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工作报告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工作报告

20xx年,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迎来了国家扩大内需,进一步加大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就业空间的绝佳机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挑战和机遇,既有压力,又充满动力。年初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配合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强化服务为保障?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核心目的是开展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的顺利开发。现将20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全年目标任务完成较好,各项指标同比快速增长

20xx年,县政府下达县人力资源办目标任务:稳定累计外出务工人数65438+万人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2.05万人,实现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7.9亿元以上,外出务工纯收入3.9亿元以上,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元以上。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县人力资源办积极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市场开拓、转移输出、维权等工作的宣传培训。规范建立相关农村人力资源数据库,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账户、培训账户和转移输出账户;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测和预测;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建立了劳务联系点和维权服务网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站已经建立并正常运行;继续开通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网站,加强网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预计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总额为8.39亿元,完成任务数为7.9亿元的106.2;工资净收入4.09亿元,完成任务数3.9亿元的104.9;培训农村劳动力2.06万人,完成2.05万任务中的100.5;全县转移农民工110600人,完成农民工10000人的110.6人。

(1)转移输出规模扩大,有序比例大幅提高。全县转移输出农民工11600人,比上年增加8000人,增幅8个百分点。全县范围内,目标任务是0,890。在总量扩张的基础上,劳动力发展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力流动方面,省外转移6.75万人,省外转移2.22万人,县内就近转移2.09万人。转移产出结构(省外:省外:县内:县内)由去年的61:28:11变为今年的61。从有序转移程度看,有序转移81.600人,有序转移程度由去年的65个提高到74个,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输出程度明显提高。

(2)劳务收入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县农民工总收入达到8.39亿元,比上年增加0.73亿元,增长95%,超县目标任务4900万元;全县农民工纯收入达到4.09亿元,比上年增加0.41亿元,增幅为11.1。超县下达的目标任务为0.1.9亿元,农民工人均纯收入为1.048元,比去年的956元增长9.6%。预计农民工人均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2290元的45.8%。农民工收入撑起了农民收入?半边天?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县域劳务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3)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新培训农村劳动力20571人,由超县安排农村劳动力7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3,015人,农村劳动力基本技能培训7556人,农村劳动力持证上岗4531人。基本技能培训认证率达到60。农民工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以培训促转移,以就业增收入,以维权促稳定,快速推进工作开展。

(1)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各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任务,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出台了《关于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再就业的工作意见》(鲁发[20xx]13号)等返乡农民工就业优惠政策;

二是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科学分解20xx目标任务,将任务落实到个人。同时与各乡镇工作站、培训基地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三是在农村建立了信息员制度,负责信息发布、宣传动员,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培训转移;四是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建立了农村劳动力技能鉴定站,开发了六个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前,我县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宣传组织、培训提高、技能鉴定、市场开发、转移输出、维权跟踪服务为一体,以县内专门机构、乡镇工作站、村内信息员为主体,以联系站(点)为工作者主要输入场所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格局。

(二)积极宣传和培训,努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一是年初在全县12个乡镇进行宣传培训。春节慰问信?、?工作服务卡?然后呢。招聘信息?365,438+0,600宣传资料等。,并收到超过24000次咨询;二是春节前及时召开返乡农民工代表慰问座谈会,邀请十余名部门领导和两个培训基地负责人与农民工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了解他们的就业意愿,为农民工再就业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帮助。3月初,通过县长包的牵线搭桥,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取得联系,由县人力资源办公室组成劳动监察组到辖区进行劳动监察,获得大量用工订单;四是通过跨区域劳务合作协商,选拔骨干人员征集就业岗位。

通过大力发展劳务市场,年初与广东、福建、山东、江苏、浙江等省15家劳务企业签订劳务订单,征集3000个岗位,并在电视台播出,向社会发布用工信息。4月初,对福建泉州袁弘实业有限公司、龙豪服装有限公司、安迎轻工有限公司、金科服装有限公司、广州东冠龙华盛鞋业有限公司、旭日玩具厂、泰盛家具厂等20余家用工企业进行了考察洽谈,开发就业岗位近2万个。下半年,我们还以护送农民工进厂就业为契机,先后到输入农民工的周边地区考察洽谈,广泛收集农民工信息。全年创造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

