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漫游记角色介绍
“三毛之父”给他的“天堂”徽章
“张叔叔在9月27日离开了我们,1992。到现在已经19年了,但好像是一场梦。他是世界漫画大师!我现在戴的这个徽章是我拍三毛的时候张大爷给我的。很简单,铜做的——三毛在天堂里用喇叭喊。张叔叔说,他希望中国和全世界的孩子都能有饭吃,有书读,有衣服穿...这就是他所追求的。这个徽章,我一直戴着……”
“张伯伯跟我谈了几次他画画时的感受。每一幅画都充满了他对孩子们的深情……”1947年的一个晚上,画家张乐平冒着大雪,走在上海的一条小巷里。他看见远处有三张红色的小脸。当他走近时,他看到三个十岁左右的街头儿童,他们披着破麻袋,光着脚,紧紧地围着一个烤土豆的炉子取暖。两个孩子在雪地里不停地跺脚。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可怜的艺术家呆呆地看着他无法帮助的三个孩子,叹了口气,去他哥哥家过夜。第二天早上,他再次路过巷子,却看到两个孩子已经冻死在炉子前,手还在熄火的炉子里...张乐平在哭,深深刺激着他的神经。张乐平义愤填膺,他想大喊大叫,他想画三毛的《游园惊魂》...其实张乐平最初设计的形象是一个光头男孩,他的光头很有意思,但是造型上看起来很单调。后来,他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个。有一天,他突发灵感,在光头上加了三笔。人物立刻活了过来,于是三毛诞生了。长篇连环画《三毛的流浪故事》至今再版,仍在出版中。中国的“小三毛”是永恒的。
一年后,1948,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将三毛的流浪故事搬上银幕。当时著名剧作家杨汉生先生写了一个电影剧本,但是没有完成。因斗争形势需要,他以地下党员身份离开上海,剧本由陈先生继续。陈也因暴露身份而离沪,剧本最终由李天际先生定稿。王老说:“片中的喜剧情节都是李天际先生写的。陈和李天际当时都觉得自己比杨汉生先生年轻,辈分小。因为谦虚,他们在片头都没有署名,可见当时的老艺术家对名利是多么的淡泊,至今让我感动...张大爷的一生几乎是多愁善感的。他在用自己的生命进行创作,表达对苦难儿童的深切同情,融入自己。他曾说:画三毛就是画我自己!因为天天画画,再加上当时生活的艰辛,他患上了肺病。但他一边咯血一边挣扎着画三毛……”
路上捡到的“三毛”和“小三毛”都有三毛小时候的经历。
王龙基是如何与三毛结缘的?年轻时,王龙基爱看漫画书《三毛的流浪》。其实他也有过类似三毛的悲惨经历。出生于四川,自幼随父亲王云杰(著名作曲家,电影《三毛流浪》作曲)过着漂泊的生活。尽管王云杰在30多岁时是一名教授,但由于他对旧社会的不满,他的生活相当贫困。王龙基的一个弟弟因为生病没钱治疗而去世了。“我出生的时候,头很大,身体却很瘦。当时一个算命的说我活不到三岁……”印象最深的是他五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有一次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呕吐,胆汁都吐出来了,屁股上全是针。有一天,我妈背着我去看病,路过一家包子店。我拒绝离开,对妈妈说:‘妈妈,我没病。我只需要吃两个馒头。妈妈真的给我买了两个馒头。吃了之后,我感觉好多了。"
1947年初,7岁的王龙基跟随父亲来到上海。我父亲当时在昆仑公司为电影作曲。因为父亲的工作,王龙基经常在片场演出。后来昆仑公司找《生活中的三毛》,他们想把三毛搬上银幕。导演之一的龚燕负责寻找三毛的演员,但他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有一天,我和两个大孩子在玩弹球,我赢了他们,但是那两个大孩子欺负我,不承认输了,先动了手,我就反击,打败了那两个大孩子,拿回了我的弹球。当时龚燕导演就在我旁边,他突然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就是我要找的三毛!’“那一年,王龙基只有8岁。
王龙基去昆仑公司试镜,沈复、石东山等昆仑公司所有董事一致通过。张乐平道:“三毛,就是他!”王龙基成了三毛。他说:“其实我演三毛的时候就是老演员了。曾经演过石东山大叔导演的《新总在我心中》里的白杨,曹禺大叔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昆仑公司出品的《笼中之春》《人间希望》。我对三毛的穷日子并不陌生。拍摄现场,张伯伯像普通观众一样不时过来轻推我一下。他既随和又谦逊……”
“三毛”已经被吓倒,明星演员愿意为了一个孩子继续走下去。
影片正在紧张筹备的时候,制片人韦伯收到了一封恐吓信:“三毛,小心你的头!”“结果事与愿违,更加坚定了剧组拍这部电影的决心。4月1949日上午,摄制组在上海外滩进行了第一次外景拍摄。王龙基说:“这部电影是唯一一部双结局的特别电影。上海解放的场景是1949五月份加的。影片的原结局是:下雪了,三毛和他的《他是我哥》继续流浪..."
