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贸易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仅供参考

摘要:自2001以来,中美纺织品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纺织品对美国的出口量、出口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快速增长。本文拟从中美纺织品贸易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回顾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程,总结分析中美纺织品贸易的现状,重点关注中美纺织品的现状,探讨中美纺织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美;纺织品贸易;舞台;前景;发展趋势?

1中美纺织品贸易现状如何?

纺织品贸易作为脱离自由贸易多年的特殊贸易产品,呈现出强烈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世界上所有成员国签署的纺织品贸易协议,纺织品贸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关税管理阶段、多纤维协议(MFT)阶段、纺织品配额阶段和完全自由化阶段。?

中美纺织品贸易始于1784,其蓬勃发展始于中美贸易正常化之后。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经历了1784 ~1984、1985~2001、2002~2005、2006~2008和2009年后完全自由化五个阶段。在1784 ~1984期间,由于中国经济不景气,加上美国没有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呈现缓慢增长态势。第二阶段(1985~2001)中国纺织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中国加入多纤维协定(FMA)和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开始快速增长,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三大销售市场。然而,在此期间,美国利用《多种纤维协定》( FMA)单方面采取行动限制纺织品进口。中美两国多次签订中美纺织品协议,规定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年增长率为1% ~ 6%,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规模2000年仅为1.2亿美元,2000年达到65亿美元,这是现阶段的增长。第三阶段(2002-2004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下,中美纺织品贸易的转折点是2001,期间增长趋势比较快。自2002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国,纺织品出口已扩大到2003年的118亿美元和2004年的224.07亿美元,增长率为两位数。对美国出口的年增长率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22.46%和22.2%,在美国进口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65,438+05.65%上升到2005年的25.65,438+02%。第四阶段(2006-2008年),中美处于《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终结和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由于中国是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国,本应回归自由化的纺织品贸易受到了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阻挠。中国纺织品正处于完全自由化阶段之前的过渡期。?

2中美纺织品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及原因?

2.1国内原因?

在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在第一、第二阶段,由于中国纺织业起步较晚,生产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中国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中美纺织品贸易的规模、矛盾和摩擦都比较小,中国纺织业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很突出。第三、第四阶段,中国纺织业变强,至今已成为美国的世界第一大纺织品供应商。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迅速,但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实施的后期。?

(1)市场缺陷。?

我国政府已经取消了纺织行业市场的大部分审批制度,纺织行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但市场机制体系还不完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市场调节不够灵活,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第二,市场准入问题导致了过度投资的问题。我国纺织行业大多市场准入门槛低,各类纺织产品容易进入,导致纺织行业恶性竞争。目前国内大部分常规纺织产品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利润率越来越低。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导致生产企业规模小,利润率从过去的3.6%下降到2004年的3.32%。市场缺陷带来了纺织品贸易的恶性竞争和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2)纺织业的“三高”特性导致的中美矛盾。?

中国纺织工业具有“三高”特征。第一,中国纺织业及其出口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很高。就业方面,据统计,我国纺织服装领域直接从业人员高达19万人;第二,纺织品出口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近年来,中国服装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达到20.14%,200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的依存度达到20%。三是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快速增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国纺织品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2002年以前,中国纺织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只有百分之几,5%~6%,2001~2002年略高,平均占9.2%。但从2002年开始,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从2002年的12.1%到2005年的25.1%,市场份额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纺织品出口美国的增长速度很快。?

2.2美国和国际外部原因?

(1)美国贸易规则的二元性。?

从美国的贸易史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战略采取了双重标准原则。在竞争性行业,美国大力倡导自由贸易,对一些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能够挑战其产业的产品,积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世贸组织规则是美国崇尚自由,离开保护政策的缩影。?

(2)国际纺织业竞争的激烈。?

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激烈。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大多数都是向美国出口服装和纺织品的大国。墨西哥、东盟和一些中美洲国家也是中国现实或潜在的竞争对手。虽然美国纺织品市场巨大,但其总容量有限。中国要想扩大对美国的出口,就必须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区域组织协议,美国将增加对加勒比海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进口。美国将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限制中国的纺织品。?

3中美纺织品贸易前景分析?

3.1中美纺织品贸易持续稳定增长,中美贸易规模向均衡方向发展?

(1)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稳步增长。?

从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出口将继续增长。在纺织品摩擦的高峰期,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以其强大的竞争力保持了快速增长。2005年达到53.91%,2006年在备忘录协议下达到20.8%。特别是2007年,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中国纺织行业仍然保持了生产快速增长、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从2007年6月到2007年6月,增长率为23.3%。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从2005年的25.1%提升到31.9%,占美国进口份额第一。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品牌建设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预计未来5 ~ 10年,中国纺织工业将保持稳定增长和较高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就中国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而言,纺织品对美出口仍有很大潜力,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可以进一步提高。?

(2)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会增加。?

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迅速增加,特别是棉花和其他纺织原料的进口大幅增加。目前美国的纺织服装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产业转型,从低端产业转向高端产业。在高品位、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服装行业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内消费水平提高,高端服装市场需求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快速增长。

3.2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将面临更多挑战和困难?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实施前后,中美纺织品贸易战硝烟弥漫:2004年签署的《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对中国纺织品继续实施配额制至2007年;同年,美国设限1O次调查中国纺织品;2005年5月,美国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正式对中国部分纺织品实施限制。最后,《纺织品服装贸易谅解备忘录》宣告战争结束。纵观中美纺织品的发展,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市场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对纺织品的保护也一直伴随着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在未来,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4结论?

今后一个时期,为了增加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实现中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作者建议中国纺织企业、政府和协会加大以下调整力度:

(1)加强纺织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制定,推进标准化运作。?

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后,国家将越来越少地采取行政手段来限制和规范企业的贸易行为。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市场的需求和外贸的敏感性,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投资选择问题。对企业投资纺织项目的准入,提高准入门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在商务部的支持下,纺织服装行业和企业要在经营过程中制定国际公认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行业准入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2)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以品牌战略为核心,提高国际竞争力。?

继续推进纺织技术装备创新,开发节能、差异化、绿色产品,逐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坚持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可以逐步建立和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国际著名纺织服装品牌的成功经验都说明了品牌在保持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可供选择的纺织品牌战略选择有:一是像绿地投资那样从零开始创建国际品牌,有利于民族品牌的创建,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二是收购国外纺织服装企业,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这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策略,但国际化经营的风险更大。?

(3)加强建立企业与政府的协调协商机制。?

中美纺织品贸易潜力巨大,但摩擦和矛盾从未停止。在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配额管理职能已经消失,其工作应着眼于行业有效竞争秩序的培育,出口规范秩序的建立和协调能力,同时要提高法律服务水平,组织企业应对国外各种贸易壁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秩序中的监督作用, 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有序发展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管和协调服务机制; 加强政府间高层磋商对解决中美纺织品摩擦具有重要意义。在2003年到2005年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特别是2005年初的中美摩擦高峰期,最终以中美签署备忘录而告终,实现了双赢,这是中美两国政府协调努力的结果。该协议无疑为中美和国际摩擦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模式。?

参考资料?

〔1〕?赵方冯晓林。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实务,2006,(7)。

〔2〕?李娜。加入WTO后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变化分析[J].经济论坛,2005,(15)。

〔3〕?丁平。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06,(9)。

〔4〕?李徐鹏。中美纺织品贸易协定对中国纺织业的启示[J].企业活力-管理观察,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