰员工透露,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能源汽车早已停产,整个R&D部门空无一人,没有R&D人员。
华泰在鄂尔多斯的生产基地早已停工,6000多亩生产车间闲置。
记者调查后发现,华泰收购曙光后,因资不抵债,将其股权全部质押并被冻结。
华泰连同旗下的几家子公司,都在老赖的名单上。
生产基地停产,R&D人员集体离职,供应商货款拖欠,股权冻结,张秀根布下的雷霆爆发了!
截至2019年末,华泰负债已达294亿。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张秀根近年来仍然稳坐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的首位!
2019年,张秀根身价138亿元。
2020年,张秀根身价6543.8+039.9亿元。
2021年,张秀根身价1465438+3亿元。
一边是华泰公司资不抵债,一边是大老板张秀根的财富不降反增,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是张秀根?
这时他们才发现,画饼获得的煤矿和土地,都被张秀根转手,换成了真金白银!
原来,华泰在鄂尔多斯落户获得土地和煤矿后,并没有投资R&D和生产汽车,而是以此为抵押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
光是两个煤矿转手,就让他赚了40亿。这种快钱比造车卖车容易多了。
张秀根
尝到甜头的张秀根开始重复他的老把戏。
2018,张秀根与鄂尔多斯市的官司陷入僵局。
此时,张秀根面不改色,不跳不跳地南下湖南,继续拿造车项目忽悠着湖水。
他利用虚假数据和欺诈性表现,异常顺利地推进了汽车制造项目。从签约到交地只用了41天。
不得不说,一招“空手套白狼”被张秀根玩到了极致。
张秀根拥有大量土地和煤矿,并以此为抵押从银行获得高额贷款。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张秀根的野心。为了获得更高额度的信贷,张秀根利用华泰汽车购买银行股份,然后向银行质押土地换钱。
甚至,借曙光上市后,收购的股份马上被质押,换钱。
“大计划”虽然华而不实,但借的钱最终还是要还的。
华泰一直没有好的产品,主营业务缺乏造血能力。资金断裂只是时间问题。
2022年上半年,全网都在找张秀根。
公司直接宣布董事长失联,连张秀根的儿子都说找不到父亲。
直到9月20日,曙光宣布失踪已久的董事长张秀根已被逮捕。
有了造车鼻祖央视的代言,张秀根从造车神话逐渐变成了圈钱的骗子,实在令人唏嘘。
也许张秀根从一开始就不想用心“造车”。他曾将华泰汽车的商业模式比喻为“十个坛子九个盖子”,即不断利用手中的项目融资、周转。
在他眼里,“造车”只是一个融资工具。
毕竟“造车”换来的土地和资源,倒几手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比造车容易多了。
正是因为走上了捷径,才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不归路。
捷径是最远的弯路,造假制造的泡沫总有一天会被打破。
如果我今天知道,张秀根会愿意脚踏实地地专注于制造汽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