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故事简介

导语:一直被打压,一直没有被超越,华为就是这么顽固,执拗。鸿蒙系统系统一来,安卓和苹果的河山顿时不稳了。而且,这不是三足鼎立那么简单。鸿蒙系统关注万物互联,这与传统的操作系统不同。安卓或者苹果的IOS系统和汽车关系不大。然而,当我到达鸿蒙系统时,我与一切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6月2日晚8点,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2。新操作系统的重点不仅仅是国内,还有万物互联。在鸿蒙系统和硬件的配合下,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出行、运动健康、影音娱乐等场景将一站式解决。华为智能汽车自然在鸿蒙系统的生态系统中。

鸿蒙系统并不容易。所谓十年磨一剑,大概就是鸿蒙系统吧。在这条路上,隐约可见没落的三星帝国庞大的身躯。

2011 9月底,三星和英特尔发布了Tizen操作系统。作为安卓用户,三星一直很担心,因为安卓的拥有者谷歌在2011宣布收购摩托罗拉。三星有理由推测,谷歌可以随时限制“对手”使用Android。三星未雨绸缪是自然的,但即使有英特尔这样的铁杆队友,也没有改变最终的败局。时至今日,三星的系统已经不再被提及,甚至三星的手机也不再是昔日的辉煌。

不仅仅是三星,微软,诺基亚,黑莓...很多“巨头”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别人的故事都在讲华为有多难。2012年,出于对谷歌断供后难以维持生产的担忧,华为开始布局自己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华为的顾忌并非空穴来风,但确实奏效了。2019年,华为被列入所谓的“实体名单”,谷歌操作系统封杀华为。当年5月17日,华为正式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鸿蒙系统。2020年9月,鸿蒙系统升级到2.0版本。2021年6月2日,鸿蒙系统2正式发售。除了让用户感觉丝滑,更了不起的是汽车等多个终端的智能操作。

通过操作系统来实现对汽车的控制,这无疑使汽车智能化更进一步。

也有人质疑鸿蒙系统,甚至说这只是安卓的一个案例。其实两者不仅不同,还有代沟。

从底层逻辑来看,两者采用完全不同的架构路线。在用户体验方面,升级了鸿蒙系统OS的手机寿命大大延长,足以说明相比苹果和安卓,鸿蒙系统降低了能耗。

最重要的一点是,鸿蒙系统OS是第一个实现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这个系统不是基于单一的手机或者智能汽车平台,而是把我们能想到的所有设备都看成是可操作的部件。如果说以windows为代表的电脑操作系统是第一代,以Android为代表的手机操作系统是第二代,那么鸿蒙系统就是引领万物互联操作系统的新一代。

百度和华为说的软件领先汽车一模一样。

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锦提出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它的核心思想是,决定未来汽车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而不是汽车的马力,是不是真皮沙发座椅,机械性能好不好。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用一句话总结了鸿蒙系统体系: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不同的app,也就是组装不同的软件。鸿蒙系统的目的是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组装不同的硬件,调用不同的设备。

软件最早浸入的行业是手机,手机的功能在最近十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手机的功能只是打电话和发短信,现在这两个功能的使用率很低。手机是人体的外部器官。丰富多彩的功能依赖于软硬件(APP)的配合,一切的基础是操作系统。

现在,操作系统开始作用于汽车。汽车不再是四个轮子和一个沙发,而是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多功能平台。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承担电话、电脑、相机、随身听、游戏机等功能。相比手机,汽车的巨大空间确实大有可为,能搭载的功能也必然更加可观。

软件和电子设备在控制汽车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汽车的燃油喷射系统、刹车系统都可以看到软件,尤其是导航、自动偏离预警修正、防撞预警等与自动驾驶相关的领域。未来软件会在两个方面给汽车更多的支持。一是更完善的自动驾驶系统,迫切需要软件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基于汽车平台的丰富智能功能,给了软件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软件和汽车的结合是迅速的。华为高管余承东在其微博宣布,华为的HMS for Car与奔驰达成合作。在最新的奔驰车型上,已经可以体验到华为鸿蒙系统车载系统提供的快速应用服务,可以实现看新闻、听故事、看视频、玩游戏等互联网功能。

