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知识产权保护指标
“十二五”中期进展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效果尚未巩固,存在反复和逆转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十三五”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轨道上的“全面包容”为主题,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线。经济升级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绿色发展。二是创新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享受发展。第五,* * *赢得发展。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经历三个五年规划阶段: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中国经济升级可以从七个方面推进。
一是“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十二五”中期进展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效果尚未巩固,存在反复和逆转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十三五”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轨道上的“全面包容”为主题,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线。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三个五年计划:十一五期间是“初步过渡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二五”时期是“过渡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提升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融入”科学发展轨道。所以我们建议“十三五”的主题是全面融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主线是打造经济升级版。
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背景
从历史上看,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结合。就像中国经济发展的版本,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升级、不断“打补丁”、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在经济升级这个重要问题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两次大的升级:
第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次升级的目的是寻求发展经济的新途径,努力建立“充满活力的体制”,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奠定基础。这次经济升级的战略重点是通过继续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三个战略转变,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开始摆脱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形成的传统模式,初步摆脱经济的大起大落,转向更加稳定的增长;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两者协调性增强;从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到产业结构更加协调的增长;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人民生活的缓慢变化到人民生活的快速改善;从相对封闭的经济到初步开放的经济。这种经济升级使中国走上了一条新的重利惠民之路。也标志着经过3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曲折,中国开始找到一条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发展道路。在此期间,也出现过多次高通胀和大起大落。
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第二次升级。1995期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对“九五”计划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外部冲击下,中国经济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跌”或严重衰退,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最大的国家。同时,从低质量高增长转向高质量高增长,从高资本投入高增长转向相对低资本投入高增长,从高能耗高污染排放高增长转向低能耗低污染高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首战告捷。从计划主要目标和指标的完成率来看,“九五”实施的“答卷”得分为75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没有曲折。在“十五”期间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并没有实现,“九五”期间已经初步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扭转到高消耗、高污染、低就业的旧模式。从计划主要目标和指标的完成率来看,“十五”实施的“答卷”得分为64.3分。
作为科学发展观提出“十一五”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基础服务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状况大幅改善,地区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消费对GDP的贡献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质量改善,单位GDP能耗快速下降, 并且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但在此期间,工业(重工业)一直占主导地位。 从规划主要目标和指标完成率来看,“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答卷”得分为86分。
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场“持久战”和“攻坚战”。要打破传统发展模式上的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这种模式具有过程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很难一蹴而就。
历史经验表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版”每隔一段时间(十年、二十年)就需要升级一次。一方面需要解决前期经济发展积累的问题和弊端,另一方面需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大趋势,以“两个提升”为目标:一是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各种资源。
从国际环境看,一方面,在全球金融背景危机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国际市场萎缩等因素削弱了中国经济外需,加剧了坚持外向型经济的困难。以内需拉动增长,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转变,是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加剧,使得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黑色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从国内环境看,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现有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民生改善跟不上经济增长步伐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生态环境更加良好、民生更加幸福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内形势的压力和国际环境的“倒逼”态势,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也是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需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主动推进第三次经济大转型,打造升级版。第三次经济升级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升级的历史延续和进一步深化,具有不同于前两次的独特意义。
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思路,是对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发展思路的继承和延续。这一思路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和阶段性目标,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化和拓展,起到了“聚焦纲”的作用,抓住了实现科学发展主题的“牛鼻子”,找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这就要求我们对“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实施进度进行中期评估,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第三,中国经济升级的内涵和步骤。
那么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呢?我们认为,经济升级版也是经济发展“上轨道”的过程,即从现有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转变为新的更加平衡、更加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确切地说,是从加速发展的轨道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从不公平发展的轨道到公平发展的轨道,从黑色发展的轨道到绿色发展的轨道。十年前,党中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开端。经过“十一五”五年的实践和“十二五”前两年的实践,特别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中国已经具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条件,这需要进一步的进步。
新一届国务院成立后,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基本思路。目前,各方已就这一设想进行了调研和深入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想法和建议: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扩大内需和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创新动力,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改善民生,享受发展成果,到“十三五”末建立起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环境友好、分配公平、民生幸福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中国经济升级的内涵是五大发展:
1.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中国改革的不竭源泉,是中国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创新发展是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创新、制度建设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文明创新的有机统一。制度建设更多依靠原始创新,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科技发展更多依靠自主创新,文化发展更多依靠自觉创新。两者同构,成为“中国创新”。创新发展要求我们提高创新的自主性、自觉性和本质性,继续在中国生产党的领导下开创一条全民全面创新的道路。
2.这是绿色发展。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环境特征,经济活动创造的生态盈余将大幅增加,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征。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与经济增长脱钩,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美丽中国逐步建成。