在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中,三毛的一个流浪故事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即“众星捧月”——众多明星演员为一个孩子跑龙套,成为这部电影的重要特色。影片中有一场“权贵宴”的场景,布置得富丽豪华。其实并不是真实场景,而是在中电二厂摄影棚设置的布景。这场盛大的盛宴非常强大。当时上海影视界的知名人士汇聚一堂。他们都是跑龙套的,什么都没拿。大家对三毛的喜爱和支持可见一斑。
来参加演出的明星很多,有夫妻,有母女,有父子。夫妻档有7对情侣,包括赵丹和黄宗英、沈复和高依云、应云卫和程梦莲、刁光勤和朱琳...;母女档是上官云珠和她的女儿;这对父子是王龙基和他的父亲王云杰。"他不仅为这部电影谱曲,还在电影中扮演了一名钢琴家。"其他还有孙道林、吴茵、林默予、关宏达、中叔皇等。,加起来超过50颗星。王老感慨道:“他们都是当时上海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他们都来拯救上海无家可归的孩子。虽然只有几场戏,但他们愿意为一个不知名的小演员做配角。这在中国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60年来,三毛的《流浪的故事》在国际上上映时间长,获得多项电影奖项。王龙基塑造的三毛形象成为中国跨越时代的经典形象之一,也是中国电影博物馆19蜡像之一。
三毛的最后一张照片我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剃了他的胡子。
张乐平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三毛作品,是1992《青年文史报》等单位主办的“三毛杯”全国中小学生文史知识竞赛的申办。6月5日65438+10月65438,大赛主办方负责人来到张乐平病床前,拿出了张乐平在1982年6月赠送给单位的手写三毛漫画,说明这幅画要作为大赛标,让他签名。他听后非常高兴。他颤抖着举起笔,用另一只手按在手上,在画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那几天,张乐平特别激动,特别兴奋。他是要去参加上海市人民政府定于6月28日1992的三毛参军原捐仪式。1992 65438+10月24日,张乐平因“吸入性肺炎”突然陷入昏迷。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从那以后,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1992年9月27日,平民作家、一代宗师张乐平先生逝世...张乐平的死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感到悲伤。近千名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怀着无尽的悲痛赶到上海龙华殡仪馆,在乐平先生生前最喜欢的《一路顺风》的音乐中为“三毛之父”送行...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我给张伯伯剃了胡子,至今印象深刻。他很老实很坦白,胡子很硬。为了给他刮胡子,我换了好几把胡子刀……”王龙基在谈到这些时几乎哽咽了。
王龙基告诉记者,张乐平夫妇养育了七个孩子,三个女儿和四个儿子。但是他们收养了很多孩子,帮助他们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张乐平的大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一个同学无家可归,无家可归,张乐平夫妇收留了他。电影女演员上官云珠在文化大革命中带着苦涩的心离开人世后,她的两个孩子成了张乐平家的亲戚,张乐平和他的妻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我一直把张叔叔当爸爸一样看待和尊敬。他大女儿比我小一岁,他们一直叫我三毛哥。张叔叔一直把我当成他的大儿子……”王龙基说,他把这些细节都写在他的一篇文章《张乐平叔叔和我》里,里面有很多详细的记录。
“三毛”为爱娶“小企业主”女儿后的生活。
