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D,DVD制造商是不是还要交一部分规范费,有人知道详细内容吗?
VCD的好像没有,这是关于DVD的
因为专利技术含量不同,3C联盟(飞利浦、索尼、先锋)曾向中国每台DVD收取5美元专利费,6C联盟(日立、松下电气、三菱电气、东芝、时代华纳和JVC)曾向中国每台DVD收取4美元。汤姆逊向中国企业每台DVD收取1-1.5美元左右的专利费。
全球80%的DVD都在中国生产,除了汤姆逊,像杜比、DTS这些企业也有可能就专利费的问题向中国企业施压。
实际上,除了6C、3C、1C、杜比和DTS外,现在仍不断有国外小厂家和组织声言拥有专利技术,向中国DVD生产商索要专利费。
根据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CA IA)提供的材料,向中国索要DVD专利费用的跨国企业、组织名单已有了长长的一串,包括由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组成的6C(IBM 也已加入6C),由索尼、先锋、飞利浦组成的3C(LG也已加入3C),以及1C汤姆逊。
这些跨国企业、组织向中国厂家征收每台DVD的专利费从1美元到10美元不等。而且这些价格基本上都是经过有关方面出面谈判的结果,比如汤姆逊原来索要2美元,现在降到1美元左右;M PEG-LA原来索要4美元,现在降到2.5美元,但还要另外与该公司再签协议。
向国内DVD企业征收专利费始于飞利浦、索尼、先锋3家企业组成的3C联盟(业内为了便于称呼,把这3家企业组成的联盟称为3C)。以后又出现了汤姆逊自己组成的1C,东芝、日立等6家企业组成的6C联盟,还有杜比、DTS等企业,它们都称自己拥有DVD的部分专利。
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和3C、6C就专利费问题达成***识,3C向每台机器收取5美元专利费,6C向每台机器收取4美元。至此,每台中国DVD的专利费增加到10美元,对于本来已经是利润微薄的国内碟机产业,意味着生存再添艰辛。
据估计,国产DVD出口量占据全世界DVD70%以上的份额。2002年中国DVD碟机出口额为35亿美元,超过了彩电出口额13亿美元,而且DVD市场现在仍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国际开发商突然以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发难,自然不难理解,作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国内厂家生产的每台DVD,至少需向洋巨头缴纳专利费100元至200元人民币左右,而每一张DVD光碟的成本也将增加0.7元。
某专利收费企业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此次同中国签署的协议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授权许可业务,这部分业务在2003年已经成为了公司营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据悉,该公司的知识产权收入占全球营业收入的6%。而3C成员的飞利浦,全球专利总数已超过10万项。
问题是,不管乐意与否,专利费该不该缴已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全世界都在为之付费,中国没有理由特殊。但是,作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每生产一台产品都要向国外交纳不菲的费用,不能不说是国内企业的伤痛。
号称拥有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EVD,并没有摆脱技术专利的尴尬。原因是,中国企业虽然拥有EVD的大部分专利权,但核心技术依然掌控在美国企业手中,由于EVD采用向下兼容DVD的设计,因此国内企业每生产一台EVD,不仅要支付EVD的专利费,还要支付DVD的专利费,这就是EVD成本为何不减反升的原因。近期面市的新科EVD售价1998元,据称已是低价格,但相比市场上价格在千元以下的DVD相比,还是高许多。
片源是另一个瓶颈。据业内人士介绍,EVD碟片的生产需要单面多层的工艺,比普通DVD碟片的单面单层工艺复杂得多,因此目前国内许多厂家尚无法达到。虽然新科等国内碟机企业正在为片源积极努力,据称已有欧美及我国内地、香港等许多电影厂商开始授权高清EVD碟片的发行,但是在DVD碟片占主导地位的今天,那些习惯以每盘不足10元钱买盗版DVD碟片的消费者,面对每盘20元左右的正版EVD碟片,究竟会有多少人选择后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