BAIC和华为曾多次开展联合行动,双方的强强联合由来已久。早在2017,双方就签署了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华为与国内车企签署的第一份战略协议;2019年,BAIC与华为再次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共建“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在上海车展上,双方发布了阿尔法S的上市,标志着双方在电动领域取得了成果。

卖车收钱是百年来汽车的主要盈利模式。在未来,汽车交易不再是一次性交易。软件升级可能成为厂商新的收入来源。汽车就像一台电脑。需要不断升级、安装和维护软件。这些都会为车企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厚利润。

盈利模式从卖硬件变成了卖软件,或者卖服务和周边产品赚钱。

安卓是免费的,谷歌在安卓上好像没赚到什么钱,谷歌的商业模式是靠卖服务赚钱的。Android中最赚钱的服务之一是应用商店Google Play。根据2019的数据,Google Play的营收为293亿美元。此外,谷歌的搜索、电子邮件、地图等服务都是欧美人高度依赖的应用。广告商通常会在这些服务中投放广告,这些都是谷歌的提款机。

小米低价,意味着利润水平更低。但是,买小米电视的用户会发现,买哪个电视,根本就是甩不掉的推销员。通过小米电视,客户会从小米购买很多增值服务。

这种事情很快会在汽车行业再次发生,而且会更加明显。因为汽车需要大量的升级、保养和配套服务,所以世界上很少有与汽车完全无关的产品。从硬件到软件,从软件到服务,再到周边产品,汽车的盈利点太可观了。

华为HiCar生态伙伴拥有30多家车厂,包括BAIC、奇瑞、江淮等车企,合作车型超过120。据余承东透露,目标是2021年预装华为HiCar的车辆超过500万辆。这就相当于华为已经把上面的客户收了,随时收钱都不会太难。“华为是汽车”的概念正在诞生。

以软件为先导,以硬件为支撑设备提供服务。这可能是未来汽车设计的路线。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软件时代下,刚刚流行起来的“韦小立”已经成为了一股前沿浪潮。华为、小米、360、百度、滴滴等。,一批新的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这些新生力量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是IT行业的领军人物,甚至是软件行业的肩膀。这些企业在软件开发领域很有天赋。软件基因成为进入汽车行业的先天优势,也预示着汽车软件时代已经到来。

360创始人周,本身就是一名程序员。软件厂商360做的是软件行业最难的部分——“安全”。把这样的基因植入汽车,先天优势太犀利了。周对的策略是先软后硬。去年3月,360车联网发布了一款车联网安全的防护产品——360汽车安全大脑。据相关媒体报道,该产品至今已接入车辆超过1万次,累计发现和拦截风险超过1万次。今年4月下旬,哪吒汽车宣布启动D轮融资,360将战略领投本轮融资。如果融资完成,360将成为哪吒汽车的第二大股东。

滴滴不仅是软件专家,在数据驱动方面也很有经验。在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最好的牌是驾驶数据。这相当于老司机的驾驶经验,所以特斯拉在智能驾驶领域跑在前面,短时间内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很难超越。不过在这方面,滴滴似乎更有优势。滴滴于2019成立滴滴自动驾驶。虽然来自网约车平台的驾驶数据和自动驾驶所需的数据并不相同,但也很难让人相信它们是完全不可复制的。

以鸿蒙系统系统为代表的软件逐渐成为汽车的“新主人”,汽车的核心部件也从发动机变成了智能系统。在软件的引导下,汽车无论发生什么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都不足为奇。软件厂商和提前部署软件的企业无疑是这场变革的赢家。

评论

苏格拉底将人类定义为“没有毛腿的动物”,于是学生们给苏格拉底带来了一只拔毛的鸡。现在,很难定义一辆车。什么是汽车?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近几年和未来几年都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发动机为心脏的传统汽车必然会退出历史的车道,电子、地产等行业的巨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再造汽车。软件企业的转型尤为明显。各领域软件领先硬件,汽车也不例外。软件可以更直观的反映人的需求,汽车的外观也会更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