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抵制日货的故事
“抵制日货”成功了。
应该说抵制日货是中国历史上的老话题了。最早的抵制日货是在1908年,当时中国海军在澳门附近扣留了走私武器的日本船只,引发了中日外交纠纷,随后广东商人联合会发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抵制日货行动。
1919北京大学生烧日货。
五四时期,围绕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的归属,中国展开了最为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效果明显。
1918年,日本占大国对华出口商品总量的44.9%,但在1919年后持续下降,1921年下降到24.5%;1923年,因旅顺、大连光复,日本抵制日货回潮。当年日本对华出口仅占各国对华出口总额的24.2%。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涉及的商品比较单一,主要是棉布、日用品等轻工业品,包括日本在中国的矿业生产。这一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比较少,抵制很容易发生并达到目的。
抵制日货也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中日纺织业竞争激烈,而抵制日本产粗布减少了与上海、江苏、浙江棉纺厂的竞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也是在抵制日货时期发家的。公司一直以抵制洋货,振兴国货为主题来推广产品。
中国第一次抵制日货是在清末。
1908年2月5日,日本船“陈二丸”号在澳门附近的中国领海九洲洋进行军火走私活动,清朝广东水师巡逻艇闻讯前往搜查。海军扣留了船上的船员和武器,并在船上降下了日本国旗。
广州人在烧日货。
此事发生后,2月14日,日本外务省指责中国侵犯日本利益,侮辱日本国旗,向清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也居心不良,污蔑中国海军的缉私行动是“侵犯葡萄牙的沿海权利,妨碍其主权”。日本奉行其强盗逻辑,得寸进尺。13年3月3日向清政府提出了立即释放“陈二丸”、惩处处理此事的中国军官和海军军官向日本公开道歉、赔偿日本一切损失、中国赔偿船上携带的全部军火21400元等五项无理要求。3月15日,清政府外事部门接受日方要求。
消息传到广州后,各界人士异常愤怒。08年3月18日,数千人聚集在两广衙门请愿,要求总督张向外交部陈述自己的利益,拒绝日本的条件。与此同时,徐勤、徐佛苏在上海召集广东人集会,主张抵制日货。但清政府畏敌如虎,不予理睬。
3月19日,粤商总会会长陈惠普等人召集万余人参加的会议,并将其定为国耻纪念日。粤商自治会成员提出发起抵制日货运动,与会人员全部响应,决心发扬1905广东人民抵制美货精神,抗议日本的罪恶行径。马上有人提出要调查日货在广东的情况。散会前,一个商人把店里存放的日货拿到会场烧掉。会后,“一时间,各路商人纷纷弃日货。”千余人再次聚集,高举“拯救民族权利”的旗帜,沿街演讲,张贴“不要买日货”、“烧日货”等标语。洋务局总经理温宗耀要向日本军舰开炮道歉时,粤商总会率众阻止,吓得温宗耀去了。群众还自发举行追悼会,纪念为抗议美国暴行跳海自杀的爱国者冯,以激发反日情绪。3月22日,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清廷禁止广东人抵制日货。
这期间,在广州,“日货几乎退市,日商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反对日货的浪潮很快蔓延到上海、梧州、南宁、香港等地。“影响和东南亚、美洲的港口一样大,几年来坚持不懈。”
1908广州人民抵制日货运动是由广东商人联合会等商人组织发起并领导的。这是中国第一次抵制日货运动。3月底到4月,仅广州一地,日本商品进口就减少了300万元。1908和1909这两年,日本对华出口分别比1907减少了2500万元和85万元。
2份历史文件
中央关于抵制日货的决议
(1932年8月27日)
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对华贸易出口的迅速恢复和增加,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充分暴露了国民党所谓“抗日”、“货到”的无耻面具,使全国工农劳动群众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脱离了国民党的影响,掀起了新一轮的抗日反国民党的愤怒浪潮。
估计最近全国各地都发现了各种恐怖团体(如血魂反汉奸团、青年救亡团)反对日货的运动,充分说明了在抗日反国民党斗争中,劳动群众和小资产阶级对抵制日货的迫切要求。
但是,由于党对到货运动所领导的机会主义的消极和放弃,群众得不到正确的领导,导致了当前到货斗争的错误道路,被资产阶级、国民党和反动派所利用,故意夸大这种恐怖的效果,以防止到货运动发展成为群众革命斗争的道路。
在人民紧急争货中,全党立即实现了过去中央反复指出的指示:“必须坚决进行抵制日货工作,把抵制日货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再容忍任何消极。全党必须:
