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现状
本文核心数据:冰雪产业的市场规模和疫情对冰雪产业的影响
行业进入快车道,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大。
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普及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冰雪产业进入快车道。2019年,中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然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冰雪产业造成重创,市场规模也大幅下滑。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国研中国冰雪经济研究中心、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体委、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对中国冰雪产业影响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9-2020年冬季,37.62%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导致企业业务收入较冬季下降50%41.58%的受访企业表示,预计2020年疫情将使其全国营业收入减少50%。
保守估计,2020年中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将下降20%以上,约为38110亿元。
注:* * * *本次调查共有202家机构参与,调查截止日期为2020年3月31日。
注:2020年的市场规模是基于当年和往年的前瞻性计算。
行业开始复苏,预计2021大幅反弹。
不过,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中国冰雪产业开始复苏。以冰雪旅游为例,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0/2021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将迎来大反弹。预计冰雪旅游人数将达到3900亿人次,收入规模将超过3900亿元。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
总体来看,中国冰雪产业的繁荣势头不减。而且得益于国家政策和2022年冬奥会的多重利好,预计中国冰雪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根据《中国冰雪运动国家发展规划(2016-2025)》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25年,形成我国冰雪运动基础更加扎实、普及程度大幅提高、竞技实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较为完整的发展格局。
而且规划还提到,2022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2025年达到1万亿元,推进“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发展趋势:设备国产化,冰雪小镇热度不减,滑雪场规模大。
目前国内的冰雪装备自主品牌很少,但是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释放,中国的冰雪装备行业正在加速发展,逐步走向国产化。例如,2014-2019期间,全国滑雪场新增国产雪地车数量从2014年的8辆增加到2019年的27辆;国内滑雪场新增造雪机数量也从2015年的50台增加到2019年的467台,逐步缩小与新增进口造雪机数量的差距。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门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提出,支持拥有自主品牌的冰雪运动装备企业,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替代进口的产品,加快我国冰雪装备国产化进程。随着政策加持和国产品牌的崛起,中国的冰雪装备将逐步国产化。
此外,冰雪小镇是集冰雪运动、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圈,整体运营的特色小镇。近五年来,随着冰雪旅游的不断升温,冰雪小镇热度不断提升,当前冰雪小镇在冰雪旅游中占据重要地位。预计在冬奥会的积极影响下,中国冰雪小镇的热度将持续升温。
同时,滑雪场将向一体化、高品质、大规模的方向发展。综合性、高品质、大规模的滑雪场更注重山地资源,同时通过配套建设,将整个项目打造成旅游产品,可以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滑雪游客。目前,亚布力雪场正在运营三山联盟,实现雪场的规模化。在未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冰雪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