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新形势是指
(1)贸易救济措施在中国的适用
面对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贸易救济也成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手段之一。截至目前,中国已对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43起,保障措施调查1起。这些案件涉及化学工业、钢铁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和电子工业五个行业的35种产品,三分之二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化学工业。案例申请涉及国内企业近200家,覆盖25个省区市。在国际贸易摩擦中,中国政府、行业和中介组织逐渐学会运用国际规则,加强法律保护,有效遏制了外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
(2)中国遭受国外贸易救济措施。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是世界上年复一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一些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贸易壁垒来限制中国的出口。根据WTO的统计,从1995到2004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79到2004年,30多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700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其中反倾销调查近600起,反补贴调查5起,保障措施调查50余起,特保调查10余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2004年,* * * 17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59起“两反倾销一保障”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10年以来,中国的出口额已经累积到近3000亿美元,而且影响力还在不断积累和扩大。
(B)中国三分之二的机电出口产品将受到欧盟环保双重指令的影响。
2003年2月13日,欧盟颁布了ROHS指令和WEEE指令,分别于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下半年实施。欧盟双重指令的实施将对中国三分之二的机电出口产品产生巨大影响。2005年7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电子电气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行业标准,于2006年6月5438日至10月65438日实施,帮助中国企业尽快改善和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这是为应对欧盟两项指令而发布的第一批国际行业标准。该系列标准的发布有利于规范我国出口产品的检验,促进和优化电子电器行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出口结构。因为这一系列指令的干预程度并不大,主要还是看企业的自主应对。因此,出口企业应联合起来,集体委托欧盟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回收企业代为回收,以降低报废设备的回收成本。
(三)美国将收紧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
美国商务部表示,根据近期即将颁布的新出口法,美国将收紧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禁运,同时“出口许可证”的限制范围也将占目前全部出口的1。5%至10%。
(四)中美钢铁产业争端
就在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结束后,由于对美出口激增,中钢被列入美国贸易“黑名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日向中国钢铁企业发出预警,美国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5年6月至4月,中国对美国的钢铁出口增长了247%。在涉嫌“倾销”的七个国家中,如中国、巴西和加拿大都被指控倾销。美国商务部开始收集中国钢铁“扰乱”美国市场的证据。
(五)中美知识产权保护纠纷
知识产权壁垒是阻碍中国产品出口的另一个“路障”。主要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的美国337条款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威力。2005年上半年,有七种中国产品被立案调查,包括DVD、拖拉机、药品、水银电池和喷墨打印机。“337”调查时间短、范围广、应诉复杂、诉讼成本高(一般在百万美元以上),单个中国企业很难应诉。不应诉将被视为败诉,产品将在美国市场被封杀。
(6)应对反倾销取得新成果,将增强中国企业反摩擦的信心。
近日,欧盟对中国铸铁产品,主要是井盖铸铁产品做出反倾销终裁。中国河北等地5家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获得零税率。另有5家企业获得单独税率18% ~ 37%。涉案企业积极应诉,取得良好效果。
(7)总体贸易摩擦形势仍在加剧。
中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与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在增加。2005年上半年,中国遭受的贸易救济措施比2004年同期更多。而且总体贸易摩擦形势还在加剧,情况更加复杂,花样也在不断翻新。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环保要求、社会责任、劳工福利、动物福利都成为外国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除了产品及其价格,贸易摩擦已经开始涉及中国的机构和制度,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这表明贸易摩擦有深化和升级的趋势。从表面上看,这些摩擦是激烈竞争导致的贸易摩擦升级,从更深层次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受到制约。所以国内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宏观环境不完全是机遇,也是挑战、遏制和制约。中国企业了解这种环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