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5。在60多年的建设发展中,我校图书馆始终坚持尊德、博学、诚信、创新的校训,立足“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创新”的理念,紧紧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的总体发展战略。以丰富的文献馆藏、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强大的服务能力和优质的服务水平,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建设成为与学校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服务研究型重图书馆,积极探索建设改革发展新路径。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和学位建设发展对文献信息资源和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多学科教育和突出办学特色为基础,遵循文献数字化、管理信息化、馆藏丰富、利用高效、服务优质的建设标准。现已成为合肥工业大学文献信息中心和学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一直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中心,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开展文献信息服务,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传播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前身是安徽省工学院图书馆群。1950更名为淮南煤矿学院图书馆,1955更名为合肥矿业学院图书馆,迁至合肥。于1958正式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实行主管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截止1958年底,图书馆领导班子由1名馆长、1名党支部书记、2名副馆长组成。两个校区共设八个系、室,包括采编部、期刊部、流通阅览部、信息系统部、信息咨询部和办公室;拥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可为校内外提供方便快捷的科技查新服务;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是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咨询协调机构,由分管图书馆工作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图书馆员担任副主任。图书馆(合肥校区)现有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4000多个阅读座位。馆藏图书2601.80万册,电子图书86.63万种,图书65.438+0.4653万册;订购中外文单库69个,共计218个数据库,中外文电子期刊26000种;订阅中外期刊2500多种。图书馆现有职工102人,其中博士生7人,硕士生16人,本科生34人。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34人。我馆书刊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分类,在屯溪路校区图书馆西楼和翡翠湖校区图书馆实现一体化借阅服务。保留屯溪路校区图书馆东楼的科图法学图书馆。各借阅处、阅览室采用分类排架方式,方便读者从书刊学科知识体系中查找文献资料;中文现刊采用分类固定排架法,方便读者查阅;现行的外文期刊采用国家分类排架。读者服务包括书刊借阅、科技查新、替代检索、信息咨询、文献复制、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信息检索课教学等。图书馆主页独立访问量2071,000人次;主要外文文摘数据库的浏览量和全文数据库的年下载量约为654.38+0.859万次(篇),主要中文数据库的浏览量、下载量和电子书阅读量约为425.5万次(篇和书)。(2015 65438+10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