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在于

数字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培养更好的人才,服务更多的对象,实现更科学的评价,具体如下:

第一,要培养更好的人才。职业教育数字化离不开服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使命。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开发机制。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和服务的准入机制、退出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参与各方积极性,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激发数字资源升级和持续更新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加资源总量,提高资源质量,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第二,要服务更多的人。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成正比。随着客户的增加,数字资源将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因此,职业教育数字化应坚持开放和享受的理念,深入研究和探索跨职业院校、跨省、跨教育类型、跨大洲的优质数字资源使用模式。

引导职业院校等资源丰富的主体从“自建自用”的封闭思维向“我为他用,他人为我建”的开放思维转变,努力让更多学校、更多省份、更多国家的更多学习者应用自己的资源,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的提供者、使用者和受益者。

第三,要实现更科学的评价。“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态。如何评价教育,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数字化需要寻求评价方式的突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

探索更科学、更先进的手段、方法和工具。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的升级,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价权,强化公众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专业分析处理,帮助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带动职业教育数字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赋能。

数字化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创新传统治理模式。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对职业教育的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助于职业教育增加数据分析应用的力度、深度和有效性,实现资源信息的个性化、精准化智能推荐和服务。

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逐步形成“数字化职业教育”的治理新模式,解决管理部门多、工作链条长、信息衰减快等问题。

2.创新传统评价模式。教育评价一直面临着科学不足、反馈不足的困境。通过数字化评价技术和手段,可以全面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真实评价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

构建面向学习者核心素养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实现实时采集、及时反馈、及时干预,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3.创新传统办学模式。在数字化时代,职业院校将突破传统的“栅栏”限制,成为形式更丰富、实质更自主、时间更灵活、内容更定制、方式更混合的“技术技能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智能、开放的教学和实训环境,实现泛在学习。

此外,数字技术还可以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师生之间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