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万的人靠什么赚钱?

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

信息不对称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带来的钱就越多。

在古代,消息不畅,商旅人士在A地买,在b地卖,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什么东西稀缺”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在了价值链的上游。

就我所见,很多资深打工者因为一开始没有本金,只能在底层工作,但是一旦到了高层,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他们几乎就会从做生意转行做信息经纪人,呼风唤雨,在行业内撮合交易赚钱。

这种牵线交易只需要牵线搭桥,连本金都不需要。只要做成一单,剩下的一年都可以休息。这种钱比自己做,做老黄牛划算多了。

垄断信息交换节点的人往往在系统中拥有最大的议价能力,他们什么都不用自己做,制定游戏规则就能赚钱。

我身边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的小领导,团队10人。2065,438+05,项目分成65,438+00万,他自己拿了850万,剩下65,438+0.5万给他九个人。所有的工作都是他的人做的,他很放松。因为他手下的那些人处于信息链的下游,有汤没肉。

你有更低的例子吗?还有经常被白领嘲笑的房产中介。

虽然十几年来,穿廉价西装的中介都被视为洗剪吹一样,但这一波房产交易确实让这个行业富了起来,很多屌丝逆袭成功。

据说北上广深有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不是1000万的跳楼。中介费按照2% 20万。一年只要做几单,性价比远超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领。

相比之下,一家新三板公司上板前的法律审查,现在只需要1.5万元,律师收了钱还要承担法律意见的责任。而房产中介完全没有责任。他们不需要文凭,也不做太多事情。几十万几十万的中介费很容易就中饱私囊。

卖信息比卖时间更容易赚钱。除了商业掮客,还有权力掮客,更无利可图。

最划算的,靠卖别人的注意力赚钱。

所谓注意力经济的商业模式,可以用一个流传很久的大笑话来概括:“只要中国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成了亿万富翁”。

这句话大概是20年前的。不知道在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期间,有多少美国投资者被忽悠了。后来证明大部分都是扯淡。

现在20年过去了,技术可以让一个偏远小县城的人在一秒钟之内把钱付给上海某写字楼里的人。这个被骗了20年的大谎言终于成真了。

注意力经济的规模其实很容易计算。假设一个人除了每天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还有八小时的休闲时间,那么注意力商业就是在抢夺这八小时。

而一个人愿意为自己的闲暇时间付出的费用是固定的,那么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算出每分钟的平均关注停留时间值多少钱,再乘以关注数,papi酱等网络名人就可以开始定价销售了。

所谓屌丝者得天下,在卖关注的生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年几百万,没有利润,玩的就是集群效应,屌丝经济。这些新经济的现状,有时候会让很多按照规则好好学习工作的传统人失衡。

比如网络直播,我知道在陌陌直播这样的平台上,一个长得好看的漂亮女孩,月收入10万不是问题。依据是什么?

男屌丝够多,男屌丝手机有支付功能。满足这两点就够了。

第一个条件以前一直都有,第二个条件是近几年才达到的,所以对于这些女生来说,这个以前她们从来不敢想也不敢想的神奇时代来了。

最不划算的就是靠出卖自己的时间赚钱。

大部分人,没有本金,没有人脉,没有空闲时间,只能靠出卖自己的时间赚点小钱,俗称谋生。

我自己也是专业人士,所以我理解那些靠卖时间的人的困惑。

普通人感冒去医院,医疗费几十块钱。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医师资格,执业1-3年。只有取得医师资格的人才能开账单。而普通人90%的收入买一套房子一辈子,一群洗剪吹代理在操作然后凭空收几十万。

普通女生从小努力学习,工作后戴月戴星。加班只是颈椎几万的问题。网络名人里的直播,撒娇,唱首歌,一年入账几百万。

这样想想,一辈子循规蹈矩的人真的很难接受。

卖时间最难赚钱,因为有几十亿的同质化竞争对手,卖时间的人面对买家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被宰在食物链的最底层。

