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信贷管理工作的思考

石安平郭永红随着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发展的深化,业务范围的扩大,信贷运行机制的改革和贷审分离制度的建立,各省级分行信贷管理部门分别负责信贷管理制度的制定、贷款审查和贷后管理。本文就新形势下省级分行信贷管理部门如何进一步履行信贷管理职能进行了探讨。一、当前信贷管理亟待改进的问题(一)信贷管理基础工作还很薄弱,机制和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贷款调查环节操作不够规范。有些信贷员的调查报告不够真实全面,有些信贷员没有在调查报告上签字。部分贷款公司申报信息不完整、不真实,通过资产评估公司高估资产。二是贷款审批不规范。部分银行在投票时没有签署同意与否的具体意见。三是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担保资料不全、未将房产证和土地证一并抵押、抵押合同填写不规范、抵押物他项权证到期失效等问题。四是基础信贷管理和贷后监管不到位。贷款发放后,部分信贷人员没有监督贷款使用到位,没有详细的跟踪检查记录。五是信用档案保存不完整。(2)信贷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有效的激励和问责制度不健全。部分信贷人员信贷知识陈旧,经济、金融、法律知识缺乏,限制了工作水平的提高。审查人员少也制约了贷款审查的开展和贷款效率的提高。同时,对查审岗位人员特别是基层信贷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3)信贷管理部门难以充分履行职责,管理效果不明显。为建设现代化银行,实现农业政策性金融跨越式发展,总行党委对信贷业务部进行了调整,成立了信贷管理部,明确了信贷管理部的职责。从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省分行以下机构的贷款审查占用了信贷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他职能相对薄弱。(四)贷款申报、调查、审批程序繁杂,贷款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农发行营销客户多为新客户,缺乏新客户基础信息的积累,调查时间长;二是贷款申报环节过多,手续繁杂,拉长了办理贷款的时间;三是贷款申请材料质量不高,几乎每次贷款申请都需要补充材料;四是对贷款材料进行了层层审核和补充,大量时间花在材料补充和反馈上。(五)管理职能界定不明确,各部门分工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前后台部门职责不够明确,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和业务分工不是很明确,部门之间有时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六)客户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贷款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从基层申报的商业贷款企业分析,部分企业存在一定的贷款风险,具体表现为:一是贷款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近两年盈利能力较弱甚至出现亏损;二是贷款企业或有负债很大,对外担保金额很高;第三,抵押物包括难以变现的资产,或者已经在其他银行抵押;四是房地产抵押未遵循“地随房走”或“房随地走”的原则,房屋所有权与房屋占用面积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第五,抵押物价值低被高估,抵押率高。二。关于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的建议(1)进一步规范贷款业务流程。一是明确各部门职责,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充分树立“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思想,确保贷款审查。二是按照贷款审批分离的原则,由不同部门承担信贷业务的调查、审批、贷后管理等工作职责,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和支持。三是规范贷款审批。要从接受客户资料的传递、贷款审查的程序、各种资料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审查的内容、审查报告的起草等各个环节规范贷款审查,力求程序化、规范化。四是规范贷后管理行为。贷款发放后,归还前必须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管理责任必须全面落实。要建立重大业务事项报告制度、贷款展期操作、主要负责人责任转移制度等。,使贷款始终处于责任明确、管理有序的状态。五是建立责任人制度。建立主要负责人调查制度,对审批的信贷业务贷前调查的真实性负责;建立主要负责人审查制度,对信贷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负责;建立经营负责人制度,负责审批人批准的信贷业务监管、债权保全和本息回收。(2)严格查贷。首先是政策风险审查。应了解和预测政策变化趋势,审查贷款是否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以及政策动向对贷款可能产生的影响。二是对企业自身情况的风险审核。应审查贷款申请人的财务和市场风险,以及其主要股东和经理的诚信,以防止道德和信用风险。三是贷款担保的风险审查。需要审查第二还款来源的实现可能性、保证人作为保证人主体的资格、担保代偿能力以及抵押、质押的合法性、充分性和可实现性。四是操作风险审查。要了解贷款经办人员是否具备其职责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否具备相应的风险决策能力。(3)改革贷款审查委员会的组成。一是进一步充实贷款审查委员会人员。贷款评审委员会成员除吸收行内职能部门和业务骨干人员外,还可根据工作需要从社会上聘请法律、审计、工程、项目评估等方面的专家担任顾问。二是逐步引入贷审委的考核和退出机制。事后,评价和检查贷款审查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表现,以提高贷款审查委员会的工作质量。三是探索建设网贷审核审批平台,提高贷款审核效率。(四)实行分级授权、分级授信的贷款管理制度。一是省级分行结合内控评级实行分级授权管理。设定内部控制水平量化评价指标,定期评价省级分行内部控制水平。根据内控水平合理确定贷款审批权限,各省级分行可在授权范围内直接办理贷款审批;二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行业倾斜和行业风险对客户进行分类,实施分类授信管理。三是分类授权与分类授信相结合。分类授信应以分级授权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由于银行内控水平降低导致授权额度小于授信额度,从风险控制角度考虑,应优先考虑分级授权,确保贷款安全。四是建立信贷业务监控系统,对信贷业务全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及时、真实地提供信贷业务经营和资产质量信息,全面评估信贷风险和收益。(五)进一步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管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制定信贷从业人员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从业人员资格,有效控制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结合当前农业发展银行的营销实践,按照现代银行客户经理制的内在规律,实施客户经理制。(六)进一步加强信贷基础管理。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规范商业贷款和信贷的基础管理。二是严格遵循贷款调查、审批、发放和贷后管理流程,操作规范,记录准确,资料存储完整。第三,定期开展商业贷款审核和信用基础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