第一,立即在工人、学生、劳动人民中公开组织检查日货(如日货检查队、调查队、十人组、纠察队、日货托运队),成立群众货到委员会,进行货到工作。
第二,在码头工人、铁路、海员、劳工中反对和拒绝装卸一切日货,组织队伍检查日货,立即没收日货,并将没收的货物分给这些罢工工人。这是到达运动中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第三,坚决领导失业工人、难民和城市贫民及其家属到书库、商店、码头检查日货,并领导这些人自动没收日货,以解除群众的饥饿和贫困。
第四,在日企(特别是棉纺厂、面粉厂、矿山),利用和夺取工人抗日情绪和经济利益最迫切的工厂,组织工人抗日争货。组织工人阻止日货出厂,没收出售的日货,并动员这些熟悉日货的工人到码头、栈、商店检查日货,没收日货,用没收的日货帮助抗日的工人。
五、店员中,领导组织店员揭发检查奸商、资本家藏匿的走私、假冒日货,自动没收。
6.领导工人、学生和城市贫民包围和视察过去国民党等反动派控制的抗日会议。所有被商会没收的日货,要求立即交给群众。如有拒绝检查、隐匿或吞没的事实,则应领导群众在人民法庭上公开审判这些分子,并给予最严厉的制裁(游街示众、罚款乃至交由群众处死),以进行反对国民党和一切反动派的斗争。
七、在黄色工会中,革命反对派应坚决领导、发动和组织检查日货和没收日货,揭露黄色工会的所谓合法手续及其掩盖和侵吞日货的真相,发动群众反对黄色工会。
每一个党员、团员、红色工会会员,都应该是到达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群众、党、团、工会的一切斗争,都要和到达运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任何小的到达运动都要领导和组织成群众的到达运动,到达运动的领导权要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绝对保证。要揭露国民党、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派,不是要压制他们的欺骗性和任意性的宣传,而是要揭露恐怖集团斗争中脱离群众、不信任群众的错误,使他们产生失望、悲观情绪和妨碍群众革命斗争发展的危险。指出省港罢工的经验,才是最有效最正确的做法。
为了保证抗日商品运动的实际实施,我们必须无情地打击以空谈代替实际的抗日商品运动的右倾机会主义,以“抵制日货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的“左”的观点来掩盖放弃领导抗日商品运动的被动性,从而把群众抗日商品运动引向正确的道路,以实际行动开展抗日商品运动,进一步发展群众抗日反帝反国民党斗争的高潮。
中阳
1932年8月27日
据中央档案馆原油印刷[1]
3日货品牌
1.数码相机和数码相机:富士,柯尼卡,索尼,JVC,松下,东芝。
2.汽车类:本田、丰田、铃木、日产、三菱、雷克萨斯、马自达、斯巴鲁。
3.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索尼_索尼、佳能_佳能、胜利_JVC、TDK、松下_松下、卡西欧_卡西欧、_建伍_爱华、精工_西科、尼康_尼康、日立_日立、兄弟_兄弟、雅佳_赤井。东芝_东芝,八重洲_八重洲,ALPINENEC,白乐_NTT,_美能达,_ ZEBRAKDDI,_DragonflyDoCoMo,夏普,富士通_FUJITSUTUKA,爱普生_爱普生,美的_三菱手机,_理光。
4.食品类:日清。
4现实
情况
但是全球化使得抵制不可能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浪潮,是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在这种全球化模式下,“商品”不再是跨国流动的主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资本”,跨国资本的复杂性、隐秘性和无处不在性对传统的“以货制货”运动提出了巨大挑战。
进行大规模的反日游行和抗议
抵制日货(3件)
首先,资本的构成变得跨国化、国际化,以资本庞大、并购不断的跨国公司为主导。他们不再有非常明确的国籍。比如“抵制日货”名单上的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实际上是由戴姆勒-克莱斯勒控股(占股37%),后者是由德国戴姆勒-奔驰和美国克莱斯勒合并而成。所以来自德美日的资本控制三菱。如果三菱汽车在中国人的“抵制”名单上,那么其利益将直接受到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影响。
其次,跨国公司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高度国际化。所谓的“日货”不再是日本棉纺厂生产的棉布或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核心零部件、知识产权和营销方案的商品或服务。中日贸易中相当一部分就是这种隐性的“日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