主演《三毛的流浪》后,王龙基仅一个月就红遍全国,被称为“天才童星”。拍摄期间,他参加了在上海、南京等地为仍在千千街头流浪的“三毛”举办的多次募捐义卖活动。解放后在电影《祝福孩子》中饰演主角,《春天里的两个家庭》中的小女婿(即小女婿)。他还在翻译的电影《巴甫洛夫》和《乡村女教师》中担任配音,并在戏剧《灯》和《母亲》中扮演角色。王龙基的演艺生涯只有短短几年。后来,王龙基考入上海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部队文工团锻炼,并加入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当了一名工作人员。被评为五好士兵、五好艺术团成员、神枪手。他还写了两个剧本。他本以为自己会继续在艺术的舞台上努力,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王龙基在湖西中学读书时,班上有一个全优生,名叫王振钦。为了发展她的团员身份,王龙基成了女孩的朋友。因为王振钦的功课很好,他总是被王龙基邀请到家里辅导弟弟妹妹。王龙基参军后,他们经常通信。“文革”期间,王振钦突然给他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因为他家被定为小企业主,怕影响王龙基前途,要求断绝来往。当王龙基看到这封信时,他立即决定建立恋爱关系。他向上级汇报想回上海结婚,上级指示“不适合结婚”。王龙基干脆请假回了上海。1969年8月,两家在30元举办了婚宴。
正因为如此,王龙基退役回到了上海。他没有回到电影界,而是去了上海无线电二十厂,一个只有400人的小厂,做工人,争取技术革新。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他和同车间的工人们已经连续进行了近十项创新。经过多年的磨砺,如今的王龙基除了直爽倔强的性格,看不到“三毛”的影子。然而正是他的“实力”成功地演绎了一个生动的三毛形象。同时,他也演绎了中国印刷电路行业生涯中的精彩篇章,成为中国印刷电路行业的杰出专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喜欢这个行业,做这个行业我很自豪!”
日前,记者再次联系他进行电话采访时,得知他作为“中国电子发展基金”项目评委正在北京开会。他说每次来北京都会和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朋友聚一聚。他说他在北京上了三年小学,现在和很多同学保持联系。他说,小时候建立的感情很真挚,友谊很珍贵,很难得。他说他的爱好很广泛。他在他的院子里种了许多植物和花,他还喜欢摄影、旅游等等。他还谈到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等问题。在他的家里,他专门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工具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具等。闲暇时,他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机器人”。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劳动是最幸福的,他们可以通过劳动体验成长的快乐...但他说得最多的还是“三毛”。他说,“三毛几乎影响了我的一生……”
“现在,我一直忙于自己的事业,也在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着自己的工作。现在,张伯伯家成立了‘三毛形象公司’,目的就是传承中华文化。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是我的愿望,不要任何报酬。中国的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必须发扬光大,走向世界。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所以更多的人应该关注中国孩子的快乐成长。我还记得张大爷说的话。他说,‘树在昕薇长大,要小心浇灌昕薇’……’他还透露,三毛公司经过两年的磨合,已经授权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与比利时、法国等国合拍国际电影《三毛》,王龙基担任三毛的顾问,得到了广电总局于蓝、中国儿童电影学会等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和重视。6月25日,与张乐平之子张将陪同比利时王子在上海影视基地宣布三毛正式开机。他说,电影将以三毛流浪的电影风格,展现张乐平作品中三毛活泼、聪明、憨厚、善良、调皮的性格。可能会出现类似丁丁和憨豆先生的欧洲喜剧风格。他说:“三毛不仅是张乐平的,也是中国孩子的财产,是中国的国粹……”
以法文出版
将于2014年2月7日上架的三毛流浪故事法文版,由法国费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