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提出的三种学习方法的价值是什么?
微软的学习型组织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不学习,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只有学习才是最好的进步方式。这个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企业,在其杰出领袖比尔·盖茨的带领下,仅用了30年时间,就用他们神奇的软件技术让我们今天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世界,没用过微软产品,不知道微软软件功能的人,大概是非常少的。套用那句响亮的广告:世界上没有微软,人类会怎样?真的难以想象。回想一下,在我17年的个人电脑使用历史中,无论是DOS6。0系统,或者后来频繁升级的windows系统,微软总是带给人们太多的便利和惊喜。以至于尽管人们有时会因为微软的强大而抱怨甚至挑战所谓的微软霸权,但谁都知道这样的挑战不会有任何其他结果。无非是微软更强大了,用户更离不开它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情绪是一回事,但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很难离开微软和它的服务。一个企业的价值到了微软的程度确实是一个极端,这绝不是一般企业所能企及的,但它对所有企业的确切价值是其无尽的创新精神和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这一点,通过看《财富人生》最近对微软中国R&D集团董事长张亚勤的采访,让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个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创造了一系列的个人成长神话,而在十几年前加入微软的时候,他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多辉煌的色彩和成就。这个如今在微软帝国正处于事业巅峰的中年男人,是如此的谦虚低调。虽然他头上有太多光环,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计算机院士,拥有60项美国技术专利,是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但他和他的很多前任都有很大不同。听着他神奇而平实的成长故事,我绝对感受到了微软企业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体会到了微软软件王国创始人比尔·盖茨的不平凡。虽然微软的奇迹不可复制,但微软精神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巨大价值。透过比尔·盖茨和微软中国团队中的精英人物,如李开复、吴士宏、唐骏以及现在的张亚勤的成长故事,我们自然会感受到一些启示:企业有大有小,机遇有必然和偶然,但一个有远大理想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价值是永恒的,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从微软事业的辉煌和张亚勤事业的成功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创新的活力。在微软事业飞速发展的近十年里,我们见证了它所创造的奇迹。作为微软软件产业的直接受益者,我的突出体会是,当消费者在使用微软产品时感到不方便或者有点想改进的时候,微软的新升级产品已经在孕育之中,很快就会推出来。可以说,微软的产品技术R&D团队是一个感受市场和消费者脉搏的人,总是走在市场需求的前面。他们往往在消费者的需求不是很明确、很确切的情况下,把新产品放到你面前。坦白说,很难跟上微软产品的步伐,但你又不能不让它跟风。虽然这种被动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但也没办法。因为微软就像我们肚子里的蛔虫,它简直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当一个企业围绕客户需求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做到了这样的程度,它的绝对统治地位当然是不可动摇的。张亚勤也坦诚地描述了微软的局限性,描述了微软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对形势判断的严重失误。应该说这件事的发生,对几乎所有人的心理起到了很大的平衡和安抚作用。原来比尔盖茨犯错的时候,微软也会犯错。然而,也正是在这里,微软显得尤为可敬。人们不否认自己的误判,但一旦发现,就会坦然面对,迅速调整发展策略。尽管面对互联网世界新霸主谷歌的猛烈攻势,微软实施的一些调整策略并不那么成功,但它始终锲而不舍,紧紧咬住对手,争夺每一寸土地。这种比赛真的很精彩,世界的进步就是在这样的强强对话中不断走向美好的未来。对于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来说,似乎根本受不了。虽然我们只是从规模竞争的另一面来看,但其实在两位超级高手面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活泼的竞争创新历程。不能不说微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强硬和坚持。很多人批评比尔盖茨唯利是图,但事实就是这么无情。当极其富有的盖茨先生把自己几乎所有的资产都捐给人类慈善事业的时候,人们真的很难自圆其说。在我看来,这是微软和比尔·盖茨的又一个闪光点。为了捍卫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商业规则,他们各自为战,却完全无私地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如此强烈的反差,实在让我们汗颜,深思。企业规模不一样,专业领域不一样,但很多根本的经营理念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