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科技园的优势
大学科技园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根本在于依托大学。浙大科技园紧紧依托浙大,充分利用浙大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结合浙江省丰富的民间资本优势,建立了一大批科技孵化器。
浙江大学科技园
转企改制与浙大科技成果转化。
为加快浙江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浙江大学于2000年底制定颁布了《关于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孵化企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学科公司改制的意见》、《关于浙江大学研究生休学创业的意见》等政策,鼓励学校教师、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主要是研究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孵化企业。同时,学校还向科技园全面开放了科研基地、实验室等资源。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调动了浙大师生在大学科技园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7年多来,浙大科技园积极为学校科技成果与民间资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创办新型科技孵化企业300余家,转化学校科技成果300余项。浙大有1,000多名专兼职创新创业者,为科技孵化器的R&D、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孵化器的快速发展。目前,园区已有50多家高新技术孵化器毕业,一批高新技术成果通过大学科技园平台辐射到周边地区。浙大三色、宇恒科技、图灵信息、辰光科技、国鑫科技、科特光电、方毅数码纺织等一批优秀高科技企业成长起来后不断走向社会,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打造一流的创业孵化硬件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
园区良好的硬件条件是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物质基础。一流的大学科技园必须具备一流的硬件条件。浙江大学科技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在发挥高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并受益。
借助民间资本,以委托代理建设的方式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硬件平台。经过三年多的紧张建设,位于浙大科技园老鹤山创业街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6.8万平方米创业孵化综合体已投入使用。目前,浙大科技园拥有7.2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配套设施和服务齐全,已成为浙江省和杭州市孵化器建设的一大亮点。
浙江大学科技园
同时,浙大科技园高度重视风险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投资联动体系,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首先,浙大科技园成立了“风险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联盟”。浙大科技园与英国君信投资公司、天堂硅谷创投、杭州高科投资公司、浙大网新创投、浙大创投等多家国内外投资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华立科技、大唐电信、永利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产业投资联盟,投资入园企业,为入园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而且浙大科技园积极推动浙大科技成果与浙江省民间资本对接,创办科技企业。目前,浙江大学的民间资本和科技成果相结合,已为科技园注入资金十几亿元,占入园企业注册资本的60%以上。其次,引入民间资本和自筹资金分别设立浙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浙大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5000万元和6543.8+0亿元。同时,浙江大学科技园还充分利用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指导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基金,增强其风险投资和融资能力。浙江大学的一批高新技术成果成为他们在科技园孵化的重点投资对象。
3.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各类资源,强化服务能力,建立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浙江大学科技园非常重视科技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园职能部门以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为重点,加强为入园机构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包括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和人事代理咨询服务、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咨询服务、投融资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咨询服务、各类科技计划申报和高新技术项目及企业认定咨询服务、落实税收政策等一系列服务。同时,引进和建设了2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了法律、金融、税务、工商、投融资、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方面的良好中介服务。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政府职能延伸至大学科技园,工商管理、财税等多个政府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目前,科技园已初步形成由政府、科技园管委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综合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浙江大学科技园
此外,在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科技局的支持和企业的参与下,浙大科技园陆续建设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电技术开放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技术检测中心”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的在孵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分析测试等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4.发挥浙江大学的科研优势,促进学科与科技园企业的互动,推动入园企业的自主创新。
浙大科技园孵化器在寻求技术成果和社会资本嫁接的同时,积极促进与浙大优势学科的互动。通过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与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在这方面,浙江大学科技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浙大的一些优势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光学仪器、电液比例控制、水煤浆燃烧、信息网络、核农业等。浙江大学附属的一批省部级R&D重点院校在大学科技园内创办了20多家以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入园企业正在开发5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申请国家专利300多项,已获批专利近200项。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60余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其中数字电视核心芯片和数字背投电视光学引擎两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2000万元)。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实施,有的取得突破性进展。浙江大学科技园正在成为区域创新的源泉。
5.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服务,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根据科技部和教育部文件要求,浙江大学科技园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为学生实习创业提供支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在创业教育方面,浙大科技园与学校研究生院联合成立了“浙大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和“浙大毕业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吸引学校优秀研究生,邀请科技园内外的企业家、专家、创业者对其进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产权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并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目前有300多人。
(2)在促进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浙大科技园专门开辟了5000平方米。2008年6月6日,与西湖区政府共建“杭州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江大学科技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工商代理、融资担保、投资融资、项目申报等多种服务。西湖区政府提供租金优惠、风险投资和免费人事代理支持。2007年,浙大科技园成为首批大学生创业项目创新基金服务机构,组织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8个,获得项目7个,每个项目获得政府无偿资助40-80万元,居全国首位。2008年,浙江大学科技园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8个,8个项目获批,获批率100%,居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创新基金280万元无偿资助。目前,园区共有大学生创业企业71家,大部分发展势头良好。
6、“一园多点”,建立分园,加速高新技术产业辐射。
根据“一园多点”的战略构想,浙江大学科技园采用开放式建设原则。在保证杭州核心区高水平建设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分园,将浙大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辐射到周边,促进当地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目前,浙大科技园已在宁波、长兴、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办企业85家,注册资金8亿元,建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场地5万多平方米,转化浙大科技成果30多项,为浙大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向外辐射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