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个人品牌”是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官方的解释。可能现在有些同学很迷茫。没关系,跟着我的课程走,你会逐渐了解“个人品牌”,并利用它来提升自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近年来,“个人品牌”这个词被炒得很热。很多自媒体人特别热衷于教大众“如何做一个斜杠青年”“如何建立个人品牌”。在他们的语境中,个人品牌相当于自媒体和微信官方账号。通过建立个人品牌,可以聚集流量,实现变现。
但实际上,个人品牌的内涵比自媒体要宽泛得多。可以说,只要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地方,不管是在企业工作还是自由职业者,都需要维护个人品牌。
那么,到底什么是“个人品牌”?简单来说,人们提到你,会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就是你的个人品牌。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个人品牌的理解。
1.高颜值的网络名人只是为个人品牌赋能的一种方式。
现在获取流量越来越难,未来五年流量将去中心化,成为一种“泛流量”流量将不再是几大巨头的鱼塘,而是分散在每个人身上。以网络名人为代表的流量效应已经初具规模。所谓网络名人,是个人品牌赋能的一种形式。
网络名人需要包装。比如主播公司可以流水线培训女主播,可以反复表演同样的内容,然后通过收礼变现,或者有的通过自己的颜值代言产品然后变现。每一个网络名人都有成为IP的潜力,但一旦面值透支,大部分都会逐渐没落。个人品牌不一定。大部分都是靠核心。一个有吸引力的个人品牌,一定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打磨、创新、不断创造的,也就是说,越来越有价值。
不管你是谁,你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
个人品牌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属性进行分类。我们熟悉的大多是各种时尚、美容、护肤、美食、旅游、摄影、健身、情感等。,包括其他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并实现的行业。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手机时代,人们可以关注的世界越来越小。
现代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在手机上,信息越来越泛滥,导致大多数人每天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窄。大家会逐渐意识到,专业的事情要请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做。而你给大家提供价值的能力越强,收获的东西也就越多。
那么谁会成为IP呢?有两个重要的标准。
1.要影响特定人群,不需要影响所有人,但要对特定人群有很高的影响力。在工作中,你成为领导、同事、下属、客户认可的对象。在人际关系中,你成为家人、朋友、同学认可的对象,大家都会听你的意见。在社交网络中,你可以给别人提供他们想要的价值。
二是具有多元化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让我举几个例子:
(1)李教授&;营销知识产权
也许你不知道李菁,但你一定知道“李叫兽”,源于他23岁时微信官方账号的“李叫兽”。主要写高质量的商业分析文章,当时差不多65438+百万+篇。
24岁创办北京受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系列营销方法论,口碑良好。越来越多的人邀请李叫兽和他的团队做营销策划,“李叫兽”也成功吸引了百度的关注。25岁那年,百度收购北京受教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李菁瞬间从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变成了百度副总裁,直到2065438年4月18日从百度辞职。
从23岁到今天,他一直很成功。他的个人品牌已经植入人心并得以实现,为他带来了收入和名气。
(2)秋叶Ppt专家
叶秋,原名张志,新浪微博名人,PPT专家,实战型网络营销专家。他的座右铭——再小的个体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再小的领域也可以出自己的IP。从2009年开始,一个朋友找到秋叶,让他给员工讲PPT。然后他开始在网上给网友讲解PPT技巧,给年轻人答疑解惑。当他的微博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拥有不到654.38+0万粉丝的时候,他成为了网易云课堂5万多付费学员,卖出了654.38+0.5万多本PPT系列书籍。他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曾被网友评选为“大学生最关注的10微信官方账号之一”,超过20%的转化率让人看到知识正在成为现实生产力。这反映了很重要的一点。如果你能给别人提供价值,那么你的品牌会更丰满。
(3)职场人才:斯宾塞&;?游戏主播:小姐
陈香港自媒体人,金融圈专家,曾推出多次个人网文课,收入200多万,微信官方账号拥有40多万斯宾塞粉丝。
英雄联盟LOL的崛起引发各大电竞平台巨资签约,虎牙直播平台给miss开出了三年654.38+0亿的合同。
这些都是在个人品牌建立之后才意识到的,所以正确的建立个人品牌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的。
3.产品可以IP化,创始人也可以IP化。
小猪佩奇是产品IP的表现。为什么有这么多猪?我们只记得这一个。已经IP化,已经深入人心。大家一提到猪和社会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这就是IP成功的表现。
佩吉·小猪是一部英语学前电视动画片。故事围绕佩吉·小猪与家人的快乐经历,幽默有趣,以此弘扬传统家庭价值观和友谊,鼓励孩子体验生活,极具教育意义。全球180多个国家的电视频道相继播出,随后在英国的鲍尔顿斯公园建立了以小猪佩奇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当然,小猪佩奇衍生的周边产品也很多,这是IP成长到变现的过程。还有卡通人物,像环球影城,迪士尼等等。
2012 12 2月,罗基斯的罗振宇在优酷推出个人脱口秀《罗基斯》,并于同年推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每天推送60秒语音消息,一直坚持至今。五年前,罗辑思维以媒体的身份加入互联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的知识服务产品提供商。2016年6月,《得到》推出第一批付费栏目,分别在经济、艺术、商业等多个领域推出。知识付费人数超过654.38+0万,一举成名,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这是创始人IP的体现。
通过以上例子的分享,可以加深我们对个人品牌的理解,我们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围绕个人来展开的。
个人品牌无处不在,机会就在你身边。
前段时间因为投资需要,加了一些做财务的不同经理。大部分理财经理的画风是这样的:昵称是“XX理财经理”,在朋友圈里,每天都在发自己公司的产品:我们公司出了某款产品,90天达到了5%;客户听了他的推荐,赚了钱;推荐的产品跑赢大盘,欢迎咨询,等等。
他们一般会发一堆截图,加上一大段文字,条理清晰,热情洋溢,文案就像一个模子里抄出来的。微信业务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其中有一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也经销产品,但文字少而简练,明显是自己写的。在介绍之后加一句“欢迎来电咨询”。其他时间应该发什么?分享各种文章。吴晓波、吴伯凡、政策观察、金融行业分析等等。而且他每次分享都会从文章里挑一段作为转发语,这是他的独特之处。
这样的行为会让我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个微信号广告,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有思想的人。甚至,他很可能和我是同一个人(因为他看的文章有重叠),他应该能理解我。
然后,如果我有需求,很有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向他请教。
当其他理财经理还在纠结打广告抢客户的时候,他就用这种方法悄悄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力,让潜在客户记住他,把他和其他同行“区分开来”。
这就是个人品牌的力量,其本质就是差异化。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想要脱颖而出,首先要想好几个问题。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别人凭什么记住你?你能给我提供什么不同的价值观?
想一想:当你想到身边最熟悉的同事或朋友时,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不是有些人特别善于沟通,有些人特别有逻辑,有些人做事特别细致可靠?
再想想,如果你有一个项目要安排人做或者有事要找人帮忙,你会怎么做?你会把工作交给一个你认为“最擅长”的人,还是去问一个你认为最能帮助你的人?很多时候,这是我们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