(3)加强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一方面,它利用春节劳动宣传下乡适时对各乡镇农民工进行集中培训,仅在此期间* * *就培训了2100人;另一方面,该县依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培训、农民工夜校培训、全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积极开展工作指导、新农村妇女、农村实用技术、务工基本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长期提供十字绣技术、焊工、瓦工、普工、瓦工、沼气工、果蔬种植、农机操作工、拖拉机驾驶员、农村经纪人等近20个工种的技能培训课程,坚持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有机结合,统一考试和技能证书申领,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全年培训20571人,其中基础技能培训7556人,颁发技能证书4531人,持证率超过60%。

(4)加强组织转移,促进就业。一、本县于1年底在慈源乡成功举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告别仪式?劳务促进活动为500多名分批外出的农民工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增强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信心;第二,三月中旬顺利完工?20xx年初,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议现场参观点在哪里?为迎接检查,组织了250多名农民工参加培训转移;三、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9月和6月两次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活动5438+10月?庆祝祖国60华诞——云南昭通农民工欢送仪式——深劳务合作?* * *培训组织近400名农民工参加组织转移,转移人数占全市活动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第四,在平时的调动和输出工作中,为外出务工的农民买票,派专人护送到工厂就业;五是结合该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县内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加的实际,加强了就地就近转移培训;第六,加强宣传组织,确保平均每月组织农民工输出就业两次。目前,我县已转移农民工110583人,其中省外农民工67246万人,县内农民工22248万人,县内农民工21089人。

(五)加强维权,促进稳定就业。一方面积极与各地有条件的用工企业协商,开设20多个单独的回族食堂,解决了我县回族农民工外出务工问题;另一方面,逐步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设立联系点(站),负责农民工的后续管理和维权服务;其次,聘请云南燕驰律师事务所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援助。再次,积极配合公安、法院、劳动保障、工会、妇联等相关部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六)加强学习,强化管理,不断提高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创造一个?学习好,团结好,纪律好,作风好,政绩好?农村人力资源工作队;第二,在县第四纪委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会认真执行?机关作风建设年?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办公行为,提升单位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勤奋型、热情型、务实型、廉洁型、非个人服务型组织;第三,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积极参加我县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三比三搜?要求,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强化整改,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管理和指导我所做的一切工作;四是加强信息报送,向各级相关部门报送视听和文字信息200余条。

在省市重点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在昭通日报发表14篇,在县信息、政府信息发表40余篇,单位发表***12期《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简报》。通过积极宣传,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得到了相关媒体的广泛关注;五是规范账户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关台账的建立,加强对上级部门的月报和季报;六是加强全县12乡镇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为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工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第七,加强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协调与合作,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顺利开发。

三、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突出五项重点工作。

(1)特别关注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

今年年初,全县返乡农民工41.400人,其中因国际金融危机失业的1.530人,占返乡总人数的37%。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就业的意见》(鲁办发[20xx]13号)文件,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就业。县人力资源办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

一是印制全县农民工返乡统计表,从20xx 65438+2月开始组织专门力量,每十天对全县12乡镇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一次监测?旬报制?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动态信息,组织召开返乡农民工代表座谈会,根据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和需求制定工作措施,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二是派出多名骨干人员到广东、福建、山东、江苏、浙江等省进行实地考察、签订劳务订单,并将收集到的用工信息制作成招聘宣传册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向社会广泛发布用工信息。累计开发省内外就业岗位近3万个,解决了就业岗位短缺问题;三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开设了十字绣、瓦工、钢筋、电焊、电子电工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同时创新培训方式,邀请员工直接参与现场培训,做到长期开课、培训一批、转移一批。

* * *培训农民工6272人,培训后转移5806人;第四,加强技术工人带动的有序输出和转移相结合,促进再就业。一方面年初为返乡农民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增强他们外出务工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做好安抚工作,加强异地帮扶。在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在打工地的思想稳定工作,消除恐慌情绪,对自发外出打工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进行远程救助,异地安置600余人;五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帮助返乡农民工申请扶持创业贴息贷款,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1人,促进就业560余人;第六,加强服务,促进就业稳定。

一方面为外出务工农民购买车票,派专人护送到工厂就业,并逐步在我县农民工集中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设立联系(站)点,负责农民工的跟踪管理和维权服务。另一方面,聘请云南燕驰律师事务所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同时,积极与工会、妇联、劳保等部门合作,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和各项合法权益保护。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到7月初,全县41 . 400名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充分再就业,其中1 . 320人失业,经培训后转移到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就业,其余0 . 21 . 000人转移到本地就业。

