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平台
201165438水利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于2065年2月27日通过水利部认定和批准。实验室针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系统研究水土流失过程与机理、水土流失过程模拟与预测、水土流失过程控制理论与技术、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新技术与方法,以期实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领域相关基础原理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
实验室依托水土保持、水资源、泥沙、生态与环境、材料工程等重点学科,以及天水、西峰、绥德三个黄薇野外水土保持科学实验站。2012年度固定职工39人,其中教授17人,高级工程师10人。流动人员30人,其中教授26人,高级工程师4人。专业涉及水土保持、水文、泥沙、自然地理、水土流失、水资源、水工建筑、气象、园林等。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和自动降雨系统,拥有能谱仪、质谱仪、三维激光扫描和大型绘图设备等近30台套先进设备,并拥有土壤侵蚀数学模型GIS工作站。
五年来,实验室先后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利部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财政部专项、 科技部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黄河治理重大科技项目和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 同时,还承担并完成了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等40余项任务。出版专著6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近30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黄委会科技进步奖等奖项10余项。
2012年9月27日,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在郑州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研究部级支撑条件平台正式建立。
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以黄河泥沙研究为核心,围绕黄河治理开发的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打造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动泥沙学科发展。实验室将紧密结合重大工程实践,解决生产问题,直接服务于黄河治理,逐步建成黄河泥沙研究、培养和聚集优秀人才的开放基地。
水利部狄芳安全与疾病预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围绕我国江河堤防工作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控机制研究;堤防隐患探测(检测)与安全监测技术研究;防洪应急技术和抢险加固技术研究;堤防工程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研究;堤防工程与环境的关系及管理模式研究。
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术推广中心
经黄河委员会批准,黄河委员会科技推广中心于2006年6月+065438+10月成立。该组织是一个主任级的社会福利机构,隶属于黄河水利研究所,受黄河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的指导。
该中心承担黄河流域科技普及示范基地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黄委会科技普及相关政策和规划,负责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申报水利部科技普及计划、水利部' 948 '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项目。组织重大水利技术装备的研发、引进和推广,承担水利知识产权、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管理。
中心组织承担各类水利科技市场项目,包括:河工模型试验、防洪影响评价、水文水资源论证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保方案与监测编制、水保设施验收评估、桥涵道路工程技术咨询、岩土工程与地基加固、工程勘察、工程检测与监测、工程咨询与监理、新型建筑材料与耐磨防腐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