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我们有什么权利?
1.自然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2.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婚姻自主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
3.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获取并保证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泄露他人个人信息。
4.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5.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同样受法律保护。
6.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物享有直接支配权和排他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权。
7.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为物权客体的,从其规定。
8.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9.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10,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权利人基于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请求特定的债务人实施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12.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13.无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而设法避免他人利益损失的人,有权要求受益人偿还所发生的必要费用。
14.因他人没有法律依据而获得不当利益,遭受损失的人有权要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15.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16.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自然人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
17.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权利。
18,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益。
19.法律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0.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和消费者的民事权利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21.民事权利可以根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22.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
23.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24.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有什么区别?
1.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但并未给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民事权利实际上是在民事主体参与具体民事法律关系后才享有的。
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只是指民事主体在特定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获得利益的可能性。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是由法律规定的,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实际参与民事活动时取得的,直接体现了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
4.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的人身存在密不可分,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他人无权限制或剥夺这种民事权利能力。
法律依据:
民法
第109条:自然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第110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婚姻自主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百一十三条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同样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一十四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物享有直接支配权和排他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