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到地方有哪些政策激励配套?
专家表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将极大改变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有竞争力的科研人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好的激励政策大礼包密集发放。
从去年开始,国家就在不断发放政策套餐,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以知识价值增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转化收益份额,通过工资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激励等多重激励,引导科研人员专心从事科研工作,激发其科技创新热情。
201116年10月,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通过稳步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等激励措施,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紧密挂钩。允许科研人员兼职获取合法收入,可以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此外,提出坚持长期产权激励和现金激励并重,探索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加大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股权、岗位分红权等激励力度。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21成员单位,制定出台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再次提出要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我国允许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兼职。
国家层面的各项政策在地方不断细化落实,近期多地密集发布针对科研人员的定向激励计划。
在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关于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六种模式”,即兼职、在岗创业、在岗创业、挂靠企业、参与项目合作、离岗创业。
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山西省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完善知识密集型和高层次人才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等14项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
此外,辽宁提出鼓励科研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获取收入,允许科研人员适度兼职。在企业兼职的业绩可以作为原单位参加职称评定、岗位竞争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安徽还提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在开发区兼职从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的,可按规定支付报酬。山东提出,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离岗创业,暂不转移养老保险。
“钱景”研究人员的收入可能会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实,科研人员收入分配结构将迎来较大变化,收入增长有望迈上新台阶。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宏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上述利好政策,科研人员成为七类人群的主要受益者,鼓励科研人员“下海”创业或兼职,将极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增加科研人员收入。
王宏伟告诉记者,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只有20%到30%。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科研人员“下海”创业或兼职显然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科研人员可以更好地把握科技前沿和技术的实用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中介公司或企业,对科研成果转化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所最新的问卷调查显示,通过科研成果转化,科研人员的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据调查,近三成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超过50%。此外,76.1%的科技工作者从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受益,包括技术入股、期权、专利、技术转让或许可、奖金等方式。其中,31.2%的科技工作者通过奖金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成为许多转化效益的主要来源。近一半的科技工作者对近三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比较满意,其中38.9%的人对近三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比较满意,10.9%的人非常满意。
“但是,在科研成果专利转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发现,科研劳动的成果往往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才获得的,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实现往往是一次性的。有科研人员反映,实现一次性转移对税收影响很大,有的科研人员甚至收入减半。多年科研成果一次性转让带来的税收问题对收入影响很大,值得关注。”王宏伟补充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程洁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不一定能提高所有科研人员的收入,但必然会改变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结构。其中,有竞争力的科研人员收入会继续增加。另一方面,一些之前受到制度保护的科研人员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压力。总体来说,相关政策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效果,创新创业热情再次被激发。
专家表示,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收入的增加体现了知识的价值。知识要素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不仅是收入分配结构改革的重要转折点,也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
“现行的激励政策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另一方面也会因为模仿效应和‘羊群效应’鼓励其他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还是未来进入科技强国,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王宏伟告诉记者。
在程杰看来,科研人员作为人力资本水平最高的群体,最具有潜在的生产效率。过去由于制度约束,人力资源被闲置浪费,而现在的一系列政策也极大地激活了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了配置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专家也表示,虽然国家和地方层面密集出台了很多激励政策,但很多单位出台的细则还不够,还没有实现所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全覆盖。下一步,各机构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细则,并加强执行。
王宏伟还指出,在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方面,特别是在创业方面,政策支持仍需加强,主要体现在科研人员创业的前期投入上。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金融政策仍然需要创新。特别是在科研初期,风险投资的进入是支持科研的重要保障。同时,目前我国创新创业还没有形成不同阶段的风险分担机制,下一步应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程洁建议,未来应进一步理顺科研人员和项目的公共和市场属性。如果他们应该走向市场,就应该让市场来决定他们的价值和收益,他们不应该再受到机构的评价和相关的约束。对于公共属性很强的基础研究,需要财政支持,不受市场干扰,不应该由市场来评价。
科研人员有市场,他们可以大有作为,贡献自己最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