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发展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已从探索进入实用开发和应用阶段,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从产业规模来看,在第二届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讨会上,相关专家提到,2012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包括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及警务系统、交通信息采集发布及交通指挥平台等。市场规模达到6543.8+05.99亿元,同比增长265.438+0.7%。

从企业规模来看,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超过2000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系统集成等领域。目前,中国约有500家企业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中国极具特色的智能交通领域。国内从事相关产品生产的企业约有200家,国内企业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公路收费双接口CPU卡技术。在3S领域,我国虽然有200多家企业,但一些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公交智能系统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但与国外智能动态交通系统相比,我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根据《中国智能交通产业深度调查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智能交通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在美国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市场规模在2010年达到5000亿美元。日本从1998到2015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250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750亿美元,车载设备3500亿美元,服务等领域2000亿美元。2010年,欧洲智能交通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10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