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皮革知识产权

自主品牌——外贸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海宁市自营出口从1999年的1.4.5亿美元增长到去年的1.4.8亿美元,平均增长47.3%。外贸出口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我们海宁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命脉。2005年,皮革及皮革制品占全市出口的49%,家用纺织品占全市出口的16%,经编产品占全市出口的5%。海宁外贸依存度已达70%。外贸兴,海宁就兴。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不高。这种粗放型的出口,不仅从资源配置、出口利益等方面遏制了出口动力的来源,而且从贸易环境和贸易的长远发展来看,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归结为品牌的竞争力,企业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向品牌竞争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引导出口企业加快外贸转型步伐,走自主品牌之路,逐步实现从贴牌到创牌、从主食产品到特色产品、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从传统和初级市场到高端目标市场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关系到我市经济的长远发展。

那么海宁外贸如何转型?我觉得应该转向中高端市场,转向中高端产品,转向高效率、高附加值,但是它的核心不是产品而是品牌。目前国内大量无牌低档产品充斥全球,产能和供给相对过剩。解决品牌问题,而不仅仅是产品问题,对于开拓国际市场非常重要。品牌已经成为进入国际市场最有价值的门票。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国际产业链中,生产环节创造的附加值仅占30%,而另外70%的附加值来自以品牌为中心的R&D和营销环节。如何推进自主品牌战略,我认为要做到四个结合。

第一,自主品牌建设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自主品牌的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是自主品牌建设的主体,而政府如何帮助企业引进理念、培育品牌、合力推广品牌也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企业以创品牌为荣的观念。人们的品牌意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需要通过宣传和灌输来增强全社会以创造品牌为荣的观念,从而带动企业创造品牌的积极性。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市还制定了支持出口品牌建设的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在国(境)外注册产品商标,对评为“商务部培育发展的出口品牌”和“浙江省培育发展的出口品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但我市的扶持政策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让出口品牌企业在银行融资、税收优惠、出口便利、展会展位、考核评价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也需要政府尽快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更大的支持。

第二,自主品牌建设要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出口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出口品牌,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依靠创新提升品牌。一是科技部门要围绕海宁的支柱产业,为企业研发提供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与大专院校联系,建立研发机构,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通过几年的努力,产品将由“无牌”变为“有牌”,在国际上“品牌化”。

第三,自主品牌建设与目标市场相结合。根据我市实施品牌战略的企业现状,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尝试打造品牌,尝试国际品牌战略。这些企业走出国门,在目标市场设立营销机构,招募国际化人才,建立全球营销网络,这是打响自主品牌的第一步。目前,我市已有24家企业在国外设立窗口,海宁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30余个。第二类有意打造品牌,但由于管理水平有限,未能把握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加上财力有限,宣传力度不够,基本处于观望和犹豫状态。第三类企业没有品牌意识,只有产销观念。这些企业认为目前的品牌发展不现实,缺乏现实意义。当务之急是积累资本,促进销售,将来做品牌。他们对来样加工和品牌生产都很满意。

针对以上三种情况,要引导企业将自主品牌建设与目标市场结合起来。首先,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档次、不同市场定位,在重点市场设立海外办事处和贸易窗口,积极在国外注册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其次,定位和发展是基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对于已经在国内建立品牌,在国外设立营销办事处的企业,应该愿意投入宣传,逐步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对于有创品牌意向的,要鼓励企业在国外设立营销窗口、注册商标。对于尚未创建品牌意识的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引导,让这些企业尽快树立品牌意识。

第四,自主品牌建设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海宁特色产业明显,优势突出。在打好企业品牌的同时,要根据海宁的实际情况,重点推出区域品牌。因为海宁经编、家纺等很多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端,很难推出单一的面料品牌。但可以根据特色产业优势,像金华火腿、西湖龙井等区域品牌一样,推出海宁经编、海宁家纺等区域特色产业品牌,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统一外观,多种类型参与。同时,通过注册区域集体商标等创新工作,打造区域整体出口品牌,优化区域出口品牌资源,提升我市快速增长型经济的出口品牌建设水平,促进区域块状经济向国际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区域集体商标的设计、审批、注册和管理,完善区域出口品牌建设的技术支撑,包括配套的质量认证、技术服务、出口商品检验等一系列出口质量保障措施,建立包括区域集体商标推广和有偿使用机制在内的区域出口品牌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各种努力,区域品牌的创建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品牌创建之路漫长而艰辛,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品牌出口的政策环境,最终以品牌应对出口挑战,以品牌提升出口环境,以品牌实现海宁外贸转型升级。