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科研成果写在农民的书上?
“我们打破了国外早熟马铃薯品种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金黎平会见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荷兰、美国等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早熟品种的选育方面。我国现有种质资源缺乏,早熟育种技术落后,无性繁殖效率低,育种后代退化快,难以培育出优良的早熟品种,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经过多年努力,金黎平和他的科研团队育成了7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提高了早熟品种的抗旱性和耐瘠薄性,突破了早熟品种不抗晚疫病的瓶颈,实现了早熟品种的升级换代,改变了我国早熟品种少、种植面积小的局面。其中,中薯3号和中薯5号成为我国适应性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两个自育早熟品种,推动我国早熟马铃薯从650万亩增加到4000万亩,并在朝鲜、津巴布韦等国外推广。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重要性状的生物学和基因挖掘、高效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马铃薯研究始于延安时期开始从事马铃薯研究的原所长朱先生和18年援藏的程天庆先生。正是在这两位先生的培养下,我们这一代人才得以成长,事业得以发展。”金黎平说道。正是一代又一代践行“扎根土地,甘于付出”精神的马铃薯人,迎来了当前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打破了国外早熟马铃薯品种对国内市场的垄断。”金黎平自豪地说。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克服。”
“老实说,繁殖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往往是黑白两色,冬天每个人的脸都是白的,平时都是黑的。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克服!”说起全国各地不同季节忙碌穿梭的养殖基地,金黎平感慨万千。
马铃薯育种周期长,大多生长在气候寒冷、条件恶劣的地区。金黎平带领他的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养殖基地跑来跑去,每年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在出差,经受着许多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艰辛。全国各地不同季节的养殖基地都需要穿梭养殖,使得团队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要播种或收获。
提到河北坝上地区,很多人会想到七八月份美丽的坝上草原和草原路。然而,在坝上地区仅有的两个月暖季,金黎平和她的团队无暇顾及美丽的草原风光,埋头在基地的马铃薯亲本棚里做杂交实验。马铃薯花期杂交需要低温高湿。为了提高杂交成功率,团队成员每天起早摸黑,早上5点就开始去雄授粉。中午气温高的时候,他们就开始采摘花药,晃动花粉。下午,它们在气温较低时开始去雄授粉,通常工作到晚上天黑后。
“‘黑色’是我们团队的标志。在地里,因为太阳比农民黑,不仔细看,分不清谁是农民,谁是科研人员。”小组成员徐建飞说。
尽管科研困难重重,但金黎平和她的团队凭着“打破国外早熟品种对国内市场的垄断,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信念,在早熟、优质、多抗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上不断取得进展,创造了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开发验证了早熟、薯形、抗病性等多个实用分子标记,建立了常规鉴定评价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的高效马铃薯育种技术,育成了一批中薯系列新品种。其中中薯3号抗旱耐瘠薄,扩大了早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中薯5号抗晚疫病,产量高,填补了早熟品种抗晚疫病的空白。这些品种已在全国各地种植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努力让更多更好的新品种惠及农民”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国,马铃薯广泛种植于中国的各个生态区域。马铃薯种植区域与我国贫困地区高度重合。据统计,中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549个是马铃薯生产县,全国7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布在极度贫困的连片特困地区。发展马铃薯产业不仅有助于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基本口粮,而且对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提高扶贫产业科技水平、消除贫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金黎平说。
毕节市是贵州省最大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但存在脱毒马铃薯种薯应用率低、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体系不完善、区域规划不明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民和企业的种植效益。从1997开始,金黎平和她的马铃薯创新团队帮助贵州省开发脱毒马铃薯种薯,建立马铃薯原种快繁中心,启动马铃薯产业扶贫,开辟了科技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新路子。
经过多年的发展,毕节马铃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从2000年到2016年,种植面积从233万亩跃升到520万亩,鲜食马铃薯总产量从242万吨跃升到718万吨,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占65%。毕节市现已成为中国四大马铃薯生产城市之一。同时优化了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营销体系,增加了农民收入。2016年,威宁县农民从马铃薯产业实现人均纯收入约16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以上。
金黎平坦言:“获奖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育种和科研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更多更好的马铃薯新品种惠及农民,拓宽他们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