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60年中国变迁的实践报告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辟成功发展之路──全国18典型地区调研综合报告。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课题组

去年2月中旬65438至今年3月中旬,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就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辟成功发展之路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研究背景和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政策和决策部署,大胆探索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实力、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在实践基础上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些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诠释。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入分析中国一些地方的成功发展,系统总结其实践经验,对于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发展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既注重典型意义,又注重区域平衡。主要依据是入选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积累了重要的发展经验,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而不是简单地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依据。经过仔细的综合比较,课题组最终选择了以下18个名额。东部地区10: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江阴市、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温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寿光市、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东莞市;中部地区3个:安徽省芜湖市、江西省吉安市、湖南省长沙县;西部地区3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云南省丽江市、甘肃省定西市;东北地区2个: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城区。这18个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就,走出的发展道路也具有鲜明的特色。这18个地方中,有率先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有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迅速崛起的地区,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有突出重围,实现经济振兴的老工业基地,等等。

调查始于2007年2月中旬,历时88天。调研期间,* * *召开座谈会76次,其中党政部门座谈会21次,专家学者座谈会14次,企业家座谈会12次,乡村干部座谈会18次,老干部座谈会4次,融合工作座谈会7次。参加座谈会的有1595人,其中省部级干部19人,地市级干部168人,县级干部490人,基层干部群众572人,专家学者91人,企业家1人,老干部88人。研究人员走访了234个基层单位,如企业和村庄。在深入调查和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课题组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形成了研究报告。

第二,独特的发展道路

调查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18个地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发展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发展条件,努力挖掘发展潜力,不断创造发展新优势,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见附表)。

(1)上海浦东新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以国际化思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多功能的城市新区,打造国际和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成为带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增长极。

这是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景(4月18日摄)。1990 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从65438年到2008年,依靠上海和全国的支持,浦东实现了沧桑巨变。如今,近500家中外金融机构汇聚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成为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新华社记者张明摄

(2)江苏省昆山市利用东临上海的地缘优势,大力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实现了从单一农业向综合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走出了一条繁荣和谐发展的* *昆山之路。

资料图片:这是昆山市的一个角落,绿树环绕。2005年,江苏省苏州市所辖昆山市率先达到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昆山全面小康的核心是“富民先行”。到2005年底,昆山人均GDP、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核心指标分别达到78553元、16809元和8519元。(新华社记者孙申摄)

以乡镇企业发展起家的江苏省江阴市,因民族特色大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和批量上市,被誉为“中国a股第一县”。以华西为“天下第一村”典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闻名全国,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4)浙江省义乌市,充分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推进市场化,推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向国际化演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县变成“世界最大的日用品批发市场”和经济强市,创造了“无中生有,无所不在”的义乌奇迹。

(五)浙江省温州市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以市场化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以全民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以商业繁荣带动产业繁荣,以产业集聚支撑城镇崛起,以营销网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造品牌经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海港小镇发展成为一个富裕发达的沿海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温州发展模式。

(六)福建省泉州市,着力打好“侨牌”,从“三补”入手,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多个知名品牌,大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7)山东省威海市充分利用区位和文化传统的比较优势,以对外开放统揽发展大局,大力发展对韩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推进体制创新和特色产业培育,成功地将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资料图片:威海的港口逐渐形成了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港口体系。

(8)山东省寿光市,充分发挥农业的初始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发,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养工业,以工业提经济,以农业富民,以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农协调发展、城乡统筹。

(9)广东省深圳市依托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背靠珠江三角洲和广阔的内陆腹地,抓住经济特区开放发展的机遇,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促进对外经济合作,通过发展高新技术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自主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

深圳鸟瞰图(7月1日拍摄)。7月23日,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3532.88亿元,同比增长10.5%,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势头。新华社记者庄金摄

(10)广东省东莞市大力引进外资,扩大劳动力就业,建立加工贸易基地,培育出口产业集群,形成外向型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相互呼应、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支撑的发展路径。

(11)安徽省芜湖市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群,探索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成功之路。

(12)江西省吉安市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建立工业园区,加快工业崛起,支持和推动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推进城镇化,实现工业兴、农业稳、人民富,使贫困的革命老区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13)湖南省长沙县,利用毗邻省会、交通便利的条件,吸引外资,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坚持以工促农,促进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兴县、强农、富民,成为著名的“三湘第一县”。

(14)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通过科学利用优势资源条件,高起点引进和配置生产要素,全面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的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快速发展的路子。

(15)云南省丽江市,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产业,以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西南边陲小城,发展成为一个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旅游文化名城。

8月28日,纳西族女孩(左一)在丽江古城四方街招揽游客。随着奥运会的结束和中秋、国庆的临近,丽江旅游人数与日俱增,旅游市场迎来“后奥运”热。新华社记者秦青摄

(16)甘肃省定西市发扬“领导努力、部门努力、群众努力”的精神,发挥比较优势,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模式,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形成种草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增产粮食增收——改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自然条件较差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

(十七)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通过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抓住新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历史机遇,大胆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装备制造基地充满活力。

(18)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以沿边开放为基本战略,大力发展对俄边境贸易,构建商务旅游、进出口加工、跨境投资合作三大产业体系,推进城乡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的港口城市发展之路。

