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有哪些举措?

1,强化依法办事的观念。

坚定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必须保证宪法和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权威。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就是捍卫人民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跨越的观念,始终保持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

特别是司法机关作为法治建设的生力军,必须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坚定法治信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想和观点的渗透,始终忠于党、国家、人民和宪法法律。

2.充分发挥法治和德治的互补作用。

法治和道德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践表明,良好的道德风尚不仅可以减少各种矛盾纠纷,净化社会环境,使司法机关能够集中精力解决一些重大疑难案件,而且可以使法律的实施在道德上得到广泛理解和支持,减少法律实施的阻力,提高法律权威。

要依法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明确责任,分清是非,平衡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司法判决的教育、评价、引导和示范功能,引导全体公民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依法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做到知荣知耻、明善恶、重品行,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3、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依法治国仍然任重道远。法律不应该只写在纸上,而应该写在公民的心里。人们只有思考法律和法治,才能形成推动法治进步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强调,凝聚知识,树立全社会的法治信仰,培育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弘扬法治精神,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审理各类案件,让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深入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内心;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宪法和法律,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必须用法治来引导公民表达诉求,让大家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都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这样才能真心拥护和相信法治。

扩展数据

法治国家的相关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而且要使这些法律制度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适用。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理念。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法定权利义务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的统一。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持。

因此,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大力加强包括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道德文明意识教育在内的公民意识教育。

百度百科-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