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ACG”时代。所谓“ACG”是动画(卡通动画)、漫画(漫画)和游戏(游戏)的简称。它的三位一体拼凑了一个新时代的沙盘。日本是“ACG”新时代的领导者。近年来,当日本在制造业中遇到许多强大的对手,无法再在世界舞台上脱颖而出时,日本致力于用新技术创造新的文化产品,使其从产品制造大国转变为文化产业出口大国。目前日本动画内容产业市场的整体规模,包括动画角色的使用授权、动画角色的玩具制造等动画衍生产品市场,估计已经达到2万亿日元以上,广义的动画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个百分点,是日本第三大产业。
2005年的动画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电影市场、电视节目和录像、DVD版动画市场。20世纪70年代,日本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概念迅速发展起来。动画市场的规模,包括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电视动画的收入以及录像带和DVD的销售和出租收入,1975年为46亿日元,80年达到12亿日元,90年上升到1000亿元(见图1)。90年代日本动画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上升趋势,除了1996和1999有一些回调。2001和2002年市场规模扩张非常迅速,2002年总收入达到2135亿日元,主要得益于电影《《千与千寻》》。2003年,日本动画市场萎缩至1.91.2亿日元,降幅为1.4%。到2004年,日本影院上映的动画片约有865,438+0部。由于哈维尔的《移动城堡》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电影票房、电视动画和录像带的总收入再次呈上升趋势。
2004年日本票房前20的电影中,只有7部是国产电影,其中4部是动画电影,占比超过57%,动画电影《哈维尔的移动城堡》以200亿日元的收入高居票房榜首。此外,2004年日本制作的前20部电影中,动画电影有10部,也占了50%,其票房排名分别为1、4、5、6、18、15。[1]
日本民众对动画电影的热情持续升温。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数据,2004年在影院看动画片的人数达到20649179人,比上一年的11533110增加了近80人。日本动漫迷在动漫产品消费上的花费约为13%的可支配收入。
日本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数量逐年增加,2001为2454集,2002年为2748集,2003年为2850集。2003年比2002年多播了102集。【2】由于大量的动画片是安排给孩子放学后看的,而成人动画片基本都是在晚上11之后播出的,所以大约60%的电视动画片是在晚上(18:00–5:00)和早上(5:00–12:00)播出的。
根据日本影像软件协会对会员公司的调查,2004年销售动画视频和DVD的收入为925.9亿日元。其中本土动画占28%,进口动画占22%;成人动画占82.1%,儿童动画占17.9%。日本本土动画和成人动画占据了录像带和DVD市场的绝大部分。
早在1956,日本第一动画制作公司东洋动画的社长冈川宏就表示:“与缺乏国际号召力的日本电影不同,我们期望通过动画的‘动’和‘画’来俘获观众的心,打入海外市场。”果然,他的愿望实现了。新加坡学者吴伟明(Wai-ming Ng)指出:“日本动画真正实现了全球化,它向海外输出了日本流行文化。只有它才能与霸权主义的美国动画产业抗衡,向人们表明流行文化的全球化并不仅仅意味着美国化。即使在文化和语言障碍巨大的美国和欧洲,年轻人也对日本动画着迷。”目前全世界人民观看的动漫产品中,约有60%是日本制造的,日本已经占据了欧洲的80%。现在,“动漫”这个词已经被全世界使用,anime它是专门用来定义日式动漫产品的。另外,从英语中衍生出了一个新词“Japanimation”,也指日本动画。
从65438年到70年代,日本动画开始全力进军国际市场。手冢治虫是先驱。20世纪60年代,《铁臂阿童木》在美国和亚洲市场的火爆,让世界了解了日本动画。此后,电影《魔神Z》风靡欧洲;90年代,龙珠和宠物精灵冲击美国市场,日本动画出口大幅上升。《宠物精灵》是日本第一部在海外取得商业成功的漫画。1999年底,《宠物小精灵》电影版在美国上映,创造票房第一;电视剧《Petelf》的电视版在全球60多个国家播出,从海外为日本带来380亿日元的收入,是日本国内收入的两倍;此外,价值654.38+0.2亿日元的《宠物精灵》游戏卡遍布全球;精灵动画角色的使用授权在日本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分别创造了1万亿日元和2万亿日元。
此后,日本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每年都有非常成功的动画电影出口海外。一般的规律是,动漫产品在日本国内市场流行起来之后,才会拿到海外去开拓国际市场,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有些动漫产品在开发之初就是针对国际市场的。上世纪90年代,日本电视动画大多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1《《千与千寻》》的轰动成功打造了日本电影动画的口碑,也让更多的日本动画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
