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6543.8+06亿美元产品关税企业持什么态度?

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的听证会正在美国DC华府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国业界代表的抗议声此起彼伏。然而,旨在“倾听民意”的听证会被指责只是走过场。

继第一轮340亿美元产品生效后,对第二轮6543.8+06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的决定自今日(8月23日)起生效。此前,90%以上参加听证会的代表都表示反对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听证会后只是象征性地微调了最终清单。

对于特朗普政府的两轮加征关税,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将采取对等反击措施,这意味着中美两国都有500亿美元的产品已经或将要受到影响。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停止,反而越压越大。

8月2日,美国宣布将中国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税率由10%上调至25%。8月3日,中国回应称,将对从美国进口的约600亿美元产品按4种不同税率加征关税。目前,USTR正在华盛顿就对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的问题举行为期6天的听证会。

与之前的清单不同,这份2000亿美元的清单涉及许多与普通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包括海鲜、家具、照明、轮胎、化学品、塑料、自行车等。从中国进口。就连眼尖的美国媒体也发现,婴儿座椅、婚纱、棺材这些美国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不可或缺的东西,都被列入了加征关税的名单。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专家表示,从过去几轮听证会的与会者发言中可以看出,反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声音越来越大。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特朗普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大部分参与企业反对。

当地时间8月20日至8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拟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举行了为期6天的听证会。虽然此前听证会的反对意见对最终决定没有明显影响,但美国业界参与的热情依然高涨,来自美国企业、行业协会和游说组织的近360名代表前来发言。

在前两轮关税清单中,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瞄准了来自中国的工业机械、电子元件和其他中间产品,以避免对美国消费者产生直接影响。但当关税范围扩大到2000亿美元时,几乎涉及到了老百姓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所有消费品。外媒称,从摇篮到坟墓的每一个环节都无一幸免。

美国商会提交的书面证词表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议对来自中国的额外2000亿美元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大大扩大了对美国普通消费者、美国工人、企业和美国经济的伤害。

一个美国顶级商业游说团体表示,特朗普政府缺乏一个“连贯的战略”来解决中国在知识产权和其他贸易做法方面的问题,并呼吁华盛顿与北京进行“认真的讨论”。

在提交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1400多份书面意见中,大多数企业认为关税将推高各领域产品的成本,从万圣节服装到圣诞灯到核燃料,只有少数人赞成将关税扩展到其他产品。一家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棺材公司就倒霉了。该公司总裁道格拉斯·陈(Douglas Chen)表示,该公司完全依赖中国制造的棺材,关税将导致“巨大损失”。悲伤的家庭不得不为棺材支付额外的费用,这是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

“参加听证会的绝大多数公司都是反对的。”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美国最高法院出庭律师张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反对的理由多种多样,从制作棒球手套等运动用品到新娘服,再到各种传统制造业的产品。

虽然他们理解美国想保护本土企业,但他们认为这样的关税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即使中国不向美国出口,从环保和时间成本的角度,美国也很难在国内恢复这些产业。“很多人认为可能需要十几年,更不用说担心来自中国的反击了。”张军说。

经过几个月的持续发酵,美国商界对关税问题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听证会本应持续三天,但由于太多公司希望在华盛顿表达自己的意愿,被迫延长至六天。”张军指出,美国民众整体感受到加征关税和关税报复的压力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美国企业尤其是进口企业最先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报复性关税压力。

事实上,许多经济学家也认为,提高关税不仅会损害美国针对的目标国家,也会损害美国经济本身。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家哈什姆·佩萨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何贸易限制都会减少贸易,这对中国没有好处,但从长期来看,显然对美国也没有好处。

尽管有抗议,美国政府可能会推进关税计划。

在美国国内对关税问题存在巨大分歧的背景下,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的听证会给了各界发声的机会,让这些企业有机会向政府介绍自己的情况。但这些意见对美国政府的决策有多大影响,似乎很难下结论。

美国化学委员会此前表示,计划于23日生效的第二轮关税清单中增加了更多化学品,尽管它在此前的听证会上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报道援引该委员会国际贸易主任的话称,这表明美国政府并没有真正听取民众的意见。

"这种听证会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没有法律约束力."张军对265438+20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无非是打开了一扇窗,让美国业界和政府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这个问题上是透明的。但目前看来,美国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用高关税惩罚中国,没有什么法律可以约束。“虽然很多人呼吁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律对其进行约束,但目前来看,无论从操作层面还是意愿层面,都不太可能通过这样的法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外贸专家屠新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国内反对加征关税的声音越来越大,从调查301到340亿美元再到16亿美元,听证会上各方意见分歧很大,达到了665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