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火炬详细介绍
北京奥运火炬“祥云”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长72 cm,重985 g,燃烧时间15分钟。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30厘米,在强光和太阳光下都能识别和拍照。工艺方面,采用了圆锥曲面一次成型技术和铝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造型由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制成。
祥云的诞生
2005年8月,BOCOG开始了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研究和策划。结合举办北京奥运会的理念,通过分析历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经验,确定火炬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法。
根据火炬工业设计的特点,为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经北京奥组委批准,确定火炬设计以艺术造型为主,燃烧技术与工业设计同步征集、公开征集与定向委托创作相结合的创作模式。
2005年2月6日,BOCOG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征集火炬设计方案。
2005年6月8日,联想创意业务中心火炬设计团队正式启动。
2006年2月28日,联想创意业务中心提交方案,进入初评阶段。
截至2006年2月28日,BOCOG * *共收到来自国内外设计机构和设计师的参赛作品847件,其中有效参赛作品388件。
2006年3月16日,“祥云”设计方案从388件作品中进入前九。
2006年6月1,“祥云”进入前四。
2006年6月至8月,按照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择优的原则,经BOCOG执委会审议确定,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设计的火炬造型祥云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艺术设计方案,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燃系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技术方案。 并确定火炬样品由航天科工集团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的协助下完成。
5438年6月+2007年10月,“祥云”方案获得国际奥委会批准。
祥云的艺术和技术特征
艺术特色
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起源与和谐”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时间跨度,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火炬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而传播。起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其与往届奥运会的火炬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红色和银色的对比色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等分,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优雅华丽,内涵丰富。
技术特征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够在时速65公里的强风和50毫米的暴雨条件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采用轻质优质铝合金和中空塑料件设计,非常轻便。下部喷涂高触感塑料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火炬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品,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这是一种廉价的普通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污染环境。
在工艺上,为了适合各种身材和年龄的快递员,要求火炬尽可能的轻便,所以外壳采用了轻质优质的铝合金和中空塑料件设计。下部喷涂高触感塑料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新闻,北京奥运)火炬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品,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恶劣天气下保持燃烧,如阵风、大风、强风(65公里/小时)、雨(最大降雨量50毫米/小时)、雪和冰雹等。,并且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清晰识别,完全满足各种拍摄和电视摄像的要求。
外观轻盈的奥运火炬有奔腾的内核,火炬燃烧技术也是火炬深入地下的保障。尼日利亚奥运会历史上首次水下火炬传递得以进行——火炬由潜水员在水下传递。设计师解释说,火炬配备了专门设计的火焰室,火炬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在空气中或水下产生火焰。
圣火到达珠穆朗玛峰顶峰最重要的前提是不能熄灭。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圣火永不熄灭,自然成为最关键的要求。无论强风、暴雨、大雪或冰雹,火炬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燃烧。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火炬一旦中途熄灭,就要用安全灯点燃,安全灯里装着从希腊收集来的火种,但如果安全灯熄灭,就会在希腊重新收集。
已经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中国,从技术角度分析神圣的珠穆朗玛峰并不困难。北京奥运火炬在设计之初就提出了苛刻的技术指标,无论是阵风、强风,甚至是时速达到85公里到100公里的强风,每小时50毫米的暴雨,还是零下6度到最高45度的气温条件,都要保证火炬正常燃烧。中民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将确保奥运火炬的燃烧稳定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项技术被视为奥组委火炬传递中心的核心机密,一直没有被泄露。由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燃系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技术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团负责制作火炬造型与燃烧系统相结合的火炬样品。
祥云设计研发流程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研究和规划始于2005年8月。结合举办北京奥运会的理念,通过分析历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经验,确定火炬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法。根据火炬工业设计的特点,为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经北京奥组委批准,确定火炬设计以艺术造型为主,燃烧技术与工业设计同步征集、公开征集与定向委托创作相结合的创作模式。
2005年2月6日,BOCOG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征集火炬设计方案。
截至2006年2月28日,BOCOG * *共收到来自国内外设计机构和设计师的参赛作品847件,其中有效参赛作品388件。
经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活动评审委员会对提交的作品进行初评和复评后,根据评审程序的规定,评选出3件作品提交BOCOG执委会审议。2006年6月至8月,按照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择优的原则,经BOCOG执委会审议决定,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设计的火炬“祥云”造型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艺术设计方案,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燃系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技术方案。确定航天科工集团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的协助下,完成火炬造型与燃烧系统相结合的火炬样品制作,形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完整设计,并于2007年6月5438+10月获得国际奥委会批准。
为了让跨越五大洲的奥运火炬接力向世界传递千年中华文明,设计团队选择了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符号的漆红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主题色。
由于中国盛产漆树,漆的应用和漆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设计团队希望通过将漆红色巧妙地运用到“祥云”的题词、火炬手柄等细节上,传达温馨、喜庆、祥和的内在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带出正宗的中国漆红色,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的关键环节。
初选成功后,联想设计师周兰、张军和史晓燕组成了设计调整小组。根据BOCOG的反馈,他们对“祥云”奥运火炬进行了整体比例分析、整体造型调整和造型、红色优化和可用性改进。
周兰煞费苦心地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前半部分的云纹图案漆成红色,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特点。那段时间,她不仅仔细研究了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收藏的不同时期漆器的色彩效果,还频繁往返于北京各地的漆器古玩市场,去图书馆翻阅了大量古代漆器的图片,以期找到中国传统漆红的最佳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周兰开始调整色板。每一个色板调整好之后,她都会比较色板在不同场景不同光线下的视觉效果。为了找出不同色板的细微差别,周兰把它们相互比较,反复琢磨。好事多磨,准备了三轮18个样本。周兰最终带出充满中国味道的漆红色效果。周兰还建议在火炬手的握柄上喷涂红色橡胶漆,既增加了火炬手使用时的触感,也让最终的祥云火炬充满了东方文化的精致愉悦之感。
设计调整子团队也花了不少时间在火炬上下比例是1:1还是黄金分割更好的问题上。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设计战略总监邱佳宇多次参与设计调整子团队的讨论,用纸卷模拟不同比例的演示效果,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调整到黄金比例,火炬似乎更优雅;但均分比例更符合强调阴阳平衡、正气凛然的中国审美。最终团队还用铝材做出了黄金分割比和上下比1:1,反复推敲。大家认为上下比例更符合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所体现的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