2004-2005年海外上映的主要日本动画电影见表1,其中哈维尔的《移动城堡》、《无邪》、《蒸汽男孩》等大型制作,均在日本成功上映后走向海外市场。哈维尔的《移动城堡》已经在全球50个国家上映。大多数日本动漫产品出口的首选是美国,美国是日本动漫的主要海外市场,其电视节目中充斥着日本动画片。例如,仅在2003年3月,美国电视台就播放了20部卡通片。因此,日本动画公司非常重视美国市场,东映动画于2004年3月在美国成立了子公司。2003年,日本动漫及相关产品销往美国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钢铁出口美国的4倍。
日本正处于从产品制造大国向文化输出大国转变的过程中,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预计2065,438+00年动漫产品出口将占日本出口总额的65,438+00%。
日本动画产业成功的原因分析
1.动漫作品在日本有着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
日本人非常热爱漫画,漫画文化非常发达。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日本87%的人喜欢漫画,84%的人有与漫画人物相关的文章。漫画在日本的超常流行有历史原因,也与文化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漫画艺术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雕版印刷技术发明后,图片成为大众传媒的一种手段,日本人养成了用图片讲故事的习惯。有证据表明,这是当今日本社会动画流行的根源。
日本的社会环境也是动画艺术容易生存的土壤。日本一家主流漫画杂志的编辑井上敬三(Keizo Inoue)指出:“如今的孩子被繁重的考试制度压得喘不过气来,被孤立了,很少有机会与人交往,所以他们在漫画书中寻找自己的朋友。”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成年人身上。日本人崇尚团队精神,强调组织纪律性,不鼓励个人主义。所以他们只能在动漫作品中实现自己的冒险、刺激、个性的梦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动漫作品中的英雄一般都是超人,而日本动漫作品不是。里面的英雄多是凡人,做着不平凡的事,成为英雄。“凡人英雄”其实是普通日本人寄予的梦想。在风俗戒律繁杂的拥挤的日本社会中,承受巨大压力的日本人通过动画获得一种宣泄和放松。动漫作品广阔而精彩的世界,给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使他们能够在梦中自由遨游。所以可以说,动画是一种被日本人催促着逃离现实的精致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漫画成为日本主要的娱乐形式之一。五六十年代末出生的人是第一代看着电视动画长大的人。目前都是三四十岁,把对动漫的热爱传递给了孩子。日本社会对动漫的爱好还在延续。是全民爱好,不分年龄性别。在很多国家,动画片都是儿童节目,而在日本,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相应的不同风格的动漫作品,所以动漫作品的社会基础相当广泛。
2.一个运行良好的产品开发投资模型。
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制度是日本动画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日本,一部动漫作品往往由多方投资,包括:电视台或电影公司、广告公司、玩具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原创动漫作品出版商等。通过各方共同投资,一方面分散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另一方面拓宽了融资渠道。吉卜力工作室的代表作《《千与千寻》》就是一个很好利用产品开发投资联盟制度的案例。《《千与千寻》》由德间Shoten出版社、日本电视网、电通公司(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东北新社电影公司等机构联合制作,制作成本近25亿日元。投资者按照各自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获得收益。因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强化了所有投资机构的共同目标,进而所有投资部门的积极参与强化了市场。2001年,《《千与千寻》》票房达304亿日元,回报了投资机构的高业绩。
3.这里有国际顶尖的动画大师和大量的动画制作人才和机构。