第三,* * *对各地发展经验的了解

18地方发展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和具体体现。虽然这些地方发展的条件、路径、模式和做法不同,但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善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中抓住发展机遇。这些地方有很强的机遇感和危机感。他们抓住机遇不放松,遇到困难不退缩。从国内看,能够自觉适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寻求机遇,赢得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在国际上,我们可以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抓住全球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速的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拓宽发展空间,积极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2)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所有这些地方都能意识到自己既有相对优势,也有相对劣势。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资源,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寻找发展的突破口。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地方能够坚持中央精神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使人各有所长。

(3)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这些地方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们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高度重视政府的引导、调节和服务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无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努力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各展所长,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些地方高度重视开放对发展的推动作用,以扩大开放积极推进改革发展。在实践中,这些地方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也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既积极“引进来”,又积极“走出去”。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创新了思维,有力地促进了体制机制障碍的消除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些地方抓住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了更大的发展优势。

(5)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这些地方注重从实际出发,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努力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注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决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不懈地把实践中形成的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和目标落到实处,管到底就是一张蓝图。

(6)通过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些地方很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没有经济发展,就不能为社会和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社会和谐稳定,就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地方都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把提高效率与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7)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这些地方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及时掌握和有效运用人民群众在发展实践中创造的新理念、新实践、新模式。各级党政干部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八)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些地方都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干部来实现。从这些地方的实践来看,经济发展成功的地方都有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有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有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一些与时俱进的独特的党建实践。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有效实现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统一。

第四,地方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这些18名额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和紧迫;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等等。这些情况表明,在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形势下,各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扎实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 努力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附表

18地区相关发展指标

地区年(增长率)GDP(万元)人均GDP(万元)财政收入(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出口总额(万美元)

浦东新区1978 440007011100253空。

浦东新区2007 27507600 14526 8544900 12730 24273 5281000

浦东新区年均增长率(%)18.1(1990-2007)18.1(1990-2007)36.3(1990-2007)。

昆山1978 24000463460 2016363807(1990)

昆山市2007年11520000171061 20200001216821927 323200。

昆山年均增长率(%)18.6 17.5 18.2 9.4 10.7 48.7。

江阴1978 43307 442 8836 199 341 219

江阴市2007年11900000 99490 1905252 1064121013 643536。

江阴年均增长率(%) 21.4 20.5 20.4 14.7。

15.3 31.7

义乌1978 12800 235 2000 136 485(1981年)10623(2000年)。

义乌2007 4100000 59144 588800 10200

24800 166000

义乌年均增长率(%)22.0 21.0 21.6 16.0。

16.2 46.7

温州1978 132000 238 13500 113477(1981年)169(1988)。

温州2007 21450000 28362 2933000 8591

24002 1014800

温州年均增长率(%)15.1 13.8 20.4 16.1。

16.3 58.1

泉州1978 77900 171 7900 75 324 200(1979)

泉州2007 22886000 29664 2250600 7244

18097 495000

泉州年均增长率(%)17.7 15.6 21.5 17.1。

14.9 32.2

威海1978 95400 440 10647 209 350 60

威海市2007年15834500 63226 1562049 7737

16285 697172

威海年均增长率(%)15.3 14.8 18.8 13.3。

14.2 38.1

寿光1978 42000 417 8050 74 351 133.5

寿光2007 3329000 32664 330575 619 13806 104764

寿光市年均增长率(%)14.6 14.13.7 16.8。

13.5 25.8

深圳1979 19638 606 1721152空930。

2007年深圳67654100 79221 27700000。

24870.21 28753300

深圳年均增长率(%) 27.4 12.8 34.4空37.5

东莞1978 6100 553 12200 149 318 3900

东莞2007 31260000 46014 5380000 11514 26983 1010000。

东莞年均增长率(%)18.0 16.5 23.4 16.2。

17.0 28.6

芜湖1978 74500434 2450095 39239(1990)

芜湖市2007年5811200 25294 1051600 5208

13234 168000

芜湖年均增长率(%)9.99 8.89 7.74 8.66。

6.85 63.60

吉安1978 85900246 6441140529(1985)1840(1985)。

吉安2007 40600008600 408000 4029 1120 16049

吉安年均增长率(%)10 . 9 . 7 15.3 12.3 14.8 10.3。

长沙县1978 21284 296 1919143 12012(2005)3791(1999)。

长沙县2007年2878751 36491 319008 7000 15834 62400

长沙县年均增长率(%)15.44 15.06 19.26 14.36 9.651.92。

鄂尔多斯1978 34600 344 1900 194 279

3051(1989)

鄂尔多斯市2007年11509100 75161 2008 000 6123 16226 52401

鄂尔多斯市年均增长率(%)22.2 20.4 27.1 12.6 15.0 17.1。

丽江1978 16564 1911283 66 400空。

丽江2007 848176984 72831922119181712

丽江年均增长率(%)7.9 6.9 14.9 12.4 12.4。

定西1978 24874 143020 72 24169

定西市2007年10010313422 608101863 8343 1152。

定西市年均增长率(%)8.14 7.32 10.91 6.84。

7.63 11.09

铁西区1978 45000 900 800 280 420 900

铁西区2007 4670000 49100 526000 919013656 94140

铁西区年均增长率(%)17.3 14.7 25.1 12.8。

12.7 17.3

绥芬河市1978 997 560 54 106 2210(1987)249(1987)。

绥芬河市2007年505665 80962 1001006688

14850 222263

绥芬河市年均增长率(%)21.3 16.2 29.6 15.4。

10.0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