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三问“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探索宇宙奥秘中发挥什么作用?

据了解,被称为超级“天空之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喀斯特坑洞建成,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性突破。

理论上,“天眼”可以接收到654.38+037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接近宇宙边缘。凭借该望远镜项目,中国将在未来20至30年内保持最大单孔径望远镜项目的世界级地位。最近,望远镜收到了一个来自1351光年外的脉冲星的脉冲信号。一些外国科学家形象地描述了“天空之眼”中国的力量,称“在月球上用手机也能找到它”。

“天眼”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建造。从概念到选址到竣工,历时22年。它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据悉,目前全球共有10项基于天文观测的诺贝尔奖,其中6项来自射电望远镜。因此,“天空之眼”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有望帮助中国科学家冲击诺贝尔奖。

据了解,“天空之眼”项目不仅供中国科学家使用,还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向外国科学家开放。

此外,中国将建立一个立体的“天空之眼”集群。“天眼”将与我国其他5台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组,更好地获取天体的超精细结构。今年年底,我国还将发射自主研发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该卫星具有观测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多波段X射线快速光变的独特能力,可以监测天空中的高能爆炸现象。

(深圳晚报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