拥有一批国际顶级漫画大师,是日本动画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牛气冲天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的动画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繁荣,动画电影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迅速超过美国。原因是多方面的,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功不可没。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创办了第一家电视动画工作室,或者是因为他的《铁臂阿童木》让世界了解了日本动画,更重要的是他影响了日本人对动画片的态度。手冢治虫在日本很受欢迎,他的作品涉及各个领域,分布在各种人群中。他认为漫画可以被各种各样的人接受,所以他为儿童画儿童书籍,为女性读者画浪漫故事画册,为男性杂志画幽默漫画,为报纸画政治漫画。手冢治虫的动画理念被有效地传达给了他的读者,使得动画作品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艺术欣赏形式。
近年来,宫崎骏其人早洋、押井守、大友胜博等动画大师的辉煌崛起,在国际市场掀起了波澜。没有他们,日本动画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此外,日本大量优秀的动画导演、敬业的动画人才和动画制作公司是打造成功动画产业的根本保证。日本目前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其中264家(61.4%)集中在东京,产业集群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但是日本动漫行业的专业人士和从业人员的具体人数并不是很清楚。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日本有专门的动画制作学校,东京大学等一些大学也开设了动画专业。Wao在1997建立了日本第一所培养动画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并将于2006年4月投资开设动画研究生院。
4.政府支持
随着文化娱乐产业的兴起和壮大,日本从政府到各行各业都普遍认识到内容产业的美好前景,并加大了扶持力度。内容产业最早是由“西方七国信息会议”在1995年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以生产内容为主的信息娱乐业提供的新型服务业”,具体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广播、出版、印刷。这个词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欧洲叫“创意产业”。前者包括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处理服务,后者还包括设计和艺术领域。2006年,全球内容产业的增长预计将达到6.5%,超过GDP的增长。2003年,日本内容产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仅为3%,远低于美国(17%),所以日本内容产业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有竞争力。于是,日本政府开始推动内容产业。2003年,政府在知识产权战略总部设立了专门的数字内容工作机构,并将内容产业作为战略部门,精心规划和建设,从而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作为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产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日本每年都有文化勋章,授予对日本文化有贡献的人。很多漫画家和动画师都获此殊荣。日本动漫人可以在国家美术馆和博物馆展示他们的作品,有时政府甚至会出钱在海外展览。从65438到0997,日本通商产业省发起并组织了一个数字动画研究小组,研究如何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中央政府的这一举措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响应。比如在各大动漫产品的发源地东京,2002年2月举办了21东京国际动漫节,这是日本商业动漫产品的首次国际贸易展。来自日本、法国、韩国、美国等国家的104家动漫企业参展,吸引观众超过5万人次。以前动漫产品被认为缺乏任何市场保障,很难获得其扶持资金。2004年,Gonzo、日本数字内容、乐天证券和JET证券发起并成立了日本第一只动画基金。2005年,日本数字内容,小&组织;独立政府机构Medium Enterprises和Regional Innovation各出资5亿日元设立内容产品投资基金。银行也开始改变原来相对保守的态度,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投资内容产业。
5、顺应国际市场要求,调整产品档次和款式。
日本动画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成人动画,所以有些动画产品充满了血腥、暴力、色情和宗教色彩。这些不健康或不合适的内容一度阻碍了日本动画进入国际市场。日本动画公司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时,首先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口味和风格。所以在日本发行的动漫作品推向国际市场时,暴力、色情、宗教等不合适的画面被剪掉了。目前,产品出口已经成为日本动漫产业的战略取向。因此,很多动漫产品在策划制作的初中阶段就充分考虑了外国观众的习惯和口味,将外国观众的欣赏习惯与日本民族风格有机融合,使日本动漫能够顺利推向国际市场。
