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村的变化作文300字
对于铺天盖地的“山寨现象”,爱它的人疯狂,恨它的人深恶痛绝。爱它的人能说出一大堆理由,恨它的人也能言善辩。
山寨这个词自古就有。山寨,山上的寨子。市民居住的平房,只是某个群体集体居住的建筑群。但是现在山寨有了特殊的社会意义。“山寨”产品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特定商品,比如山寨手机;另一类是文化精神产品,比如讲堂、春晚。还有一个分法: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比如有人搞“山寨版百家讲坛”、“山寨版《功夫熊猫》”,在网上传播。制作者纯粹是为了娱乐,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和表演欲望。
我认为,对于“山寨现象”必须有所区分,作为评论的依据。就目前山寨现象的内涵和外延而言,我们不妨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做“山寨产品”;第二种叫“山寨文化”。
对于前者,从知识产权法或商标法的角度来看,很多“山寨产品”,包括山寨手机、山寨电脑,自然无法打消“盗版”、“抄袭”的谴责。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些“山寨产品”基于商业利益肆无忌惮地窃取其他商家的智力成果,那么部门-法律-部门和行政监督部门就有责任严惩整顿,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当然,如果某些“山寨产品”不是单纯的仿冒,而是在技术细节上有所创新,形成特色,价格低廉,就不能不乱“拍板”。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是对于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山寨产品”,也要谨慎,绝不能一见“山寨”就反其道而行之,一见就杀。
对于后者,也就是“山寨文化”,我认为不仅不能视为洪水猛兽,而且必须加以照顾和看好。“山寨文化”的本义说到底是在强势精英文化主导话语权的形势下,民间寻求大众文化的努力,是创造文化多样性的建设性力量。或许在“山寨文化”出现的初期,有其野蛮生长的一面,但其精髓无害且博大精深,所需要的只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今“山寨文化”在纷争之间又要面临一个选择,就是“招安”。
很多人认为山寨行为是一种创新。现在这么说还为时过早。就看怎么开发了。现在山寨的这种创新是建立在侵犯他人品牌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的。这算不上创新,充其量只能算是模仿。这种行为对正版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外企资金充裕,但影响不大。但是中国的民族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手机企业,像“波导”、“夏新”、“联想”等品牌的手机都是靠低价和优质打开市场的。现在经常有山寨手机以极低的价格冲击品牌手机,而这些山寨厂商多为无证无照、偷税漏税的小作坊。山寨厂商获取暴利的恰恰是没有产品研发和纳税。
政府应对“山寨现象”保持清醒认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增强公众保护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意识,维护正常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山寨产品的监管和引导。如果不加强监管,任其发展,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的民族产业和民族品牌。品牌的形成和建立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它。企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如果正确引导山寨现象,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强产品开发和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产生新的品牌,山寨现象就是一个转折点。如果利用好了,就是创新。也许我们山寨里会出现新的微软,新的苹果!我们期待山寨人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