3.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协调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中央地方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经济文化协调、经济国防协调、国内国际协调、个体和集体民族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一切和谐因素,化不和谐因素为和谐因素。
4.***享受发展。* * *享受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 *享受发展,就是坚定不移走* * *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公共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十几亿人都有发展机会,增强发展能力,提高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各尽所能,* * *创造各种财富,各得其所,* * *共享社会福祉,和谐相处,* * *构建幸福安康。
5.***赢发展。* * *共赢发展是科学发展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体现。* * *共赢发展就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互利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将与所有国家友好合作,求同存异,平等互信,对话协商,扩大知识面。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先给发展中国家,后拿发展中国家,多给少拿。对最不发达国家来说尤其如此。中国和世界各国已经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和谐、绿色的世界。
科学发展观的“五个发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使科学发展更加具体化、更具指导性、更具针对性、更具可操作性,更加有效地把科学发展的主题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根本方向,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是切入点和切人点。
总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各种矛盾凸显期,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三大系统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实现系统间关系更加协调,全面提高国民净福利水平。
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基本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八大“引擎”共同发力,这也是七个方面的出发点:
1.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经济升级新动力。坚持走* * * * *自主创新之路,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实现全方位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创新要素向优秀企业集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推动升级,以创新赢得竞争,以创新赢得未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从世界最大的“中国制造”轨道走向最大的“中国创造”轨道。
2.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打造经济升级的主引擎。把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统筹城乡、改善环境的主要抓手。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 * * * *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四化同步”解决城乡“四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继续推进工业化,让工业化继续成为城镇化的核心动力,能够“武装”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发展,让工业和农业相互协调,共赢发展。继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工业化升级的核心力量,为城镇化中的城乡治理和社会管理提供信息平台。最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惠农、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实施城镇化相关政策,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工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避免城镇化过程中贫民窟等“城市病”的发生,促进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3.培育不同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经济升级新支柱。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逐步形成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快速崛起、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基本格局,继续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重点培育不同区域的新兴城市群,重点建设大城市群,重点建设中小城镇,以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连接大、中城市和小城镇。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努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4.大力推进绿色革命,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要充分利用制度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不断改善,生态资本不断积累。要通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立激励相容的绿色改革机制。需要以绿色账户核算和绿色规划体系为基础,为绿色发展提供顶层设计。要完善绿色法律体系,提高绿色信息的有效性,加强政府部门的绿色监管能力;要进行绿色价格和绿色财税改革,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要加大绿色投资,形成绿色金融平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要鼓励绿色技术创新,树立行业绿色标杆,实施行业绿色标准;要加强绿色宣传,弘扬绿色理念,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潮流;要推动全球绿色贸易,主动开展国际绿色合作,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5.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经济升级新起点。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科学合理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布局规划和政策。给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与工业开发区同等的政策支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间形成分工协作体系和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加强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项目,保护自主创新。鼓励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逐步聚焦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
6.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改革新红利。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有效推进经济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转变各级政府的增长理念,淡化“GDP崇拜”,弱化GDP指挥棒的作用。在政府考核和官员升迁中引入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多种措施,降低经济增长指标的比重,让地方官员从“GDP竞赛”转向“科学发展和节能减排竞赛”。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和环保收费制度,大幅降低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成本,提高能源资源生产率。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要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增强金融市场功能。
7.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创造开放新红利。主动降低关税水平,扩大进口贸易,建立“中国市场”与世界共享;对最不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要“先予后取”、“多予少取”,甚至“只予不取”,实行零关税待遇,加大贸易促进援助,提供人员培训,让发展中国家收获“中国利益”;进一步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推动国内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世界服务贸易强国,为世界提供“中国服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世界级跨国公司和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形象”;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减排承诺,大力推进农业精细化发展,保障粮食供应,继续代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争取利益,为世界提供“中国保证”。
以上七项措施密切相关,相互支持,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只有八大“引擎”协同工作,中国经济才能成功升级。其中,科学有序的城镇化是主引擎,通过城镇化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内生动力。绿色发展是基本约束。在绿色发展的框架下,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可以实现和谐互利的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是确保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增强的基础。体制机制改革是为中国经济升级创造更加适宜和完善的制度环境的“保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旨在强化外部支撑条件,营造国内经济发展互利共赢的全球格局。
成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将使中国经济发展走向更加绿色、更加公平、更加“以人为本”的新轨道,为确保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长远而坚实的基础。作者:胡鞍钢闫一龙杨竹松
延伸阅读
25日,云南省召开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要科学设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体现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体现差异化要求,确保“十三五”规划及时有序推进。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关键的五年,也是云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是确保我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桥头堡”建设的迫切需要。我省要高质量、高水平编制“十三五”规划,准确把握规划必须坚持的原则,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加强改革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科学设定“十三五”目标,既要体现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又要实事求是,体现差异化的要求。要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做好深入扎实的前期调研,起草全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和规划纲要,开展“十三五”区域和专项规划编制。全省上下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智慧,坚持公开、民主、依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按时保质完成规划任务。要高度重视并加强与国家规划的衔接,确保“十三五”规划编制按时有序推进。
副市长何波出席昆明分会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