日本动画可以引领国际市场。除了以上原因,衍生产品的成功开发,电视和网络媒体的普及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都是日本动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日本动画面临的问题和威胁
1,资金匮乏,造成日本国产动画创作的空壳现象。
一部30分钟的动画片一般成本约为654.38+00万日元,大部分动画发行都是亏损的。厂商只能通过产品内容的二次利用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卖DVD,授权使用动画形象。由于缺乏资金,许多中小型动画公司负担不起昂贵的电脑费用,工人只能长时间加班,获得非常低的报酬。很多小企业,员工没有月薪,缺乏有保障的稳定收入。一般采用计件工资,一张图片单价在150-160日元之间。一般员工每个月能拿600块左右,新员工400块左右,工资极低,导致人才流失。日本动漫产业人员流动率高达80%,动漫制作高级人才流向游戏产品制作行业。
日本动漫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采取了使用廉价外国劳动力的手段,所以近年来日本动漫产品的制作越来越多地采用外包的形式,即越来越多的动漫制作流程被放到韩国、中国等国家的动漫产品公司。比如东映动漫在菲律宾建立了130人的动漫工作室;当吉布利在制作《千与千寻》时,他与一家韩国公司签订了分包合同。著名的手冢治虫漫画制作公司1990在北京设立了一个占地2000坪(1坪约为3.3平方米)的工作室,而日本NHK电视台4月开播的《火鸟》的制作则是由日本左欣城市工作室(土气)的60名工作人员和北京工作室的120名工作人员组成。目前,动漫产品的策划、导演、制片人等需要高水平技能的制作环节仍保留在日本,而动漫的画图、上色等简单操作则转移到其他国家,形成了日本动漫创作的空壳化现象。空壳现象削弱了日本动画的创作能力。
2.缺乏精通国际市场业务的专业人才。
相比好莱坞动画,日本动画还有很大差距。对于日本动画公司来说,只要找到有效的海外推广方式,就一定能找到利润增长的空间。由于缺乏精通知识产权相关国际法律事务的专家,日本动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回报很低。最成功的日本动漫电影《《千与千寻》》在美国获得了6.5438亿美元的票房,而《怪物史莱克2》仅票房一项就获得了4.37亿美元。
日本动漫版权人需要的是一个强势的谈判者。在国际市场上,他们可以与对手竞争,获得平等的权利,保证签订合理的收入分配合同,并有效地审计销售收入。目前大部分日本产品公司缺乏与美国对手平等讨价还价的能力,因为当这些公司能够拿到与美国公司合作的合同时,就已经算是成功了,所以他们不在乎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而日本企业如果拥有高水平的策划能力和谈判能力的专业人才,就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应有的利益,取得更大的成功。IG产品公司出品的《蛋壳里的幽灵》等影片已在海外成功上映,赢得了大批国际影迷。原因之一是公司在美国有精通当地法律事务和商业事务的律师和会计师。他们帮助日本总部与美国出版商就发行和合作进行谈判,并签署了有利的合同。
3.动漫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宫崎骏其人的作品以其人道主义和丰富的情感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但同时,许多日本作品在国际上被批评为过于暴力和色情。1980西班牙电视台(TVE)播出了《马辛格Z》。只是在前26集播出后,电视台取消了播出计划,因为这部动画被西班牙人认为过于暴力。一些低质量的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在日本也受到了批评,认为这类电影剥夺了孩子们体验自然之美和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优秀的动漫作品来自于能够培养感性和创造力的环境,但是能够培养感性和创造力的环境却被动漫产业本身破坏了。此外,由于缺乏资金,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充斥了电视屏幕。宫崎骏其人曾说:“日本动画正在走向一个死结。”
4.来自国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日本动画产业出现越来越多问题的同时,国外的竞争者也在成长,来自海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韩国原本是日本动画制作的分包商,现在开始大力推广自己的动画产业。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每年提供654.38+00万美元支持本国小型动漫制作公司的发展。于是,韩国本土的动漫产业开始繁荣起来。过去,韩国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几乎都是日本动画片,但现在,大约30-40%的动画片是韩国制作的。中国政府也认识到了动漫产业的巨大潜力,开始加快产业发展的步伐。国外的竞争对走向空壳的日本动漫产业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