(2)抓好慈源农民工夜校培训。

慈源农民工夜校试点培训从20xx年4月开始实施,到20xx年6月全面超额完成任务,97期培训4827人,完成4820人的100.1。其中:已培训1155人;焊工、瓦工、沼气工、农村经纪人等工人技能培训2316人,470人获得技能证书,占技能培训的20.3%;120名新妇女接受了培训;生猪养殖、肉牛育肥、林果种植、蚕桑养殖、渔业养殖、玉米制种、蔬菜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36人。培训后新就业4827人,转移就业率达到86.5。

如盐闸村12社区的金盛德,经过牛、猪短期育肥技术培训,发展了肉牛养殖和猪育肥,年纯收入5万多元;盐闸村18社的赵泽雄,升级焊工培训技能后,月纯收入达到2500多元。刘智凯,一个8人的公司,在提高他的砖石培训技能后,每月净收入超过2019元。经过十字绣培训,半板房九社顾邦定等农民与昭通金沙刺绣艺术有限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他们不仅在业余时间做十字绣产品,每个月还有6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还能保证正常的农业生产。

在农民工夜校培训项目实施的带动下,预计今年慈源乡农民工总收入8928万元,纯收入4356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8%。农民工纯收入比第一年3561万元增加795万元,人均农业人口增加约295元。在项目实施中,切实做到: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和任务。县乡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县、乡、村三级联动,有序组织,层层明确责任和任务,各司其职。

2.加强管理,确保资金落实,农民受益。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和使用要求,坚持面向社会和农民广泛宣传,接受监督,正确把握资金使用方向,确保农民受益。

3.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工程质量。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第二,各相关部门* * *齐心协力,乡、村、组干部全力配合,组织到户,培训到人,做到了吗?一次努力,一次合作?;第三,有意识地将训练场地安排在当地公益事业建设上,如修建沟渠涵洞、村民公共场地硬化等。,这样培训资料就不浪费了吧?耗材不消耗,变废为宝?;第四,加强农民工技能提升,增强其就业能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两个核心目的?。

4.坚持?三关?、?七种组合?。在培养专业设置和出口导向上,要坚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需要、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用工的需要?三关?在转移培训中,要认真结合科学发展观、市场需求、农民自身发展需求、项目实施所在乡镇的产业优势、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资源整合情况、种养大户培育壮大情况?七种组合?,对不同性别、文化、年龄的农民工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

5.强化?十个到位?努力工作。一是职责明确,层层落实;二是分工协作到位,形成合力;三是补贴资金到位,保证培训顺利进行;四是师资到位,保证培训有序开展;五是培训资料到位,做到培训农民一本有一本;六是培训到位,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需求的农民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七是培训耗材到位,提高培训效果;八是教学设备到位,保证培训质量;第九,秩序到位,保证有岗可转;十是输出就业到位,确保农民增收。

(3)专注于它?整个城镇都在前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根据推进小寨乡建设的要求,县人力资源办公室贴近农村、农民和技能需求,制定了《县小寨乡?整个城镇都在前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整合22万元培训小寨乡1100人,整合100元培训龙头山镇500人。项目于5月6日实施,至7月底,圆满完成1.6万人转移培训任务,惠及1.6万贫困农民5000余人。* * *发放培训资料、工人知识读本、宣传资料、招聘简章近7000份(册);发放了1600套8000多件培训工具,如泥刀、灰铲、灰板、镊子和施工头盔。

就地就近就业1.523人,人均月工资1.000余元,农民工月收入1.5万余元,循环入全镇推进住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镇推进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如小寨乡大坪村的朱兴福、刘福良、孟广全、邵、夏文刚等农民,通过培训学习技能后,自己组建施工队,在家乡从事屋顶改造工作,每人每天可收入50元。60元,月薪1500元以上,每个施工队能完成3?4户的屋顶改造,仅10施工队每天就能完成近30户的屋顶改造。

在实施过程中,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规范运作和实施,切实做到:

1.突出一个重点。抓住农村贫困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农民增收这个关键点,突出技能培训,加强就地转移,带动全乡建设。

