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1的主要问题
1.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基础薄弱,不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由于德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水利工程投入严重不足,国家水利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少,地方财政支持困难。许多水利工程无法开工,尤其是田间水利工程直接影响着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二是部分项目因设计不到位出现重复建设;有的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导致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三是在项目建设中,大多只注重主体工程的质量,忽视配套建设的质量,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低,项目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四是项目区域协调难。水利工程用地很难协调,百姓不仅争抢每一寸土地,而且往往要求过高。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阻碍施工,影响工程进度。1.2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多龙治水”,管理混乱。财政、发改、水利、农发、国土部门各用一块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的状态,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考虑,未能充分发挥资金集中使用的效益。二是管理机制建设滞后,农田水利管理亟待加强。由于农村水利体制改革滞后于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资金短缺,人才结构失衡,技术水平低下,造成水利设施责任制不清,管理水平低。目前,虽然已经成立了一定数量的农民用水者协会,但协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还不成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存在管护主体不清、责任不落实、经费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法规不完善,不利于水利投入长效机制的形成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四是对水资源的认识不足,群众节水意识薄弱,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存在,水资源管理难度大。
2原因分析
一是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大,大多需要县级支持。而县级财力有限,无法承担相应的配套费用。此外,资金投入模式单一,无法创建有效的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工程。二是县级水利部门对水利专业人才吸引力不够,高素质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导致现有技术人员专业性不强,建设管理和规划设计能力薄弱;第三,农田水利工程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但政府、集体和农民在农业生产目标和策略上是不一致的,即政府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村集体的目标是维持集体的充足供给,农民的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导致农田水利工程产权配置无效率甚至无效;第四,农村土地的分散经营,进一步揭示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公共物品”属性,难以有效解决产权配置中的“搭便车”问题,导致工程被利用、被忽视。如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民职业多元化,对小农水工程的依赖性降低,对财产权淡漠,“搭便车”现象普遍存在;五是农业生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在下降,增产不增收的困境短期内难以消除,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低;六是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薄弱进一步凸显,成为制约产权配置和改革的内在因素;第七,项目整合不到位。由于不同的农业项目由不同的部门实施,建设、设计、考核标准各不相同,很难整合在一起,导致项目建设点多面广,管理分散,效率低下。不可能集中精力一点点突破,发挥资本整合的最大效益。
3对策和建议
3.1探索多元投入机制,解决资金问题。
为解决资金瓶颈,德州积极探索多元化水利投资新机制,多渠道吸引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农民自愿投资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参与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融资,通过搭建融资平台、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争取银行贷款,努力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此外,在大力推行“一事一议”政策的基础上,还采取招商引资、定点帮扶、贷款等方式建设水利工程。同时,建议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减少市县财政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水利工程,减轻财政压力。
3.2深化改革,规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实现工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一是进一步完善项目申报、审批、管理和验收程序,依法加强监管。二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工程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和交叉检查力度,确保“三个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三是严格奖惩,建立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奖优罚劣机制,对年度项目进度快、质量效益好、审计检查问题少且整改及时的给予支持和奖励,对管理不善的予以通报批评。
3.3加强宣传,营造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通过报纸、电视等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宣传各地的新举措、新进展,广泛宣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农田水利建设的声势。大力宣传推广农田水利建设的先进模式和经验,让群众真正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惠农利民的意义,提高群众保护和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和节水意识,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大力营造全社会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良好氛围。
3.4完善农田水利法律法规。
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薄弱的状况。目前关于涉水的法律法规很多,但没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议尽快制定一部农田水利条例,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投入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设施。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