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是一种水稻品种,是近代培育的新型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神奇的水稻”。

从65438到0964,袁隆平最早开始了我国杂交水稻利用的研究。1973年,中国终于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籼型杂交水稻。

早在1763年,Kludd就开始研究和观察杂交品种。达尔文在1876中指出,杂交品种中的性因素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从而赋予杂交品种一定的优势。进入20世纪后,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各种杂交品种,但杂交水稻的实体一直是空白。

1960年,时任湖南省千阳农业学校教师的袁隆平在早稻育种实验中发现了一株性状优良的水稻植株。袁隆平对这种特殊的水稻植株进行了两年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它是一种天然的杂交水稻植株。

从65438到0964,袁隆平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利用的研究。经过大量的农业试验和科学研究1973,世界上第一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中国培育出来。这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多地少的问题,也给世界食品工业带来了一场绿色革命。因此,袁隆平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和许多国际奖项。

袁隆平相关介绍

袁隆平是中国的农学家。出生于江西德安,1930。1959西南农学院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他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他的成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也被视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法宝。

在国际上,杂交水稻甚至被视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先后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洛德基金会让-克洛德奖、美国范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奖、日本日经亚洲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先驱科学家奖、日本岳光国际水稻奖。

参考百度百科-籼型杂交水稻(禾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