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比2012年略好,但国际国内风险因素叠加仍会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订单少、小单多、长单少、大单少的局面仍将持续。
第二,贸易摩擦影响持续加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第三,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中国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外贸很难再保持前几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2.外需的改善并不明显:
世界经济已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低速增长的趋势仍将持续。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对中国外贸的积极作用有限。预计外需改善不明显。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促外贸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和后续配套政策的出台,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有所回升,但难以明显改善,仍将远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进口增速将有所提高。
2013上半年外需形势难以明显好转,外贸基本将延续2012年低速增长态势。在此期间,由于美国的金融悬崖问题和中国的春节,外贸增长将暂时波动。2013三四季度,如果全球不确定性因素逐渐明朗,中国外贸增速有望继续提高。
3.出口增长空间有限:
国际经验表明,中国出口的高增长可能已经到了“天花板”(一国出口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不超过3%,一国出口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不超过10%)。这意味着中国出口高速增长传统模式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中长期出口增速的提升空间有限,将在低位企稳。
展望2013,美欧等发达国家私人和公共部门的去杠杆化过程,必然伴随着其赤字的修正。相应的,中国与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贸易顺差会减少。中国出口竞争力处于稳步下降通道,以大宗商品进口为主的一般贸易逆差将继续扩大,总体顺差将收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
2013国际环境倒逼中国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度。
培育品牌、营销网络、R&D设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继续稳定和扩大我国出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扩展数据:
外贸注意事项:
1.在外贸谈判的前期,制作形式发票是为了报价、交易参考或客户申请进口许可证。
2.交易确认后,做外贸合同。
3.准备发货时,制作商业发票、装箱单、核销单、报关单,申请出口商检、通关单。
4.报关后,海关返还核销单、报关单收汇核销单等。
5.发货出货后,你就拿到了提货单(有时候直接做提货单)。
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证,需要制作、申请、整理客户要求的全套单据,如发票、装箱单、商检证书、原产地证书、受益人证明等。,以便收取款项。
7.核销和退税凭收汇交易收据、核销单、报关单办理。
百度百科-外贸
百度百科-中国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