其中,比较聪明的人可以通过强迫自己学习、研究、升职来提高劳动效率,多赚一点。大部分智力无法支撑劳动效率提高的人,只能通过增加工作时间长度来增加收入。

凌晨3点起床摆摊的重庆小面夫妻,和加班到天亮的精英们没有质的区别——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工作时间挂钩。

要想跳出卖时间的泥潭,关键还是要降低劳动力的边际成本,或者找到可以降低劳动力边际成本的领域。

有人讨论过为什么顶级对冲基金赚的财富比顶级投行业务多一个数量级,恐怕也正是因为如此——基金管理规模增加10倍,意味着收入增加10倍,工作时间也不是线性增加10倍,可能只花两倍的钱,甚至和原来差不多。收入增加了10倍,工作量也增加了10倍的,只能继续靠卖时间。

人一天只有24小时,也就是说靠卖时间赚钱是有产量限制的。这就是为什么卖时间赚不了大钱的关键。

最简单的就是以钱生钱。

房产升值,租金,利息,股权收益等。都算以钱生钱。

年薪几十万,还不如异地安置。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这个时代,个人财富增长的主要载体只有房产升值。什么都不像买房,这是中国近十年的社会常识。但是很多人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没有比买房更好的了?

答案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

阶层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资本回报率开始高于劳动回报率:只要房价稍有上涨,普通白领辛辛苦苦几年的收入就会在一瞬间化为乌有,无论赚多少都赶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

你看那些精英投行,一堆又一堆卖方的人旨在跳到买方,这也体现了劳动回报和资本回报的区别。

目前只有少数行业(如互联网)的劳动回报率高于资本回报率,所以这其实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的标尺。

香港人把买房叫做“上车”,工薪阶层购买的第一套房产叫做“上车”。其实特别生动——想象一群人追着车跑。只要能跳上车,就在车里坐着躺着,比外面追着跑的人动作都快。

这就是以钱生钱的魔力。

当以钱生钱和上面提到的信息垄断结合起来的时候,威力就更大了。有人在国内某景区外承包了一座寺庙,稍微改造了一下。一年净收入400万,就躺着数钱吧。

中国赚钱的五大法则

1,政治敏锐度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个体户投机者是第一批批发财富的创造者,这些人往往被排斥在主流国有经济之外,被迫创业。

80年代中后期,发了财的人从外面回到体制内。依托村或集体社会,利用自己在原有社会体系中的威望或地位(村长、支部书记),集资办加工厂的人成为第二批富人。这一波机遇与体制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南模式(华西村)是最典型的一个。

90年代初的价格双轨制改革和90年代末的国进民退。不知道有多少人利用了出售国有资本的机会,抓住了廉价买卖产权的机会。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出口加工业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货运代理和纺织品出口让大量没受过教育的沿海小老板富了起来。2005年随便开个矿,商品牛市让你麻袋里的钱多了去了。

至于商品房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都与每家的财富息息相关。以前都说看新闻联播致富,其实是有道理的。

中国过去20年出现的致富大机会不下十次,几乎所有的大机会都与政治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它的基本特征是波流。三五年的一波会让你吃饱,但是这一波之后继续赚几乎是不可能的。煤矿开采,进出口加工,这才几年,现在挣扎在生存线上。

2.从头做起

在中国,要预测社会的未来走向,一个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想法是:

“中国在走美国的老路”。

这就是所谓CTC(“抄送中国”)的基础。可以说是中国最近20年所有新兴产业的一条发展主线。这条主线的清晰和连贯与前面提到的政治趋势赚钱浪潮的转瞬即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开始到2000年初,直到最近三年的第二次互联网泡沫,几乎所有体量超过100亿美元的成功新兴企业,其产品的最初雏形都是一个“中国版美国XX”。

解决稀缺性是所有商业的根本目的。赚钱的根本意义是“为别人解决问题”,所谓的盈利无非是为别人(社会)解决一个问题的回报。而且从零开始,从0到1,从满足稀缺性需求的角度来说,远比从1到10更值得做。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最稀缺的东西最值钱,所以回报也不一样。BAT,这些做搬运工起家的巨头,从零开始解决了局面。之后跟风者早已迷失在格局中,只能吃点残羹剩饭。

