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吉利做电池,给凯雷德LG供应曲面屏,其实也算半个汽车“品牌”?

牙膏=LG,属于圈内有名的老梗。

事实上,作为一家科技厂商,LG近年来一直被三星压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三星和LG同时拿出“折叠屏”方案的时候,我只有默默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永远琥珀。”

▲左边是三星的折叠屏方案,右边是LG的折叠屏方案。

但如果你认为三星的“光鲜”必然会衬托LG的“黯然失色”,那就大错特错了。至少在与汽车公司的积极合作上,三星和LG之间还有十个苹果。

据初步统计,全球已有多家车企与LG达成合作。这不仅包括屏幕、车载娱乐系统、摄像头,甚至包括燃料电池。它没有赶上苹果、微软、谷歌那样的“无人驾驶”,而是率先一步一步把前沿技术带到了汽车上。

▲LG化学向各大车企提供的汽车动力?

虽然每一步都有点慢,但我们正好可以重新审视这家名为“乐进”的公司能给车企带来多少价值。

●LG不仅是技术制造商,也是供应商。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CES上,索尼发布了一款新能源汽车。这一举动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但没过两天,官方就宣布只卖零部件不卖汽车,着实忽悠了一波“信徒”。

▲索尼发布的纯电动汽车后来被证明只是一个幌子。

与索尼精致的零部件产品线类似,LG也是“多面手”。目前,LG集团拥有电子领域、化学领域、服装领域和通信领域四大业务板块。

▲LG集团的业务领域分为四个板块。

从名字就能猜到,除了服装领域,LG的其余三项业务都和车企有过交集。此外,与只提供“燃料电池”的三星和松下不同,LG的“软硬兼施”策略似乎更有效。

一.电子领域

说到柔性屏,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三星。没错,就是三星把这个领域带入了消费市场。但如果说是“开疆拓土”的人,那无疑是LG。

前段时间,凯迪拉克正式发布了旗舰SUV——凯雷德。这款车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使用了车内曲面屏,而这块屏幕的供应商就是LG。这款38英寸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每英寸像素非常高,如果按照PPI计算,大概可以达到4K电视的两倍水平。

▲凯雷德的中控屏由LG提供。

不过从图中显示的效果来看,这个曲面屏的弧度并不是很高。增加弧度只是为了提高沉浸感。这种屏幕真正的优势其实来自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材质本身,比如更高的对比度,更明亮的色彩,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低的延迟。当然也有可以弯曲折叠的物理特性。

▲凯雷德的曲面屏曲率不是很大。

事实上,将LCD材料转换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可以比喻为车辆的“氙气远光灯和LED远光灯”。氙灯亮度较高,但功耗较高,光源不易集中。LED材质既保证了亮度,又兼顾了精度。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变形”,以至于现在辨别车型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LED大灯的形状。

《三杠》《眼泪》《雷神之锤》,把这几个字放在这里,懂车的朋友应该知道我说的是哪些车。

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将成为未来的标准,这基本上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仅是车内的显示屏,电视、电脑、手机,所有带显示屏的产品都可能逃不过“有机发光二极管”。只是汽车的显示屏是最先采取行动的产品之一。

▲LG很早就开始研究屏幕的形态变化。

坦白说,LG的顶级显示器质量不如三星。而汽车的中控显示屏承载的是“刚性需求”,对屏幕质量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现在,大部分奢侈品牌还是会选择可靠的液晶屏,注重量产的良品率和耐用性。

▲就连奔驰S级车也还在用液晶屏。

凯迪拉克和LG在需要双方发挥的材质选择上都很大胆,双方的合作也为中控屏幕材质的革命奠定了基础。至少,消费者可以提前适应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和曲面显示效果。

LG表示,凯雷德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为通用的各种车型提供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如果进展顺利,我们很快就能看到搭载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的量产车型在中国上市。

▲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搭载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的机型。

至少在“汽车电子”领域,LG第一次跑在了三星前面。

除了显示器,LG电子还为一家德国汽车公司提供了摄像头。虽然LG没有透露合作伙伴的名字,但是德国车企只有几家。

LG提供的摄像头主要用于驾驶辅助系统(ADAS),是封装销售的摄像头模块和软件。显然,LG的智能手机业务和家用电器业务为这款ADAS相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特别是LG电子没有像索尼那样的“单独门户”,而是合作互助。

可见LG电子领域的元器件是供应商最大的出口渠道。而且因为集团内部的合作,很多零部件的量产和应用会更容易。

第二,传播领域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CES展会上,LG还发布了一款全新的车载娱乐系统,正式名称为Conniro车载信息娱乐平台。这个项目是由LG和高通合法开发的,基于Linux底层的webOS?Auto,结合高通骁龙ADP汽车开发平台。

