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在德国找工作容易吗?

博士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素质好,接受过更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和科研训练,在就业市场上应该更受追捧。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很多在国内留学的博士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作者通过多年帮博士在德国找工作的经历,分享博士在德国找工作的特点和难点。

在德国读博士期间,他每天都与导师和同事进行深入交流,平时也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在业余时间,他也和导师、同事一起参加聚会、旅游,所以他的德语水平通常很好。通常只有在硕士期间,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认可,才有机会读博。博士毕业生通过三到五年的严格训练,可以上一层楼就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专业的快速学习能力通常不是硕士研究生所能比拟的。在博士学习期间,博士生通常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并与相关公司建立密切联系,从而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业务动态。这些都是刘德博士显而易见的宝贵优势。但是为什么他们找工作不顺利呢?

德国的企业都很务实,大家的理解都是只有非常专业复杂的岗位才需要招医生,一般复杂的岗位本科毕业就可以,导致就业市场上医生的岗位非常少。通常只有科研院所、大公司和少数中小公司对博士有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把博士毕业生推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

在德国就业市场上的体现就是,如果你申请一个高级职位,仅仅靠投简历是很难成功的,因为不可能通过简历审核和一两次面试就能保证选出最合适的人才。一旦招错高级人才,公司将遭受巨大损失。可想而知,如果巴斯夫招一个化学博士来搞R&D,他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完成一个项目,消耗几千万欧元。然后他得出结论,研发领域没有未来,不值得继续投资进一步研发。

公司应该怎么想?是项目立项时评估有误,还是这个R&D人员不够可靠,漏掉了什么?如果是后者不靠谱的科研人员,对企业伤害很大,损失研发资金和宝贵时间。这是大公司永远不会接受并尽力避免的。怎么才能避免呢?

德国是一个信用社会。企业在招聘高级职位时,除了看重你在面试中的表现,还非常看重你的历史记录,是否有足够信用的人推荐你,以及推荐的力度。现实中,很多大企业的高级职位都给了在面试中表现出色、得到同行强烈推荐的博士候选人。

很遗憾刘德博士在中国做得不够好。通常毕业时,他只能从教授那里得到一封不痛不痒的工作推荐信,很少有他打交道的公司和其他研究所的高级专业人士的额外推荐。因此,在各行业的领先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越来越少,包括来自中国的刘德博士。

一些博士项目是英语的。如果你想在德国找工作,请立即学习德语。除了少数行业和少数国际公司,德国公司对德语还是有要求的。纯英语职位很少,要求求职者有很高的专业成就和良好的运气。我们看过的医生,95%都找到了德国的岗位。

如果半年后还是找不到博士的工作,建议你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硕士学位和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个职位不应该仅限于研究和开发。很多行业的博士做质量管理、项目协调、市场开发是很常见的。

如果你还没有读完博士,那就尽可能地完成自己的项目,和导师、资深专业人士搞好关系,让他们给你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

不要太执着于工资。刚毕业的博士平均年薪在5.7万欧元左右。有高薪的,自然就有低薪的。很多时候,博士必须找一份高级硕士的工作。很多中型公司给不了硕士那么高的工资,但是工作前景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低至5万的工资还是可以接受的。/zd/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