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高新区掇刀区范围

概况掇刀区建立于2001,以三国名将关羽屯兵练兵,砸巨石而得名。掇刀是三国古战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了荆襄古道、长坂坡、岳飞城等名胜古迹,孕育了周培公、民国陈世举将军、邓家泰、当代旅台画家李可梅等民族英雄。

掇刀区与荆门高新区整合,与荆门化工再生产业园整合,辖2个镇、4个街道、78个村民委员会、40个社区居委会。

全区陆地面积640平方公里,耕地28575公顷。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3.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388,出生率5.73‰;死亡人口为1248,死亡率为1.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2‰。城市化率8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12.1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167.43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120.46亿元,增长5.8%。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7[BFZ]:[BF]63.7[BFZ]:[BF]32.6调整为4.04[BFZ]:[BF]55.81[BFZ]:[BF]40.45。全年财政总收入27.6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公共预算预算收入1.692亿元,增长6.5%。财政总支出33.37亿元,增长81.9%。其中,公共预算支出221.3亿元,增长44.6%;基金支出9.89亿元,增长284.7%。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11.82亿元,增长31%;林业总产值5000万元,增长7.5%;畜牧业总产值3.42亿元,增长1.5%;渔业总产值3.54亿元,增长3.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543.8+0.84亿元,增长8.5%。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31.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970公顷。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54.38+0.64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7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9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总产量654.38+67.5万吨,比上年增加52万吨。其中,粮食产量129200吨,下降4.65%;棉花产量390吨,下降0.14%;石油产量3.79万吨,增长43.4%。蔬菜产量120900吨,增长1.78%;禽蛋产量5023吨,增长5.82%;水果产量0.69万吨,下降4.4%;水产品产量654.38+0.7万吨,增长9%;肉类产量1.09吨,下降57%;家禽21.5万只,增长22.53%;生猪出栏9.06万头,同比减少10.95438+0%。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49个,家庭农场161个,其中新型合作社29个,家庭农场24个。建立了24个示范合作社和15个示范家庭农场。

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新增三个有效的“三品一标”认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新增省级绿色示范村1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新建和改造无害化户用厕所7608座,新建农村公厕56座,完成三年计划的90%。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58.7亿元,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6.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油加工510.5万吨,同比增长6.1%;发电量69.8亿千瓦时,增长11.3%;精炼食用植物油5.2万吨,下降7.1%;石膏板561.57万平方米,增长9.4%;混凝土1,281,000立方米,减少1%;编织袋2.9万吨,下降29.3%;非制造布3.3万吨,减少10.8%;柴油131.5万吨,减少2.01%;汽油1,846,5438+0万吨,增长8.7%;硫酸3365438+10万吨,增长32.4%;锂离子电池15427.6万块,增长50.7%;服装3738.9万件,增长0.8%。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1.8%;第二产业增长11.5%;第三产业增长28.3%。施工项目数增加17.6%。房地产业投资下降4.74%。民间资本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6%,占全区投资的71.8%。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投资增长9.1个百分点。

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8%,比去年同期提高38.6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7%。今年全区资金来源总额25914亿元,增长6.9%。其中,自筹资金654.38+085.37亿元,国内贷款4.67亿元,国家预算内资金654.38+0.34亿元,其他资金465.438+3亿元,分别占765.438+0.5%、65.438+0.8%和565.438+。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城市市场实现社会零售额77.07亿元,同比增长11.9%;农村市场达到9.82亿元,增长10%。全区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1.27亿元,占全区总销售额的47.5%;零售额达到40.75亿元,占全区销售总额的46.9%,增长9.9%;住宿业实现营业额6543.8+0.5亿元,增长26.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82亿元,增长96%。

全年“小入限”仓16,退仓9个。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3%,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31.8亿美元,同比下降7.0%;进出口总额58.5亿元,下降12.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54.38美元+02343万美元,增长9.5%。全区新发展市场主体4911户,其中企业1460户,个人342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5户。

市场主体总数增长14%,企业市场主体总数增长16%。全区道路运输一般货运个体户1481,私营道路运输货运企业184,从业人员6041。营运车辆5375辆,其中营运货车3739辆,客车39辆。机动车维修企业91家,其中一级维修企业14家,二级维修企业59家,三级维修企业18家。危险品运输企业26家,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1597辆,从业人员3190人。驾驶员培训机构7家,教练员277人,教练209人。全区公路总里程1325.206公里。其中,国道67.048公里,省道4.099公里,县道158.374公里,乡道319.237公里,村道776.448公里。

全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1个,其中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校企共建R&D中心8个,创新战略联盟1个。交易总额5.77亿元,其中技术交易51万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8个;全年新增商标注册申请241件,注册商标193件,注册商标1139件,同比分别增长9.5%、40.9%和19.4%。全区有各类学校88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3所,普通初中4所,小学18所,幼儿园62所(其中民办幼儿园44所)。

在校生27100人,其中职业高中987人,初中5668人,小学20445人,幼儿园13390人(公办幼儿园4001,民办幼儿园9389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8%。全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文化体育产业企业13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年营业额500万以上)。公共图书馆1座,藏书65438+万册。农家书屋73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70个,社区文化室36个,覆盖率100%。“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共有区级平台1个,镇级平台2个,村级用户终端610个。

城乡体育健身路径234条。接待国内外游客654.3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4.38+03.2%和654.38+04%。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203个,其中医院5个(综合医院2个,1医院2个,专科医院2个),基层卫生计生机构198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计生办公室5个,诊所9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2个,村卫生室68个)。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190人,其中执业医师562人,护士503人。有690个床位。免疫接种67336人,0-6岁儿童12648人,孕妇1911人,65岁以上老年人18403人,高血压患者19503人,ⅱ型糖尿病患者637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180人,培训316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23人。创建10充分就业社区和10就业行政村;发放1.383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和25.72万元社保补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8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5元,分别增长8.90%和9.50%。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单位703个,参保人数45410人,其中灵活就业参保人数713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562个,参保人数17300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4699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503个,从业人员10153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585个,职工26472人;生育保险单位513个,从业人员14285人。全区1285户2062人,年低保1120.2万元;470户961农村居民,年低保337.6万元。

发放临时救助233人次,救助资金723630元;准确核实1821重度残疾人和759名符合政策的困难残疾人,发放补贴249.26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16套,竣工34套,分配公租房34套。发放租赁补贴79户,共计15.34万元,完成率达到158%。为8家企业解决职工住房148套,公租房入住率达到98%以上。改造农村危房128户,安排危房改造资金1.78万元。

全年全区造林面积186公顷,植树28.5万株,育苗3838+03公顷。PM10累计年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PM2.5累计年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空气达标率为65.6%。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为50%,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为5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荆门化工园区被确认为合格化工园区。5月,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被市政府确认为全市首批唯一合格化工园区。荆门化工再生产业园成立于2010,18年5月。是湖北省两个省级专业化工园区之一,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东至向京高速,南至老水库南路,西至荆门石化西边界,北至白庙路。园区形成了石油炼制及副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及碳一化工、石油化工、锂电池材料、光引发剂及水性涂料、医药化工、防水材料、碳一化工六大产业链发展格局。

荆门高新区于7月1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这是该省第四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也是荆门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创新特色园区、国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集聚区(化工循环产业)。

格林美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5438+10月2日,荆门格林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8(第25批),实现荆门高新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零的突破。这是继2014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准后,梅格公司获得的又一个国家创新平台。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营业务是从电子垃圾、废电池等废弃资源中回收高科技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是中国循环经济和低碳制造龙头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