▲年初LG在CES上发布的海报。

其实在2065438+2009年2月20日,LG就已经向欧洲知识产权局(EUI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了商标申请。

这项专利的类别为3/35/42,涵盖车载计算机结构、人机界面、无线电话连接终端、语音识别软件、驾驶辅助系统硬件、界面显示、车载计算机监控软件、增强现实软件,以及相关技术/服务/框架的基础设施和验证测试。

▲LG和高通的合作也是强强联合。

显然,5G网络的发展将对Conniro平台的应用起到关键作用。

但与华为不同,LG没有自己的5G芯片作为基础。Conniro平台的通讯和联网硬件也大多基于高通,导致LG的尴尬局面。它未来的发展是由人控制的,但要想在“车联网”领域发展,还得靠别人。

要想在三星、索尼、华为到来之前站稳脚跟,必须要有制造硬件的能力,至少要有制造通信芯片的能力。否则,谁也说不准友谊明天在资本市场会怎么样。

▲华为的巴龙5000芯片,有能力做这个芯片的厂商不多。

不过目前Conniro平台的大部分功能都是只针对开发者的,目的是让开发者体验一些融入webOS?汽车中的创新功能。说白了,这个项目还在实验阶段,平台中的人工智能、流媒体显示、节能驾驶舱、后座娱乐系统都还是概念产品,距离量产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汽车和移动设备之间的系统将无缝集成。LG的Conniro平台其实是全球“万物互联”的产物之一。

第三,化学领域

与电子和通信不同,LG化学与车企的合作更为紧密和重要,因为大多数车企与LG化学合作的是“电池”。

去年6月,吉利汽车宣布,吉利汽车持股99%的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将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和销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654.38美元+0.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4.38元+0.3亿元),上海华普国润和LG化学将各出资50%。据报道,合资公司的期限最初为20年。

这段话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吉利未来发布的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和技术,大部分都是LG化学支持的。

说实话,刚开始我有点疑惑。为什么要成立合资公司来提供电池?后来我发现了一件事:2065438+2006年6月以后,安装了国外品牌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是拿不到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这导致国内整车企业马上调整方向,开始采购国产品牌电池。

当时有三家外资企业提供电池:LG化学、三星SDI和松下。这三家公司原本雄心勃勃,打算在中国“大显身手”,却被政策叫停。

▲电池制造商松下当时也受到了政策的阻碍。

此后,LG化学南京工厂和三星SDI Xi安工厂陷入了“停滞”状态。直到2017年4月,吉利汽车才全资收购LG南京工厂的全部生产设备、制造技术和知识产权,并与LG建立后续合作,才有了成立合资公司的计划。

▲LG化学总部

吉利可以选择LG,而不是特斯拉看好的松下。我们不知道内在原因。至少从结果来看,吉利非常信任LG化学的技术。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不久前,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宣布将与电池供应商LG合作?化学长期合作,为了2023年Lucid的标准版上市?空中豪华跑车供应电池。

▲LG化学与Lucid汽车合作。

Lucid官方表示:选择LG Chem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池的性能,二是能够按时量产电池,但官方也透露其他版本的汽车可能会配备其他厂商的电池。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毕竟“没有人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甚至吉利在2018年底与宁德成立合资公司。

▲吉利与宁德合资项目签约仪式。

企业都有这种担心,万一一家公司产能不足,另一家公司可以保证产品的产量。

事实上,几年前,Lucid曾表示,战略电池供应商将是三星SDI。但很快,Lucid官方宣布将针对不同版本的Lucid根据测试收集数据?空气提供不同的电池。后来通过优化LG化学的电池,官方表示已经达到理想的续航里程、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所以选择与LG化学合作。

▲三星SDI也是电池供应商的大厂。

Emmm…...我觉得大概主要是因为LG化学的电池比较便宜。

写在最后。

汽车行业这么多供应商,LG有优势吗?是的,但它的优势更像是早期进入的“笨鸟先飞”式。也许我们不应该这样说LG,但在三星、索尼等大宗供应商面前,LG并没有非常先进的技术,更不用说汽车行业的博世等“巨无霸”供应商了。

LG的柔性屏、摄像头、车载娱乐、电池都不可能是世界顶尖。大部分车企在选择它的时候,也是把它作为铺网的目标之一。如果想在与车企的合作中增加话语权,LG还需要一项“独特”的技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