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把几千万桶石油放在中国后,外媒:中国可能做俄罗斯没做的事。
对此,路透社推测,众所周知,中国仍在将储备增加至90天进口量的路上。无独有偶,国家能源局也在去年9月表示,中国的商业和战略原油库存约为80天的净进口量。目前,中国已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可储备原油约3325万吨。
此外,为防止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因美元限制而失去外国客户,数月来原油一直存放在亚洲市场的保税仓库中,其中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在大连的保税仓库中存放了2000多万桶原油,以决定是卖给中国客户还是其他外国客户,这为伊朗继续出口石油提供了一个选择。
根据海关和路透社提供的最新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买家购买了超过654.38+0.03万吨伊朗原油。在过去的654.38+04个月中,伊朗石油卖家已向中国市场交付了约654.38+0.8万吨石油,交易量创历史新高。
据报道,在伊朗石油持续出口期间,大部分金融交易以人民币或欧元进行,以绕过美元限额。这说明人民币在伊朗的石油贸易中起到了交易货币的作用。显然,伊朗石油并没有因为美元切断SWIFT支付系统而停止交易。
最新数据显示,自2018年3月上市以来,原油期货累计成交量达到11319660手,累计成交44.10万亿元。2020年成交量和持仓量均大幅增长,总成交量为41.5858万手,日均持仓量为1.1.890手,较日均成交量增长近40%的2019年增长312.93%。
从规模上看,上海原油期货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布伦特、WTI原油期货的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其中,国际投资者日均交易量约占16%。上半年海外参与者日均持仓量增长6.5%。
截至3月,人民币原油期货已吸引英国、瑞士、新加坡、阿联酋、澳大利亚、日本、泰国等23个国家的市场参与者。与此同时,已有68家国际经纪公司推出人民币原油交易服务,2019年为45家。截至2020年底,交割仓库数量由2019年底的9个增加到15个,交割库容由2020年初的355万立方米扩大到11.9万立方米、约6788万桶,取得新进展。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早前援引的消息,英国石油公司已经向上海国际能源交易所的交割仓库交付了一批原油。BWC中文网财经团队注意到,这是2018年3月人民币推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石油公司首次参与人民币原油期货实物交割。上期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原油期货共交割851.59万桶,其中SC2008合约达到上市以来最大月交割量1.3859万桶。
紧接着,路透社进一步称,中国可能开始大规模用人民币结算进口原油,这意味着美元将收不到过路费。早在一年前,中国某石化巨头就签署了以人民币原油期货计价的原油进口协议,而这份协议来自中东,意味着PetroRMB成功进入中东,具有历史意义。
这意味着打开了未来人民币大规模结算石油合约的空间,也意味着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巩固,将为那些需要规避石油美元、对冲以美元定价的原油期货价格波动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便利。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上期所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均被纳入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正面清单,这意味着欧盟投资者参与中国原油期货市场交易的合规性和运营成本降低。
这也是吸引国际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瑞穗证券、法国巴黎银行、兴业银行等。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保持了人民币的高币值,人民币的定价功能在亚洲市场已经显现。对此,《日经亚洲评论》几周前也表示,亚洲国家最好从原油和其他能源贸易过渡到人民币和日元结算。
几周前,路透社称,人民币原油在全球的存在感正在上升,很有可能首先在俄罗斯、安哥拉等国实施。至此,意味着又一颗石油货币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外媒甚至直言,俄罗斯和迪拜之前挑战石油美元都失败了,而中国却成功了别人至今徒劳无功的尝试。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稳步推进更广泛的金融市场开放,使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使用的国际货币越来越近,这也意味着中国买家进口原油的溢价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将涌入中国实体经济,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助于构建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同时,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可燃冰,被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也是人类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所以谁先抓住可燃冰,谁就获得了未来最大的增长动力。
新消息称,中国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掌握可燃冰试采核心技术的国家,并将正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目前,蓝鲸1已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完成首次可燃冰开采,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两项世界纪录,这也意味着中国提前占领了能源技术高地。
此外,中国有望在几十年内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稳定燃烧的人造太阳能项目托卡马克装置用于发电,这将为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就在这个时候,媒体传来了天大的好消息。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三周前报道,被称为中国最大的人造太阳能项目、参数最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托卡马克装置在成都正式建成并放电,等离子体温度达到654.38±0.5亿摄氏度,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前沿,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
据人造太阳工程安装总工程师宋运涛介绍,人造太阳不存在连锁反应或放射性废物失控的问题,甚至海水都可以用作燃料。从一升海水中提取的聚变燃料相当于350升石油产生的能量。所以,仅从这个角度来说,热核反应堆可以产生大量人类用不完的能量,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新能源技术能够引起世界的关注。
与此同时,中国的核能工程建设和安装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相信,人造太阳将是世界能源史上继煤和原油的开采和利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革命。这可能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重大投资机会之一,它将成为继高铁、大飞机、华龙一号之后的一张国民经济名片。
另一方面,在传统能源领域,随着中国石油开采技术和原油的升级,新的油气资源也在增加。例如,借助新技术,新疆油田的重油产量也已超过1亿吨,而优质的环烷基重油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是国民经济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