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馆藏”兴起的背后:如何保证数字资产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随着元宇宙、NFT等概念的流行,国内涌现出一大批NFT交易平台,NFT中国的“数字收藏”进入大众视野。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共有70余家数字收藏平台,其中不乏蚂蚁集团、腾讯、JD.COM等互联网巨头。

所谓数字收藏,是指利用区块链技术,生成与特定作品、艺术品相对应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区块链不可篡改、终身可追溯的特性,使其在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和确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据资本化的价值流通中也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月30日,宁波标准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尹克庭在中国信证联盟首届数字收藏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区块链可以让“数字”艺术品等高价值数据畅通无阻地传输和享用。

应该看到,数字馆藏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同时,却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红菱提醒,从业者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字收藏市场监管、数字产权认证和行业合规发展的重要性,共同努力打造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权威可信的价值流通平台,以促进中国数字收藏的长期健康发展,让收藏者和爱好者都能享受到数字收藏带来的价值。同时,数字收藏平台需要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艺术品,传统商品的数字化让数字收藏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链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汤泉看来,保证数字资产的可信度和安全性是数字收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链上成员清晰、链上数据坚不可摧、链上行为可信背书的基础设施,真正保证链上数字资产的价值。

尹克庭对此表示赞同。他强调,数字收藏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可信、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同日,国内首家也是最大的公益信托联盟链“信托链”宣布正式支持企业级数字催收平台。在中国信托联盟的权威背书下,开放了信托链的信托基础设施,为需要搭建数字收藏平台的机构提供技术运营服务。

据汤泉介绍,信任链链接了全国30多个省市公共信任机构,打造了可信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和可信数据的使用接口,可以在超空间和数字馆藏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中国信证联盟由宁波标准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发起,由各省市公证处、浙江省司法鉴定中心、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组成,联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联盟通过“建链成网”实现全国协作和服务创新,为每一个电子数据和数字资产提供可信环境和信任背书,构建可信、安全、高效的价值互联网信任基础设施。

中国信托证券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围绕数字资产、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公证创新等领域,构建可信数据更多创新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可信机构的价值,链接可信数字世界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为价值互联网营造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