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常州。
常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兴工业城市,经济发达,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51.6万。
常州有着非常优越的区位交通。城市与上海、南京等距离相望,连接苏州、无锡,形成苏锡常都市圈。市区北临长江,南临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这个城市的水网纵横交错,连接着河流和海洋。长江常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近400万吨。常州火车站有到中国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包括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和Xi安。
近年来,常州被评为“中国综合性城市50强”、“中国投资环境优秀城市40强”,被列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常州及其所辖的金坛、溧阳也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常州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5年8月,我市正式成为“江苏省园林城市”。
常州工业以机电为主体,现拥有农业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新型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常州工业是中国中小型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车、牛仔布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常发、华鹏等产业。中天钢铁销售收入达6543.8+008亿元,成为我市首家销售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常州先后建立1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2005年,常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4.38+0302.2亿元,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9元。工业保持“高投入、高增长”的良好态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时,房地产市场活跃,信息服务业比重上升。全市呈现出各行各业繁荣、城乡繁荣、政治和谐的喜人景象。
目前,已有73个国家和地区在常州投资,通用电气(GE)、东芝、富士通、现代等50多家世界知名跨国公司落户常州。这些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地促进了常州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未来,常州将致力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沿江开发和各类园区建设,加快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富裕农民发展和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水平,坚持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突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环保产业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及其研发机构落户常州。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主动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积极参与“世博经济”,加强与友好城市和国内大集团的横向合作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