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发动了多少次侵华战争?(至少写两遍)分别对中国有哪些严重危害?
总体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6]
在政治上,第一任总督亨利·波丁格(Pu Dingcha) [21]
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开始受到严重损害,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国家逐渐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经济上,随着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和对中国丝绸、茶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崛起。但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6]
在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摒弃陈腐观念,关注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抗侵略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社会矛盾方面,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已经从反封建转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因此,中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6]。
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割让香港岛,赔款265,438+0万两白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港口通商,以及协议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相继而来,乘机主张特权,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从此,中国开始更加苦难,中国人民面临更加复杂曲折的斗争[6]。
政治外交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在科技上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满清政府“从天而降”的梦想。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封建社会陷入危机,促使一批具有敏锐政治眼光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探索,寻找摆脱中国社会困境和危机的良方。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正时势、拯救世界为己任,主张对内整顿吏治,改革弊端;提倡学习西学,抵抗侵略,从而在地主阶级中逐渐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许多有学问的人,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关注西方科技的进步,著书介绍西方的东西[22]。但是,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没有向一直被鄙视的“洋人”学习。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改革,而是继续奉行保守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等自强救国运动的出现[6]。
经济生计
清廷对《南京条约》的不平等反应并不激烈,但对中英文件采用的平等制度感到不安[22]。但在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已经向外国开放[6]。
五口通商后,清朝的关税和税率由英国控制,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23]
关税主权被破坏,进口商品的低税率只有5%,大量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无法保证中国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鸦片继续贩卖,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形势更加严峻。进口到中国的英国商品大量增加。1837年英国出口中国的商品总值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已达239.4万英镑。随着外国在中国的投资,许多国内官僚、地主和商人受到刺激,开始投资于现代工业[6]。
在新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离丝绸和茶叶这两种主要出口物资的原产地最近。又地处江浙富庶地区,又是国内南北航运的中间站。原来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和他们的买办纷纷前来创办洋行。英、美、法先后在黄浦江沿岸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大,形成了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后来,上海租界的中心路被命名为南京路,以纪念《南京条约》对上海的开放。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商品贸易首先在沿海地区开始,工商业日益活跃,大量新兴城市涌现,为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奠定了基础[6]。
随着经济的深入,外国的先进文化也传入中国:自然科学洗去了国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外国的生活方式开始融入上流社会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也在中国悄然传播,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法德意日美奥俄1900辛丑条约,
经济上。八国联军的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而告终。八国联军封锁街道,抢劫民房。
它规定清政府要在三十九年内支付4.5亿两白银(这一巨额赔偿在《马关条约》向日本支付2亿两白银后变得更糟)。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内忧外患。国库已经空了,国民生产总值很低。为还清4.5亿战争赔款,不得不分期偿还,还向各国银行借款支付赔款。这就是所谓的庚子赔款。为了加强清政府从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关税和盐税用于偿还赔款,但这两项税收是清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控制了海关,基本上就能控制中国的金融。赔款在39年还清,本息达9.8亿两白银,翻了一倍多,也使中国经济在随后几十年陷入低谷,久久不能翻身。
《辛丑条约》中的赔偿金额比较特殊。列强要求赔偿4.5亿元。当时中国有4.5亿人口,意图要求全中国每个人都向他们缴纳1两白银的“罚款”,以此来惩罚和侮辱全中国人民。发生反帝斗争的城镇也被要求停止科学研究五年。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萧条,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中国由此彻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文化方面。盟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的皇城、衙门、衙门等进行掠夺,致使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文史资料(包括著名的永乐大典)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圆明园)遭到盗窃和破坏。损失无法估量!其中,仅松竹寺一座,就损失了3000多尊镀金铜佛、1400件灿烂品、4300件青铜器。就连故宫太和殿前铜缸上的镀金也被侵略军的刺刀刮掉,至今仍满是划痕,这也是盟军洗劫北京的铁证。《永乐大典》由明朝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撰,卷数***22870。1860,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毁,后收藏于南池子街皇家历史塔。1900年,被八国联军摧毁废弃,连《永乐大典》这本书都用来修筑工事。《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年间由360位学者编撰而成的。收集古籍3461种,* * * 79309卷,全书7套* * *。65,438+0,860年英法入侵时销毁一套,65,438+0,900年八国联军销毁数万册。翰林院有许多珍贵书籍、善本、宋版书籍、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画。八国联军掠夺浪费了所有的书。直到现在,伦敦和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很多被洗劫一空的书籍、文学和历史经典如《永乐大典》。
政治上。支付巨额赔款,失去许多国家主权。华北大乱期间,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朝中央政府权威低下,汉族权贵崛起。客观地说,八国联军事件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后来美国减少了对清政府约65438+2亿银的赔偿。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公费派遣留学生赴美,清华大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在国际上影响很大。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踏足,因此停止向战败国德国和奥地利支付赔款;所有国家都表示愿意与中国“友好相处”,以和平方式维护和扩大在中国的利益。所以都是步美国后尘,英、日、荷修改了庚款余额的支付方式。一方面间接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此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也放弃了1920中俄国庚款结余的部分。《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