3.罗伊思维

如果从财务上解释这个,就是ROE(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周转率*财务杠杆率。

注意这三个是乘数,所以利润为负的时候你的失败会被这个放大器放大。但即便如此,几乎没有一个赚了大钱的人不使用杠杆。敢于打赌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说过,穷人之所以敢做大事,只是因为他们有多少资源,而富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筹集资源。熟练运用财务杠杆的前提是敢于动“不是自己的”资源的意识,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敢于借用别人的资源为我所用。

巴菲特扣除杠杆后的收益率只有13%左右。受限于自身有限的资源,说明他们控制不了资源的流向,仍然只是资源的奴隶。

再来说说换手率。即使利润低,只要有高周转率,也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比如很多人排队买绿茶,外婆家,菜价便宜但是翻台率高。在利润很少的情况下,提高周转率还是可以提高ROE的。

卖珠宝和卖羊肉串哪个赚钱?很难说。珠宝单品利润可能更高,但周转率太低。相反,羊肉串利润率低,但周转率高得多。假设同样的资金投入到卖珠宝和羊肉串上,假设珠宝每三个月回一次款(从生产到物流到销售),羊肉串每天回一次款(从生产到销售),那么在两者都能卖出去的假设下,也许卖羊肉串比卖珠宝更赚钱。

此外,中间行业和智力行业通常有望实现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要是因为资产较轻。

4.了解你自己

是的,研究自己比研究别人和钱更重要。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少。

能赚钱不代表能从钱里享受。对钱的态度,其实是一个特别个人化的东西。大多数人可能能够正确衡量各种资源的时间价值,但他们往往不在乎自己的时间成本,也不知道自己的收入偏好。

这种能力需要建立在对自己身心的深刻理解之上;同样的资金和时间,由于信息的差异,需要为自己反复摸索和实践,哪里最值得,哪里对现在和未来最有效。穷人往往把“钱”看得太“值钱”,把“钱”以外的资源,比如自己的时间,看得太不值钱。

很多人喜欢把赚钱、理财、投资混为一谈。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三样东西,需要点亮的技能树也不一样。就我的观察,能赚钱的人不一定会理财;会理财和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如果你让一个能投资的人自己做生意,他很可能会亏很多。你需要探索你最适合做什么。

很多人对创业抱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很明显,他们不够自律,讨厌累赘的人。他们要做生产型企业,却不知道这可以算是最复杂的商业模式了。从原料供应、采购、生产、库存、物流、销售,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毛利率低。他们必须钻透每一个细节来扣除成本。可以说是一步错。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付出的生命代价是无法弥补的。

5.反欺诈意识

这里的“骗子”是广义的,指所有出于零和动机,试图从你身上榨取资源的人。防骗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一生。

投资本身,首先必须是一件反常识的事情,否则富人不会在人口比例中占少数。对于投资来说,比赚钱要零和得多,所以有时候不仅要看趋势,还要评估周围的人有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周围的人是否知道他们认识。

如果赚钱还是人和外物之间的事,那么投资一定是人和人之间的博弈,更加复杂离奇。不仅要防范路上的骗子、短信里的骗子,还要防范资本市场上的骗子、伪装成“企业家”的骗子、伪装成“好公司”的骗子、伪装成“合伙人”、“好朋友”的骗子、伪装成“恋人”的骗子。

如何阅读财务报告,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如何检查一个商业伙伴的诚信水平;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可以说分分钟可以让你半辈子的心血付之东流。但很可惜,这些东西一般孩子很少在本地学习,只能自己掏钱。

以前我们小的时候,学校提供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如何处理金钱是空白的。中国的大部分家长和老师自己都不懂这些东西。既然这辈子都没搞懂,更别说教下一代了。由此造成的社会差距只会进一步扩大。

这才是年薪百万的真正秘诀。正如“1942”中的楼主在流放途中对长工说的那样,“我知道如何从一个穷人变成一个富人。给我十年,我还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