2.实现两个方法。严格执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云农财[2019]157号)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云农[发]字[2019]27号)文件要求。跟随?两种方式?规定的,执行的?一桌一账一单?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加强?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五道防线,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3.强调三个到位。一是宣传到位,通过报纸、简报、公告、宣传册等方式加强宣传。召开村民会议,调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第二,培训到位。确定培训对象,扩大培训面积,用足培训学时和灵活的培训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受训农民的技能水平;三是转移到位。通过培训,培养了数千名能工巧匠,带动全乡建设,造就了100名技术骨干,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4.实施四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和任务,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培训力度;第二,积极整合资金,确保学员获得免费培训,直接受益;三是因地制宜、因课施教,把主要培训阵地放在施工现场,重点培养专业砌筑技术人员,为全镇推进施工提供技术人力保障;四是加强就地转移,邀请员工参加现场培训,直接吸纳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5.严把五关。严把培训透明度关、培训质量关、监督检查关、好传递输出关、好档案标准化关,确保培训规范运行。

6.展示六种效果。通过培训,受训农民观念明显转变,收入明显增加,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当地农村留守群体问题进一步缓解,农村后备建设力量储备增加,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有力助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四)我县下达的中央和省重点转移培训项目。

1.抓好云南省贫困地区20xx年度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实施。在实施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为前提,以转移就业为目的,以订单培训为主开展项目工作。项目于20xx年8月开始实施(项目为跨年度实施项目),20xx年8月全面完成转岗培训任务并通过县级验收。* * * 85期培训农村劳动力7050人(其中持有技能证书466人),7000人中100.7人完成任务,转移6989人,转移率99。通过项目实施,人均月工资在950元以上,打工半年以上总收入401.8万元,惠及贫困户6000余户,贫困人口24000余人。

2.抓好云南省贫困地区20xx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项目实施。项目由县职业中学组织实施,我办重点对项目进行监督和指导。该项目于20xx年8月开始实施(该项目为跨年度实施项目),至20xx年8月,转岗培训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县级验收。* * *培训农村劳动力400人,占400项任务的100人,颁发技能证书382人,持证率95.5%,转移就业400人,转移率100人。

3.做好20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该项目自今年8月份开训以来,截至6月10,已有2830人未接受培训,4000人中已完成任务的70.7%。预计6月中旬12前全面完成培训任务。

(五)重点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技术和农村服务业技能培训。

为认真贯彻落实七届县委七次全会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县人力资源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加强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增加就业为重点,结合农民实际需求,以发展民生工程为重点, 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项目和优势产业,重点开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一是结合龙树地区冷菜产业发展需求,对龙树、新街、水磨镇350人进行冷菜种植技术培训,培训后转移从事农业特色产业生产;二是结合龙头山地区经济林果业发展,在龙头山等乡镇培训辣椒、苹果等特色产业683人;

三是结合全县畜牧业、蚕桑业发展,在慈源等乡镇培训蚕桑、玉米制种、渔业、肉牛、生猪等1085人;四是农村经纪人、沼气工、农机手、拖拉机手等农村服务业技能培训365人。经过培训后,全部转入从事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和农村服务业,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

四。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工普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观念陈旧,劳动技能低下。他们大多从事体力劳动,难以晋升到更高层次的岗位,导致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

第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沿海发达地区高收入岗位的开发仍然困难;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县财政困难,投入少,而且上级下达的培训计划只有培训经费,没有工作经费,不适合农民工的培训需求。

四是农民工在输入地分散,农民工流动性大,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但是我们事务所人手不足,工作经费不足,很难提供维权服务。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的跨区域协调与合作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加强。

第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涉及城乡规划的方方面面,其功能涉及培训、输出、维权等诸多方面。它横跨城市和农村,任务重,责任大,工作机构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动词 (verb的缩写)下一步工作计划

(1)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大培训、大转移、大创业?一输两平?工作,即: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加强农民工创业力度,积极吸引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到县城发展,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

(2)目标任务。计划2019年主要在指导工作、工作基本技能、农村特色产业管理技能、农村服务业技能等方面开展培训。,努力培训1万农村劳动力。全县累计转移将稳定在10.5万人以上,实现工资性纯收入4.2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打工收入增加75元。

(3)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重点?转岗培训,就业安置,维权?层层签订责任状,认真完成和落实省市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第二,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加强培训的转移,逐步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职业资格鉴定、转移就业安置、后续维权?一站式服务;第三,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第四,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开发和招聘,为农民就业搭建平台;第五,抓住2019县扩大基建投资的机遇,培训农民工就近搬迁;六是积极争取省市转移培训项目支持,加大培训转移,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